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地理学类论文范本,与历史地理学的三个特征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地理学类论文查重软件,关于历史地理学的三个特征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地理学及历史地理学及历史地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地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出发点与着眼点都是以特定的区域(空间范围)和历史的空间差异作为论述对象的空间性特征;其次,是地理条件的变化发展性,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地理条件,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内是有变化的;最后,是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又是这门学科的方论法特点的综合性特征.

关 键 词:历史地理学;空间性特征;综合性特征

作者简介:代玄烨(1981-),男,河南省商丘人.河南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K90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5--02

首先,是它的空间性特征.传统历史学的研究非常注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间迁移过程,注重探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事件的时间变化过程,以及这种变化的结果,很少注意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特征,更缺乏对整个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空间变化对应关系的研究.而历史地理的空间性特征恰恰相反,它不仅研究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中的地理基础和地理背景,而且常常是从空间区域范围内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来看待历史过程中经济、文化和政治、军事事件的地理特征,发现其中的地理因素,总结出历史进程的人地关系规律,这就是历史地理学的空间性特征.

历史地理研究的出发点与着眼点都是以特定的区域(空间范围)和历史的空间差异作为论述对象的.譬如历史学家军事学家和历史地理学眼中的昆阳之战是不一样的,历史地理学家只对昆阳之战中的地理条件感兴趣,只探讨这次战争的地理背景,昆阳因在昆水之北得名.原为叶邑,即先秦时的叶县故城,现在叶县城南14-15公里的旧县境,《括地志》曰:昆阳故城在许州,叶县北二十五里,即今叶县故城昆水发浑于西唐山,亦称青山,源头有三,因此昆有多意,为多泉之水,故曰昆水.昆水即今之浑河(又称灰河).古叶早在西周时期就是一个军事要地.春秋战国时,昆阳位于古叶县北14-15公里它位于南方楚国与中原华夏诸国交通往来的要冲,位于南阳北上洛阳取道方城缺口的要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为加强北方边防、巩固江汉,曾在这条要道上修筑了西起郦(内乡东北10里),东北泌阳(今泌阳)的屏障,“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今叶县以南还有方城的地名,战国时方城路是楚国通向中国原华夏各国的要道,当时称为“夏路”.《史记·勾践世家》云:“夏路以左”.《索隐》:“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以西为左,故云夏路以左”.而昆阳正位于从方城缺口向东北行昆水之北的地方,是楚适诸夏的必经之路.先秦时期,夏路又叫方城路,是中原地区与江汉平原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同时也是沟通华北平原与江汉平原之间南襄隘道的一部分.楚灭应国之役,晋楚方城之役,湛阪之役皆在一地.因此,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从南阳北上攻打洛阳,方城是必经之地,王莽军从洛阳南下到宛(今南阳市)扑灭起义军,方场面也是必经之地.一个北上,一个南下,自然要在路口相碰,于是就发生了昆阳之战.在王莽军围昆阳之后,莽军中的严尤历王邑暂时不攻昆阳,而是南下攻宛城,此时宛城为夏始军所占.严万对王邑说:“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但王邑不听,严尤为什么要自昆阳南下攻宛呢?也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昆阳在汉代属颖川郡,与南阳郡的叶县相邻,同处两大郡之交界,颖川郡的郡治在颖川,今之禹州市,南阳郡郡治在宛,虽然昆阳南可卫宛城,北可捍颖川,处在汉水、长江、淮河三水路与关中来往的孔道上,但空间范围相对窄小,再加上这一地区有诸多河流错列使得大队人员不便展开.昆阳之战时刘秀组成了一支300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从场面西水(叶县北沙河)插入敌军营垒心脏,斩杀莽军主帅王,并造成莽军大乱,此时城中更始军亦乘势杀出,内外夹攻,遂使拥塞于狭小地区的数十万莽军自相溃乱,互相践踏死伤者不计其数,当时又有大雷风骤至,雨下如注,滍水泛滥,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所以,《后汉书·光武帝纪》“城中亦鼓噪而出,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水暴涨,士卒争渡、走者相腾践,左殪百余里间”,等“溺死者以数万”,昆阳大战是中国战史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例双方力量对比约50比1,人们往往赞扬光武帝的智勇,可是不知昆阳的天时、地利对更始军的.如果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条件不了解,就不能把握理解昆阳之战中的地理条件和背景,也就无从理解所谓历史地理学中的空间特征和地域特征.历史地理学的空间特征就是为历史活动找寻地理的舞台.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13061.html

其次,是地理条件的变化发展性,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地理条件,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内是有变化的.因此,地理条件变化的时间特征也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拥有一万多海里的海岸线,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情况是不一样的.华北平原的海岸张就有很大的变化.大约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在渤海岸上修筑了一座千童城.千童城的故址在今山东阳信县城,过去是临海的,可是今天却距海岸九十公里,可见两千年来,这里的海岸线是向前伸展了.大概是以平均每年五十米的速度向外延伸.官渡之战,是一次重要战役,在争战期曹军劫焚袁军的粮仓乌巢,遂得全胜.官渡水名,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为鸿沟系统中渠水的一段.乌巢,泽名,在河南封丘县西北,当时曹军政在是在这条渠水设防,可现在渠水和水泽都已湮没,现在却都一片黄沙,若不明白当时的地理条件与今天地理条件的差异,则不易对当时的战争做出评论.史先生八十寿辰有学者给先生写了一对联“甸服邦畿如指掌,神州禹迹探变迁.”这里说的变迁就是说史先生对历史地理的精深成功,如果不把当时的地理条件搞清,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幕幕活剧,就无法落实到它曾经演出它的舞台上来.

第三个特征是综合性特征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中曾谈到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不限于研究其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研究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当然,由于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可以对某一要素进行部门的研究,但这种研究是在地理学综合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与一些相邻学科虽然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但在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上是不相同的.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之所以成为地理学的一部分,不仅在其研究的客体是地球表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方法论上有着共同的基础——综合性.因此,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两个要素相互关系(如气候和水文的关系,或土壤和植物的关系等)的综合研究,是低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多个要素相互关系(如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关系,或聚落、城市、交通、政治等关系)的综合研究,是中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地球表面全部要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是高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层次越高复杂程度越大,综合的难度也越大.低层次、中层次的综合研究分别形成地理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这些综合研究不是地理学所独有的,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也进行

1 2

地理学类论文范本,与历史地理学的三个特征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汉语言文学自考学校

英文学术论文网

英美文学类论文

语文文学论文

文学与艺术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文学论文大纲

汉语言文学学年论文

西方古典文学论文

历史地理学的三个特征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