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国学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20世纪前期两次关于“国学”与“国粹”、“国故”的辩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国学论文格式范文,关于20世纪前期两次关于“国学”与“国粹”、“国故”的辩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学及国故及国粹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存就是古学的保存”等观念,提出“研究国学的方针”:“国学的使命是使大家懂得中国过去的文化史;国学的方法是要用历史的眼光来整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国学的目的是要做成中国文化史.国学的系统的研究,要以此为归宿.一切国学的研究,无论时代古今,无论问题大小,都要朝着这一个大方向走.只有这个目的可以整统一切材料;只有这个任务可以容纳一切努力;只有这种眼光可以破除一切门户畛域.”同年同月,梁启超在南京东南大学作《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的演讲,认为“研究国学有两条应走的大路”:一是文献的学问,“应该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去研究”;二是德行的学问,“应该用内省的和躬行的方法去研究”.在讲第一条路时,明确指出:“便是近人所讲的‘整理国故’这部分事业.”提出研究国学的三条标准:一是剔去伪书和伪事,修正前人的误解;二是“将同类或有关系的事情网罗起来贯串比较”;三是注意别门学问与本门学问的关系,注意本门学问中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成为“通学”.[9]

1924年2月,吴文祺的《重新估定国故学之价值》指出,“一二年来,整理国故的呼声,可算是甚嚣尘上了”,认为“近人往往把国故学省称为国学,于是便引起了许多可笑的误会”,呼吁“正名定义”,为国故学“下一个定义”:“用分析综合比较种种方法,去整理中国的国故的学问,叫做国故学.”其认识的突出之点在“国故学是一种科学”,“真正懂得科学的人,都承认国故学是科学的一种”.曹聚仁的《国故学之意义与价值》归纳当时存在的三种不同的“国故观”以及三种对应的态度,明确“国故者,五千年间中华民族以文字表达之结晶思想也”,“国故学者以“国故”为研究之对象,而以科学方法处理之,使成为一种科学也”.④

由于“整理国故”被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说月报》专门辟出一个专栏讨论“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鲁迅、郭沫若、成仿吾等或在《小说月报》,或在其他刊物发表各自的观点.

1924年1月,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友会作《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说“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以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认为“若拿了这面旗子来号召,那就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了.倘以为大家非此不可,那更是荒谬绝伦!”[10]同年同月,郭沫若在《创造周刊》36号发表《整理国故评价》,指出“整理国故的流风,近来也几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共同色彩了”,“这种现象,决不是可庆的消息”.不赞成“四处向人宣传整理国故研究国学”,也反对“本着良心的命令要研究科学或者要造机关枪”的倾向.针对胡适“发明一个字的古意,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的说法,强调“研究的方法要合乎科学的精神,研究有了心得之后才能说到整理.这种整理事业的评价我们尤不可估之过高”.

此后,胡适等开始反思“整理国故”中出现的问题.1926年6月胡适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恳亲会上对整理国故中出现偏差表示了“我大约总得负一点点责任,所以不得不忏悔”的态度,说“他也研究国学,你也研究国学,国学变成了出风头的捷径”,“有许多人,方法上没有训练,思想上没有充分的参考材料,头脑里没有弄清楚,就钻进故纸堆里去,实在走进了死路!”[11]1928年在《新月》1卷9号发表《治学的方法与材料》,说“现在一班少年人跟着我们向故纸堆去乱钻,这是最可悲叹的现状.我们希望他们及早回头,多学一点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技术:那是条活路,这条故纸的路是死路”,“等你们在科学实验室里有了好成绩,然后拿出你们的余力,回来整理我们的国故”.

最先提出“整理国故”的傅斯年,1928年10月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明确表示“反对‘国故’一个观念”,认为“国故本来即是国粹,不过说来客气一点儿,而所谓国学院也恐怕是一个改良的存古学堂”.

回首当年对于“国学”的认识

1922年,北京大学首创文科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所国学门,出版《国学季刊》、《国学门周刊》(后改为月刊).一时之间,南北新型大学相继成立国学研究机构,如东南大学国学院(1923年)、清华国学研究院(1925年)、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1926年)、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1928年)、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30年)等,并创办国学研究刊物.

据当时编印的《国学论文索引》,民国年间刊载国学论文的杂志83种,冠名“国学”或“国粹”者13种.1919年之前成立的国学社会团体8家、创办的国学刊物6种.1920年以后成立的国学社会团体11家,创办的国学刊物12种.

多数论者倾向于使用“国学”一词,唯有陈独秀、何炳松明确表示反对.1924年陈独秀在《前锋》发表《国学》短文,赞成“看作历史的材料来研究”的“国故”或“中国学”,但认为“学问无国界,‘国学’不但不成个名词,而且有两个流弊:一是格致古微之化身,一是东方文化圣人之徒的嫌疑犯”.1929年何炳松在《小说月报》20卷1号发表《论所谓“国学”》,认为“由国学两个字生出的流弊层出不穷,将来一定要使得我国的文化在混乱无望固步自封的境界里面”,提出一个口号:“中国人一致起来推翻乌烟瘴气的国学”.

使用“国学”一词者,认识和理解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篇前已引曹聚仁的论述.他还指出“国学”一词的滥用给国学研究造成的危害:“今则国学如麻,略识‘之无’,能连缀成篇,谓为精通‘国学’,咿唔诗赋,以推敲词句自豪者,谓为保存‘国粹’,他则大学设科研究中国文学,乃以国学名其系;开馆教授四书五经,乃以国学名其院,人莫解国学之实质,而皆以国学名其高,势之所趋,国学将为国故学之致命伤.

关于20世纪前期两次关于“国学”与“国粹”、“国故”的辩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国学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一方面是“国学”概念的滥用,一方面是各大学的国学研究逐渐纳入西方人文学科的分科理念,分设哲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研究室.这样的分科理念,为取消“国学”一科埋下伏笔.从东洋舶来的“国粹”、“国学”等概念,经过30年的滥用之后,在近代人文学科分科的规范中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两次论辩的差异与启示

两次论辩对于学术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第一,背景、口号的差异.20世纪初的论辩,是在旧有体制之下进行的.国学保存会的口号是“研究国学,保存国粹”,强调“国粹”、“一国之精神”,主要为煽起民众的“排满革命&#

1 2 3 4 5

关于国学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20世纪前期两次关于“国学”与“国粹”、“国故”的辩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专科汉语言文学课程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英文学术论文

文学赏析论文

文学小论文

汉语言文学自考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摘要

戏剧影视文学论文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20世纪前期两次关于“国学”与“国粹”、“国故”的辩(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