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社会管理方面论文例文,与中国古代的谏议方式与奏疏写作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管理方面毕业论文致谢,关于中国古代的谏议方式与奏疏写作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管理及政治学及奏疏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管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作者简介:祖明军(1980.4),男(汉族),贵州威宁人,现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宋代奏议与宋代文学和文化的联系与发展.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威宁 553100)

摘 要: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臣僚上书除了陈情、贺表外,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皇帝重视并采纳自己的意见,在文中往往避免不了揭露时弊和矛盾,乃至皇帝的得失,作为臣子的上书要做到既揭露社会问题,又不至于冒犯皇上;既充分阐述政见,又不至于有使自己的眼光才智超越圣人之嫌,尽量达到进谏的目的,又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这就要求臣僚不但要在奏本上下功夫,而且要讲究进谏的智慧和技巧.

关 键 词:谏议;奏疏;谏议方式;奏疏写作

中图分类号:K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2

一、概念界定

(一)谏议与谏议方式

1.谏议

对于“谏”字的解释,《说文》曰:“谏,证也.从言柬声.”《广雅·释话一》曰:“谏,正也.”《字汇》说:“谏,直言以悟人也.”可见,“谏”的基本内涵就是以直言规劝或建议别人.最初可以是朋友或平辈人之间的劝诫,但后来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谏”字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以卑对长、以下对上的规谏,中国古代则专指臣下对君主的讽喻与劝谏.

谏的目的在于“匡正君主,谏净得失”,以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和改正自身的过失,所以“谏总要辨析正误,言明利害,讲一番道理.可见谏与议相通,谏是议的一种形式,议的目的往往是谏.在政治生活中,谏议的内涵比谏要丰富得多,朝堂议事,侍臣讽谏,臣民上书等,都是君主政体重要的运作方式.谏议的政治功能并不局限于听取批评,涉及到君臣互动、政治机制等诸多方面.”①

2.谏议方式

谏议方式,顾名思议,是指谏议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在中国古代,谏议的对象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种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即使贵为三公,也只不过是皇帝的手臂和奴仆,皇帝也有贤明与昏庸之分,喜怒无常,有时会随心所欲地处置宰相在内的任何人,作为臣僚的谏言要是惹怒了皇帝就会招来轻则贬,重则死,甚至灭族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谏官要做到尽职尽力,辅佐帝王有效治理国家,既要把谏议的风险降到最小,又要让自己的谏议被采纳的最大可能性,除了思考谏议内容之外,还必须思考谏议的方法和形式.

(二)奏疏与奏疏文体

1.奏疏

“奏议亦称奏疏,专指臣下上奏帝王、陈说政事的文书”②可见,奏疏和称奏议是异名同体,它源起于先秦,在不同的朝代,其名称不一,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功能和实质并没发生太大变化.“章、表、奏、议”,从宏观上都属于所研究的“奏疏”范围.奏议在我国古代社会的管理中,作为一种下情上达、实行社会管理的手段而存在,而且奏议所关注的事务大都是有关经邦治国的大事,最高统治者通过奏议所反映的情况来了解国家治理状况从而做出有效的决策.因此,奏议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统治者进行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国家统治、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

2.奏疏文体

奏议是中国古代一种文体的总称,在古代总集、选集或文体分类书中,它或被列为上书类,或被列为奏疏或奏议类,或和诏令等列为告语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别属于“笔”、“书牍文”、“上书公文”、“应用文”、“杂文”等文体类别.在写作中,对奏疏这种文体的特点,一般认为:奏疏既然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其自己特定的写作主体和明确的接受主体,要求有明确的上书目的,针对性较强,注重实用与时效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语体、风格等特点.


本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31537.html

二、中国古代的谏议方式与奏疏写作

中国古代的谏议方式

在中国古代,谏议的方式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方式.从语言形式上,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之分,口头形式的进谏在国家形成之初盛行,是一种非正式的谏议方式,以后就逐渐以书面形式为主了.从方法上,主要有直谏(明示)法和讽谏(暗示)法之别,但臣子要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进谏,要以时期,事件,场合,情形而定.同时,还与进谏者(谏官)和受文对象(皇帝)的性格、兴趣、爱好、情绪等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有人又将谏议方式分得更细更具体,是直谏和讽谏更进一层的细分,有“五谏”和“五法”.

1.“五谏”之说:

《孔子家语·辩政》:“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不直谏而诡谲其辞,启发主上自悟);二曰赣谏(愚直地谏,不注意措辞不看时机是否合适);三曰降谏(卑下地谏);四曰直谏(直言规劝);五曰风谏(讽谏).唯度主而行之.”

唐太子李贤等注曰:“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也.讽谏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灾忘生为君也.”

刘向《说苑·正谏》说:“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赣谏;五曰讽谏.”

班固《白虎通德论·谏诤》则把谏诤分为讽谏、顺谏、窥谏、指谏和伯谏五种.

可见,讽谏就是指以委婉的言辞进谏;顺谏或降谏就是指顺着君王的意愿进谏;窥谏就是以君主的情绪、脸色适合才进谏;指谏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场合就事进谏;伯谏或陷谏就是发现问题,不顾利害,实话直说.除此外,还有死谏,也叫尸谏,这是谏者自身性格和事件重要性决定的,是直谏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以死来谏诤皇帝,催其猛醒.如《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记载,高帝多次谋划以戚夫人子刘如意太子刘盈,叔孙通以死谏诤,说:“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劲血污地.”此外比干、五子胥、虞诩、长孙无忌等等都是以死来谏诤的例子.

2.“五法”之用:在封建社会,如要达到预期的进谏目的,不但要忠诚,有胆识,还要有方法技巧,苏洵在《谏论上》说:“理喻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

要将“五法”用得妙还得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谏要选准角度,拉近与对象的心理距离.皇帝平时日理万机,对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早已听厌了,他需要的是娱乐和休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因此只有知己知彼,因势利导,投其所好,方能达到目的.如司马相如谏武帝游猎之毛病,谏议并没有直说武帝耽于游猎,践踏民田,荒于治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许多危害,而是委婉在劝谏武帝不要贪一时之乐,忘记防范意外之事,冒险易使自己爱到伤害,要珍视自己,注意生命安全.文章不长,但时时处处替君着想,如果皇帝听从了劝谏,对国家对人民之利就在其中.这种拉近心理距离,关心皇帝个人生活的角度来写,显然比谈空洞大道理更易接受.第二隐喻明理,旁敲侧击.在谏议中使用比喻、寓言说理,更加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如枚乘的《谏吴王书》,文章尽管以谏吴王谋反立论,反复渲染逆必遭灭亡,但却无一语道破,只是隐约其词,旁敲侧击.虽吴王最终没听劝谏,但这篇文章的艺术性很高.第三侧面迂回,借古讽今.表现在大量的引用古代史实、典故,然后和当世进行对比,以达到否定现实,谏君的目的,如王嘉的

1 2 3

关于社会管理方面论文例文,与中国古代的谏议方式与奏疏写作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

文学类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

发表论文学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学习方法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

文学英语论文

文学学士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科目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的谏议方式与奏疏写作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