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比较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全球化时代海峡两岸比较文学的对话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比较文学方面有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全球化时代海峡两岸比较文学的对话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博士生及跨学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6101(2008)02―0117―5

2007年10月26―27日,复旦大学中文系与台湾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首届“复旦―辅仁比较文学博士论文学术交流论坛”.此次论坛以“跨文化与跨学科: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研究”为主题,云集了海峡两岸12位比较文学青年学者,就他们的优秀博士论文研究成果或精心构架的研究设想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与在场的数十位比较文学研究生展开极富学术张力的对话.陈思和、杨乃乔、康士林与张汉良4位教授共同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两岸十余位比较文学教授参加此次论坛并给予中肯点评.针对博士论文研究中的学科意识、选题定位、材料运用与理论拓展等焦点问题,学者们展开紧张对话,达成有益共识.

一、两岸研究鸟瞰:视域突破与范式互补

尽管两岸比较文学的发展道路和研究范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但从此次论坛看,复旦与辅大两校学者在研究的关切点上却存在极大的相通处.除论题范围上的诸种交叠,更重要的是,皆力求以跨文化或跨学科的比较视域展开对文学文本的透视,从而照亮了旧有研究中的盲点,丰富了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论坛显示,“文学与民族意识”是两岸学者涉入最深的议题之一.该议题不仅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外诗学理论研究的关切点,也是解读中外文学关系复杂性之关键维度.复旦宋炳辉博士的报告《弱势民族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民族意识》以“弱势民族文学”为切入点,选择昆德拉、泰戈尔等作家及“世界语”(Esperanto)为个案,在比较文学跨文化、跨语际的场域下,深入探讨了弱势民族文学的译介对中国现代主体意识建构的特殊作用,有力地去除了“中西文学关系”这一强势话语的遮蔽,填补了以往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谱系空白;辅大博士生黄婷的报告《乌托邦之“道”的跨文化轨迹:中国之“道”与20世纪德国“乌托邦”》,则从跨文化视野检视20世纪德国“乌托邦”理论及文学创作在中国道家思想影响下发生的微妙变化,深入探讨了德国在政治上主动向道家思想寻求解脱的历史诉求,进而揭示出旧有“乌托邦”理论界说的狭隘与偏颇.


比较文学自考毕业论文怎么写
播放:25885次 评论:4302人

全球化时代海峡两岸比较文学的对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两岸的视域契合还表现在对“文学与城市”问题的发掘.复旦陈晓兰博士的报告《文学中的巴黎与上海:以左拉和茅盾为例》,深入分析左拉与茅盾创作中的都市想象,在跨文化的视角置换中,将两位作家对中法各自现代化进程的态度相互鉴照,以平行研究弥补了旧有影响研究的缺憾;辅大博士生林丽里的报告《涕泪交零的执拗――从<花月痕>看晚清城市文人的主体欲望与焦虑》则在太平天国事件与近现代西方文明入侵相交织的上海文化场域中,考察《花月痕》文本与晚清城市间的关联,阐述了晚清城市文人的时代焦虑与解脱模式.

论坛也反映出两岸译介学研究的新动向.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译介学经历了深刻变革,极大地颠覆了文学与翻译间原有的主/从关系,甚至一度有取代比较文学的迹象.但正如持有激进观点的巴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个批评性的导论》中所指明的,所谓的危机在非西方比较学者那里并不存在.西方译介学的革新带给处于稳步发展中的中国比较文学以深富启示性的研究视野.通过考察翻译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叛逆态度和创新思维,辅大廖诗文博士深刻揭示了翻译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介入行为,它不仅彰显出日本在近现代“回归东方”与“朝向西方”的主体诉求,也在日本化的近代文学与文化范式的建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复旦卢玉玲博士将“十七年翻译”(1949―1966)这一以往翻译研究中的边缘性课题纳入比较文学研究视域,报告清晰地揭示出,在中西文化对峙的历史语境中,“十七年”英美文学翻译活动作为抵制他者的话语策略在文化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论坛还体现了两岸比较文学各具特色的研究范式和博士生培养制度.就大陆而言,1985年深圳大会的召开标志中国比较文学经历曲折后的兴盛,在杨周翰、乐黛云等学者的鼎力推动下,中国比较文学走上学术体制化与国际化的道路.作为80年代率先建立比较文学硕士点的高校之一,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相继在贾植芳教授、陈思

关于全球化时代海峡两岸比较文学的对话的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比较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和教授的主持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现当代文学的一个方向逐步建立起全面的学科体系和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复旦比较文学尤以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见长,此次论坛除了前文述及的现当代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译介学研究方面的力作之外,在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华裔文学研究、形象学研究方面也有新进展.

复旦博士生李金云的报告《泰戈尔戏剧中的宗教冲突及其解脱》以宗教为切入点,针对泰戈尔戏剧中反复出现的宗教冲突主题,探讨了其表现形式、原因及解脱途径.她的导师徐志啸介绍了她两次到印度切身感受泰戈尔的生长环境,并在恶劣的学术条件下收集资料的经过,她的意志力和富于感性的宗教体认得到了在场专家学者的肯定.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比较视域为华裔文学研究突破单纯的种族和形象学研究视角开拓了空间.复旦博士生潘雯的报告《越与在场: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话语建构》从“中国话语”的角度切入美国华裔文学,指出华裔文学的两个特质:在地理空间上动态的“越”(trans-)以及“中国话语”静态的“在场”(presence),阐述了华裔文学研究由族裔走向文化、由形象学走向话语建构的转型,给华裔文学正面而积极的研究定位.在形象学研究领域,以往研究更多关注“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这一传统课题,上师大博士生张俊萍的报告《薛福成出使日记中的英国形象》,则细腻地梳理了清末外交官、桐城派代表作家薛福成(1889―1894期间使英)的出使日记中对英国形象的表述,开启了“中国文学中的西方形象”的新视野.

较之大陆,台港比较文学的兴盛稍早.20世纪70年代以来,李达三等学者对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倡导,以及张汉良、叶维廉、袁鹤翔等学者的积极探索在大陆学界也深有影响.正如陈思和在论坛开幕式上所说:“张汉良等优秀的学者较早跨出国门,到美国学习,把当时国际上最新的比较文学潮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了有中国文化参与的比较文学学科,这一学科后来在大陆生根发芽.”作为台湾比较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辅仁大学比较所依托台湾丰沛的学术资源和优秀的研究传统,逐步完善了具有特色的博士生培养制度.论坛中辅大方面的报告,在跨学科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和译介学等领域都有极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首先,辅大方面的报告多聚焦于文学与宗教、法律、心理学、艺术等相关学科的交叠领域,展示了该所成熟的跨学科研究路数.张文博士从主体性层面在台湾作家林耀德的文学创作、汉传佛教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展开深层对话,将汉传佛教潜在的主体危机及其解除策略彰显出来,对精神分析理论也有丰富作用.跨学科研究该如何“跨”郑印君博士的观点具有启发性,他认为应脱离以一个学科为基点统摄其他学科的既定框架,正视各自学科的本位性,使不同学科得以“互为主体”(inter-subject),在互相看

1 2

比较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全球化时代海峡两岸比较文学的对话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英美文学论文提纲

英美文学方面的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优秀文学论文

中学语文学科论文

文学杂志投稿邮箱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

比较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

全球化时代海峡两岸比较文学的对话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