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产业创新_会计审计论文

时间:2021-06-10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文章通过国外几个典型的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案例,指出产业创新的重要意义,接着提出我国构建创新型城市在产业创新方面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产业产业创新

一、引言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努力构建创新型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城市系统诸多因素的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内容。但一个区域乃至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离开了产业谈发展,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没有任何根基,更谈不上区域经济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产业创新是保持和增长城市活力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创新型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二、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与启示
1.韩国大田:以科学城创建亚洲新硅谷
上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摆脱经济过分依赖加工型行业的状况,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竞争力,投入15亿美元在大田市开发建设大德科学城。在起步的头十几年,大德科学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1990年经过整合的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汉城迁入大德科学城,才使大德科学城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支持了大德科学城的成功。它按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律办学,迅速集聚人才和各类资金,科学成果直接面向创业企业。由于教育、科研、产业自然连接,大德科学城在短短10年里迅速崛起,成为大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原动力。形成了总体规模现代、科研设施先进、人文精英荟萃的专业化科研基地,同时它又是科研与成果转化融为一体、科研与产业密切结合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促进了相关产业和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
韩国大田本是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面积不大的小城市。但该市成功推行以科学城带动城市创新的政策,成为支撑韩国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典范。
2.新加坡:全球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
长期以来,制造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但是,制造业产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就业人数处于持续减少的趋势中。在一定程度上,新加坡作为一个制造业基地已经不具备竞争力。因此,新加坡政府适时提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并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努力使新加坡成为“新亚洲创意中心”、“一个文艺复兴的城市”、“全球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通过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并举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创新型城市。从2000年开始,新加坡实施了以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城市的政策并取得了空前成功。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亚洲创意枢纽,极大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
3.日本东京:亚洲活力城市
东京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之所以成为亚洲地区经济较有活力的城市之一,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创新型城市政策。东京从2000年起,根据《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对高新技术企业采取多种减免税收政策,免征计算机物产税,固定资产税,购置电子设备减缴7%所得税,并允许当年进行30%的特别折扣;对信息产业增加25%的科研税务贷款、设立软件研发免税储备金、意外损失储备金制度,免征技术开发资产税7%;建立了振兴地方技术的特别贷款制度,高新技术企业可使用低息长期贷款,贷款年限可长达25年,利息优惠10%;东京还专门成立了小企业金融公库,对高新技术小企业发放年息仅2.7%的特别贷款。此外,政府在选择支持项目时,有严格的选审标准,并倾向日本原来薄弱的基础性原创领域;国家资助高校研究者“共同”开发的成果,个人可得专利收入50-80%;政府还鼓励产业界与高校建立“共同研究中心”,由科技厅专款补贴。通过多项政策支持和鼓励科技企业的发展。
4.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启示
从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来看,构建创新型城市,首先要科学定位城市功能,根据区域资源及区位特征制定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其次是要适时进行产业创新。如新加坡,虽面积不大,但定位准确,以“新亚洲创意中心”为目标,实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据2005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新加坡的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在韩国大田,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但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明确定位,实施以科学城带动城市创新的政策也取得了成功。在日本,重视科技的力量,在财政政策和融资等方面为科技、信息企业提供支持,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对于我国来说,各个城市由于区位、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要实施不同的战略步骤构建创新型城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发展各地区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并且进行产业创新,这将成为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基础。
三、以产业创新为基础构建创新型城市
1.继续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
每个区域或城市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和背景,因而各个区域或城市产业发展的特点、程度及产业政策是各不相同的。对此,各个区域、城市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力争制定适合本地区自己特色的产业政策用以指导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很多城市并没有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目的和方法,甚至找不准“突破口”,只是为调整而调整,多年来效果不大,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其实,产业结构的变化,不是目的,而是结果。每个城市已有的产业,实际存在的各种条件往往都是形成一定结构的基础,不改变客观的条件,不进行创新,产业结构是不可能自行得到调整的。
2.积极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提升产业集群整合力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集聚形式。它不同于单个的企业,实践证明它能产生远高于单个企业之和的效益和竞争力,而且是大规模就业的“吸收器”。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集中的城市,如东莞、苏州、绍兴等,经济增长年均都在20%左右。然而,国内的产业集群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服务业产业集群化认识不足;制造业企业根植性弱,各开发区内“只有企业没有产业”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多是单兵作战,还没有形成产业的整体力量。因此,政府要在宏观环境、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引导,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既为产业集群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提供支持,又要健全法律法规,使产业集群效应变成其内生的力量,发挥出其扩散效应,进一步吸引产业的集聚。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产业集群的整合能力及集成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3.适时开发新兴产业
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各种需求的变化,城市各种新兴产业的出现是长期以来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城市对新兴产业的选择,其基本原则还是应该依据城市本身的区位和客观条件,以及在国家和区域中的层次和地位,实事求是地发展。自上世纪后半期以来,在国外有很多著名的案例,以高新技术和旅游娱乐产业等带动相关产业和城市发展,如美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拉斯维加斯、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日本关西地区。我国也有以文化休闲、娱乐或会展为主的新型产业,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吸引点。其中,效果较好的如上海新天地、深圳华侨城的4个主题公园,海南博鳌以会展产业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新城镇,天津滨海泰达产业群形成的新城区,以及西安的大唐芙蓉园等。还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在北京、上海都有新的进展,文化创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基础上形成的,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尤其是通过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这样的国际盛会,文化创意产业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更好地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洁:我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9(12)
[2]杨昊悦: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路径探索——对苏州市的调研分析[J].决策咨询通讯,2010(2)
[3]郭明忠: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J].政策嘹望,2010(4)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