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第一篇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亚美文学在台湾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第一篇类有关毕业论文,关于亚美文学在台湾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第一篇及文学及比较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第一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士论文研究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1819-1891),李先生的硕士论文研究贝娄(SaulBellow,1915-2005),何先生的博士论文研究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但这些研究置于国际学术版图是不是具有特色与竞争力?我们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利基(niche),运用特有的文学资源与文化资本来凸显自己的特色?于是我们决定锁定华美文学.那应该是1990年代初,因为我1990年自美返台,第一次华美文学会议是等

吴:等1993年.

单:我漏掉了1992年相当关键的一些事.1992年夏天,我在两个月之内跑了美国五个地方,先是到加州大学厄湾校区旧地重游,接洽一些知名学者访台事宜,再到斯坦福大学的国际会议宣读论文,然后到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College)参加六周的批评与理论学院(TheSchoolofCriticismandTheory)文化研究组,接着走访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我第一站走访的重点是位于厄湾校区的加州大学人文研究所(UniversityofCaliforniaHumanitiesResearchInstitute),当时艾略特(EmoryElliott)和张敬珏(King-KokCheung)都是那里的研究员,许多人应邀前来演讲,包括出版第一本亚美文学专书的韩裔美国学者金惠经(ElaineKim).我当时的研究主题是美国文学史,特地与艾略特及来访的柏科维奇(SacvanBercovitch)进行访谈――前者主编的《哥伦比亚版美国文学史》(C

关于亚美文学在台湾的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第一篇类有关论文范文集
olombiaLiter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于1988年出版,是四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文学史著作之一,后者主编一套八册的《新剑桥版美国文学史》(NewCambridgeHistoryofAmericanLiterature)也进行了一些年.艾略特主编的美国文学史收录了金惠经的一章,那是亚美文学第一次以专章的形式进入主流的美国文学史.我跟张敬珏见过几次面,谈话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因为当时欧美所已经决定要发展华美文学,并筹备第一届华裔美国文学研讨会,于是趁机当面邀请她与会,那也就是为什么出席第一届会议的外国学者是她.因此,欧美所决定发展这个领域的时间点应该是在1990年8月我从美国回来之后到1992年6月之间,很可能是1991年.

本所的文学会议大多由李先生提出主题,大家一块商量,因为他的视野广阔,很有远见.第一次的会议主题为“文化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CulturalIdentityandChineseAmericanLiterature),那是弱势族裔一向关切的议题.后现代主义不谈属性,因为欧美白人的主体性早已稳固,所以可以大谈后现代、解构.但是弱势族裔的主体性都还没真正建立,如何奢言解构?因此第一届华裔美国文学会议决定以文化属性为主题.会议于1993年举办,论文集于第二年出版.除了宣读论文之外,那时候我也在思考在台湾要如何推广相关研究,所以会有陆续的访谈,在亚美文学方面,我最早访谈的就是张敬珏.她出身香港,在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的博士论文是有关英国中世纪文学,她是格林布拉特(StephenGreenblatt)的学生,但到洛杉矶校区任教时,校方要求她授课的重点之一是亚美文学,于是她另起炉灶,重新开始.她和与仪(StanYogi)于1988年合编、出版的《亚美文学书目提要》(AsianAmericanLiterature:AnAnnotatedBibliography)是亚美文学研究的奠基之作.为了配合会议和张敬珏来访,我和当时《中外文学》月刊廖咸浩总编辑商量,安排那篇访谈在她来访当月刊出,让台湾学者在她来之前就能了解她的一些想法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发展,以利会场的讨论.张敬珏的参与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强化了台湾学界与亚美学界的联系,也提供了不少第一手数据,比方说,汤亭亭的母亲的名字“BraveOrchid”以往译为“勇兰”,但她在会场讨论时指出其实是“英兰”,果然更像中国女子的名字.如果不是她提出,中文世界很可能继续以讹传讹.这篇访谈后来也收入我与何文敬先生合编的论文集《文化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作为历史纪录.

论文集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书目.为了更有效推广华美文学研究,我考虑到1948年史毕乐主编的《美国文学史》(RobertE.Spiller,Liter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一书的书目发挥了很大的指引作用,张敬珏和与仪合编的《亚美文学书目提要》在学科建立上也发挥了奠基的功能.因此,我决定汇编台湾的华美文学研究书目提要,让学者和一般读者了解台湾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况,于是在助理协助下整理书目,我亲自撰写每一个条目.虽然不免有遗漏,尤其是比较早期的数据,如谭雅伦(MarlonHom)的中文论文,但至少提供了截至当时的基本书目提要,内容包括了中文论文、英文论文与学位论文.此外,我们做了索引,除了方便检索,另一个重大作用就是把中英文的名词翻译定下来,供读者参考与引用.又顾及会议召开时有些人无法提到其论文,以及各场次讨论时间有限,无法让与会者畅所欲言,所以最后一个场次安排了座谈,趁大家对于议题感受与记忆深刻之际交换意见与心得,引言人包括了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张存武先生,他多年从事海外华人研究,外文学门的学者有陈长房、廖咸浩、林茂竹.座谈会的纪录也纳入书中.总之,《文化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这本书花了我很多的时间和心血,出版之后成为华文世界第一本华美文学研究的专书.大陆学者曾多次于公开和私下场合坦承受益于台湾的华美文学研究,对欧美所相关出版品有所引用.吴:当初举办华美文学研讨会有设定目标吗?例如推向国际舞台?

单:有.本所以往举办的会议几乎都是台湾学者参与,但我们希望华美文学会议能扩大影响,并逐步进军国际.像张敬珏以往都是以英文发表论文,但她懂中文,她的会议论文固然以英文发表,但讨论时部分使用中文,那篇论文后来由我译成中文收录于论文集.这种安排不仅让她重回亚洲,在中文世界发挥影响,也让台湾学界透过她得以与国际接轨.


该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25464.html

吴:接着请谈谈1995年4月举办的第二次会议.

单:会议主题主要还是李先生订定,大家商量:既然第一次会议谈文化属性,第二次就谈再现政治(PoliticsofRepresentation),因为讨论弱势族裔时常常涉及“再现”的问题,而再现本身绝不单纯,经常涉及各种权力的拉扯和竞争.那一年我到美国东岸担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虽然无法出席会议,但协助联系美国学者林英敏(AmyLin).林英敏是冯品佳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我并没见过她,不记得是不是张敬珏提供她的联系信息,我不但联系上她,获得她首肯与会,并且透过她得知汤亭亭要来台湾.其实1994年我到哈佛不久,在波士顿看改编、合并她《女勇士》与《金山勇士》(ChinaMen)两部作品的舞台剧《女勇士》,主角之一是饰演汤父的王洛勇(WongLuoyong).结束后我和很多观众排队一一跟她谈话.我向她自我介绍是台湾学者,互相留下联络方式,接着就透过书信与她进行访谈.有意思的是,我一次列出几十道问题,她一次却连问带答只写一页,前后几次才答完.访谈稿在她来台之前先摘录于《联合报》副刊,再

1 2

第一篇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亚美文学在台湾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文学评论 论文

文学英语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答辩

有关文学的论文

中英文学术论文

在职研究生文学硕士

汉语言文学自考真题

英语文学方面的论文

亚美文学在台湾(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