当前位置 —论文艺术— 范文

关于幼儿教师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重视幼儿教师的品性教育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幼儿教师类毕业论文网,关于重视幼儿教师的品性教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及学前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幼儿教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幼儿教师的品性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幼儿教师的五大品性标准,认为幼师的品性教育应该从优化课程体系,转变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体验幼儿教育,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加强法制法规学习,培养健康心理入手.

关 键 词:幼儿教师品性教育品性标准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逐渐脱离熟悉的常态家庭环境,学会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这一时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教师在这一时期中扮演了最重要的权威角色,这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心理意义.幼儿的一切言行都以该权威角色的喜好为标准.因此教师不善待幼儿不仅会在生理上伤害幼儿,更会在心理上伤害幼儿.教师的不适当行为让幼儿体验到权威对自己的批评与否定,使得幼儿逐渐胆小怯懦甚至恐惧权威.根据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这将给孩子带来终生的人格阴影.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师教育主要强调业务素质的培养,而关于师德、教师品性的培养则严重滞后.品性一词最早来源于早期的希腊名著《品性》,意指“不朽的符号”,后引申为“具有个人特征的素质或准则”.这些素质或准则可作为一个人行为的向导.简言之,品性即指人的品德、品质、性情及性格等.

一、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影响

纵观目前我国各幼儿教师培养学校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忽略品性素质的培养.在培养计划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和精力大量放在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习得上,而关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责任心、爱心等方面的教育则几乎没有.这直接造成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品性的缺失,导致不良幼儿教育事件的发生.

幼儿阶段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作为权威人物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造成重要影响.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做过的波波玩偶实验充分说明了儿童的观察模仿对自身行为的影响.班杜拉选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3~6岁的儿童作为被试,让他们观察成人榜样对这种与儿童形体接近的充气玩具的攻击行为.结果发现,观看攻击行为的儿童在成人榜样离开后,会对波波玩偶实施攻击行为.由此,班杜拉认为,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进行行为的习得.这也是班杜拉著名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实验支持.

由此可以预见,教师作为幼儿重要的成人榜样,如果品性不良将会对幼儿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幼师教育中,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品性的教育.

二、幼儿教师的品性标准

最早把“品性”作为重要成分引进教师教育领域的是美国学者LilianG.Katz和JamesD.Raths.随后美国的教师评价中引进了品性代替原有的态度因素[1].近年来,我国也在幼儿教师选拔和幼儿园管理中纳入了与教师品性相关的因素.纵观这些品性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气质与性情的指标.主要表现为端庄大方、有亲和力等.这个维度与心理学中涉及的人格特质这一概念有相似之处.已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日后在教学岗位工作的成功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成功的教师,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拥有适宜的气质与性情指标.

(二)心灵敏感性的指标.主要表现为观察力、领悟力、共情力等.幼儿时期是人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关键期,教育者的关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很多心理和教育学界的大家,如弗洛伊德、蒙台梭利等都指出,童年时期的不良成长经历会导致成年时期的人格和情感问题.孩子在这一敏感期,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情绪情感、思想道德等都在这一时期习得.对于教师这一权威角色,幼儿是非常敏感的.教师的尊重、谦和等品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性发展.因此,如果在这一时期,教师缺乏善于观察、领悟孩子身心状况的能力,缺乏体验孩子情绪即共情的能力,将会使孩子感到挫败和压抑.同时,也会让教师对教学的管理缺乏柔性,导致采用负性管理方式.

重视幼儿教师的品性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幼儿教师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爱的情怀和品质的指标.主要表现为热爱生命、富于同情、有向善的动机等.教育是爱的事业,是情感的艺术,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昭示心灵的活动.幼儿教师品性的情感维度主要体现在爱心上,即爱幼教工作、爱孩子.幼儿时期,是孩子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教师等权威人物身上的特殊时期,需要教师用爱的雨露给予滋润.年龄越小的孩子,这种表现越强烈.满腔热情的爱、和蔼可亲的面容、爱意的眼神、亲昵的动作会让幼儿体验到亲切与温暖、宽容与信任.爱的品质是幼儿教师高尚品性的突出表现.

(四)个体美德的指标.主要表现为有责任感、自律、礼貌等.在这一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是责任心和良心.教师这一职业本身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当幼儿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强大影响力时,才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产生“有教无类”等教学理念,才会对每一位孩子产生深刻、稳定和持久的爱.责任心表现的是对幼儿教育高度负责的情感,而良心则表现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情感,是外在道德行为准则的内化.“教书就是良心活儿”是对幼师提出的内在道德标准,主要表现为,尽到了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则感到愉悦和满足,做了有违教师规范的行为则感到愧疚.


写幼儿教师论文的注意事项
播放:37331次 评论:4384人

(五)与幼儿沟通、交往的意愿和能力的指标.主要表现为喜欢孩子、富有童心、有让孩子喜欢和接受的语言艺术及行为技巧.与孩子成为伙伴,是优秀幼儿教师的必备品质.只有与孩子一起唱歌、跳舞、玩耍,以童心对童心,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具有童心,可以使教育行为变得生动活泼,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同时具有童心也是教师对幼儿爱的体现.

实质上,品性是一个相对宽泛和无法精确量化的概念,它往往是伴随行为而出现的一种隐性态度或体验.因此对教师品性的测量和培养至今仍然是学术界和教育界不断探讨的议题.

三、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品性

针对幼师教育的现状,各幼师教育专业需要既重视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又重视幼师的品性培养,以此减少学前教育中的不良行为事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优化课程体系,转变教育观念.在目前如火如荼开展的教改活动当中,幼儿教师的教育课程体系,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开设现下比较热的隐性课程的理念.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潜在、隐蔽的课程.这些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校的文化、教师的素质、期望等,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境下接受负载的信息.这种课程可以实现在显性课程中难以实现的文化心理层面的改变[2].显性课程的优势在于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行为下习得知识,目的性强,效率高;隐性课程的优势在于“无师自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这类课程对于学生的品性教育是最为恰当的.因此,在目前的幼师培养体系中应将两种课程结合起来,显性课程用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隐性课程用于对学生品性௚

1 2

关于幼儿教师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重视幼儿教师的品性教育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录音艺术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数学与艺术论文

体育专业知识

关于体育的论文

体育舞蹈论文

大学体育足球论文

中学生体育成绩

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

体育大学论文

重视幼儿教师的品性教育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