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初探 —基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的分析_会计审计论文

时间:2021-06-14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劳动是唯一由人自身直接提供的经济资源,它的培养和使用以人的生命为基础,并表现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劳动及其它的价值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建立一个劳动价值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劳动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能够为新时期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劳动劳动价值经济学分析

一、劳动价值的理论渊源
劳动价值论是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规律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它说明了人类劳动与商
品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价值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为自己带来基本生活条件满足的同时,也给社会创造了财富。在劳动价值的研究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者和经济学者都留下了相关的论述。下面展开简要回顾,来看看劳动价值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的论述
劳动价值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是马克思经济学方法的科学体现。它体现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基本要求,坚持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就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一片文章中曾经谈过他之所以从价值分析开始其经济分析的原因:“我不是从概念出发,因而也不是从价值概念出发。我的出发点是劳动产品在现代社会所表现得最简单的社会形式,这就是“商品”。
马克思说:“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抽象意义上的人的力量,人类劳动耗费,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马克思指出:“无论有用的劳动或生产的活动怎样的不同,这总归是一个生理学上的真理:它们是人类机体的功能,并且无论每一种这样的功能有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它在本质上总是人类脑髓、神经、肌肉、感官等等的支出”。所以,劳动是一个生理上的过程,它是抽象的人类劳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凝结在商品价值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动的终极原因。
因此,价值是社会对个体活劳动耗费在商品经济关系中的有效用程度的一种评价,同时也说明,劳动是人类在维持和繁衍自己的生命存在而有的行为方式。
2.西方经济学界对劳动价值的论述
自劳动价值创立以来,在长达200余年的历史中,始终是西方国家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早在17世纪中期,威廉.配第就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斯密和李嘉图等人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劳动价值论。在亚当.斯密看来,劳动价值论的主要作用是按照生产力来确定财富的来源,而不是像重农学派和重商主义经济学家所做过的那样,或者按照上帝赋予的土地的肥力来确定财富的来源,或者按照其财富储藏来确定财富的来源。对他来说,劳动价值论是转向人的存在的基本实际的一个转折,是把人们注意力从人们业已采取的通过地租生产财富的方式转向通过生产劳动组织创造财富方式的途径。李嘉图把劳动价值论精确化为一种分析产品价值在工资、利润和租金之间分配的逻辑严密的框架。对李嘉图来说,劳动价值论为决定生产总量的经济价值提供了主要的计量尺度,并因而可能进行把价值总量划分为功能相关的部分的精确的演绎分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为他提供了一个在分析上等同于一个“一般均衡的”透视,它强化了价值流量的严密的计算,并把分析集中于机会成本和收入份额之间交换的问题上。在他们看来,货币的价值是在交换中纯产品所支配的活劳动,这意味着,劳动力的价值是生产工人的货币工资额所支配的活劳动。
综合上述的理论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者对劳动价值的论述,解释了劳动价值的本质内容,提升了劳动价值的理论层次,深化了劳动价值的内涵,成为劳动价值研究的直接理论来源。西方经济学者主要是关于劳动价值在其市场价值的关系,或多或少的阐释了对劳动价值的影响,这对劳动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易于。但是,已有的研究仅仅是对劳动价值的探索,并没有明确的对劳动价值进行分析和论述。这为我们较为全面的、系统地研究劳动价值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空”。
二、劳动价值研究的主要内容
1.劳动价值的内涵
“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写道:“既然商品的价值
量只是表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那么,在一定的比例上,各种商品应该总是等量的价值。”这句话说明了价值的大小就是指劳动消耗的大小,这就表明了价值就是劳动力的消耗。否则,马克思只能说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但不能说价值量只是表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
总之,从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上是无法直接得到价值内涵的答案的,因为《资本论》
在价值的定义中并没有直接而明确地说明。但我倾向于将价值与平均劳动消耗等同看待。
2.劳动价值的本质
劳动产品在在市场上的交换是每天都发生的。个人在交换中把他们的产品作为商品让渡了。抽象劳动是一个世纪的活动,是一个社会实际,因此,个人使他们的劳动力同其自身脱离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介意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心,因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要说明的基本问题是:“私人劳动在事实上证实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交换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关系,就是说,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抽象,这也就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
3.客观的劳动价值
上海财经大学程恩富教授指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来源于劳动者的活劳动,无论是过去或现在,不管是反对劳动价值论,或认为劳动价值论不能科学地说明现实经济现象的观点,都是集中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这一核心观点。因此,真正坚持劳动价值论,必须从理论上解决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即除了劳动以外的其它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让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要素中,只有劳动者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不论其存在形式如何,不管她是以物质形式存在,还是以知识形式存在,作为这一要素本身是不创造价值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这一核心观点,是对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科学分析,是对人类社会价值创造规律的深刻揭示,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因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
4.劳动价值的实证研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诸多范畴,例如: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载体、价值形式、价值构成、价值转型、价值规律、国际价值等、如果只把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视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将陷入片面性。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是基础。
三、劳动价值研究的现实意义
社会在什么时候才会处于财富的状态呢?那是在一个国家的资本和收入增加的时候。但是,这只有由于下述情况才可能:(a)大量劳动累积起来,因为资本是积累的劳动;就是说,工人的劳动产品越来越多地从他手中被拿走,工人自己的劳动越来越作为别人的财产同他相对立,而他的生存资料和活动资料越来越多地积聚在资本家手中。(b)资本的积累扩大分工,而分工则增加工人的人数;反过来,工人人数的增加扩大分工,而分工又增加资本的积累。一方面随着分工的扩大,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积累,工人日益完全依赖于劳动,依赖于一定的、及其片面的、机器般的劳动。这样,随着工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随着人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工人也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的一切波动,依赖于资本的使用和富人的兴致。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后,全国上下展开新一轮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学习和讨论。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央全会文件和最高领导人讲话反复强调深化对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在新时期,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有重要意义的。
1.劳动价值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动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深刻认识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调动广大人们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价值揭示了价值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自觉遵循这一规律。目前,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比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对市场的依存度空前提高,需要重新探讨市场对商品价值的作用,改变过去脱离市场来研究价值决定问题的做法;从事社会化大生产的企业内部存在着严密的分工合作,价值量取决于包括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员工的劳动状况,需要充分认识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两种重要的劳动形式在商品的生产所发挥的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此之类的问题,都同劳动价值论研究具有直接的关系,认识的深化必将对实践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因。
2.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批判的、革命的,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贯彻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现实社会生活的进步,把包括劳动价值在内的马克思经济理论推向前进。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正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商品二因素原理。价值形成和增殖原理、社会再生产原理、剩余价值生产和分割原理,等等,不仅构建了超越前人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而且阐发了他的博大精神的哲学思想,进而为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奠定了基础。而随着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劳动价值论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也存在极好的发展机遇。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发现真理的前进道路,积累了认识真理的光辉成果,也留下了拓展真理的广阔空间。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必将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大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时一篇纲领性的文献,包含着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关于深化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论述对我们更是具有直接的意义,这篇讲话开辟了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新局面和新阶段。
国内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占主流的观点是从本质上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谓从本质上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是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概括,因为它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包括分析劳动力结构和素质、劳动组织和管理、劳动效率和报酬,等等,有助于敏锐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如果说物质财富有不少是大自然的恩惠,那么先进文化则完全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包括各个产业特别是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劳动及其价值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在于要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分析财富,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关心人民群众的劳动就业状况、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体察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考察不同阶层劳动贡献的途径和方式,分析他们的财产来源、支配和使用情况,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阶层及其关系的变化,正确判断各阶级、阶层和劳动者个人的先进性,这才有助于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总之,从理论意义上说,劳动价值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与实践结合,与时俱进,才可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从现实意义上讲,对劳动价值的深化和坚持,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突破传统理论限制,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二是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企业家才能登要素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与直接按生产劳动的结合,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1]《资本论》『M』.第一卷,第23页
[2]《资本论》『M』.第一卷,第47页
[3]杨玉生、杨戈著:《价值资本增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4]《马克思恩格斯》『M』.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00页
[5]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6]《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8页,
[7]《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9~90页,
[8]程恩富:《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C』.载于程恩富等主编:《劳动价值分配》『M』.第14~18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0页
[10]《列宁选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312页
[1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第9页
[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单行本)『R』.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13]《人民日报》『N』.2001年7月2日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