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灾区中学生心理重建中体育活动的合理介入及对策_会计审计论文

时间:2021-06-20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5.12地震后,灾区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众多建设者和和学者奔赴灾区进行在后重建,相对于物质方面的重建,身心健康和重建是相对漫长和困难的,笔者身处灾区长期关注和进行相关研究。经总结分析认为体育活动能很好的缓解灾后心理阴影,调整情绪,对漫长的灾后心理重建有积极持久的效果,总结出部分合理的介入对策和方法以期在今后类似灾害过后对相关人群和研究提高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中学生心里;体育活动;对策

一、灾后灾区中学生心理概况
1、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经历过这次特大地震人民在身体、心理上都遭受了巨大的悲痛和阴影,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健工作更是重建家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大地震中,不仅灾区很多孩子成为孤儿,而且在异地读书的部分学生也失去了亲人。对于这些比成年人相对脆弱的孩子,如果心理疏导跟不上,恐怕对今后的成长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2、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发展阶段。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大,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心理的急剧变化和生活环境的日益复杂,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多的困惑,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此次地震后不少青少年中学生面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心理上造成很大创伤。
3、关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健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可以通过心理专家疏导、适当的心理干预等、但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所蕴藏的坚强、乐观、拼搏、永不放弃、百折不挠、再接再厉等精神内涵,对于灾区孩子们身体机能和心理的恢复调整都会有很大帮助。体育运动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元素,对于在灾难中遭受深重身心创伤的孩子们而言,也是帮助其减轻压力、恢复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治疗活动。
二、体育活动介入对中学生心理重建的影响分析
在灾后援建三年计划进行到阶段性胜利阶段,在灾后心理干预和专家学者对心理关注渐行渐远时,笔者认为依然不能忽视灾区灾后心理方面的重建问题!笔者身处绵阳重灾区从事教育事业。在感受国家和人民大力援建恩情的同时,通过了解、调查及相关研究认为:体育活动作为人类身体和精神相结合的一项高级活动,对人类灾后心理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寻求可行性强的介入模式和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活动项目,体育活动在帮助灾区青少年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有一些具体措施与方法,体育在灾区学生身心健康恢复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是可行性的。并找出相关合理易行的介入方式和活动开展形式,加以实施、总结、改良,以期更好地帮助灾区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消除恐惧心理、抚慰他们的生理、心理创伤。为今后相关事件和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支撑。
笔者灾后初期通过对灾区中学生SCL——90量表相关因子抽样调查及相关研究得出:灾区青少年中等程度以上心里障碍者比例较高。SCL——90量表各相关因子均值较全国常模比较均相对偏高,说明灾区中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经进一步研究得出不同的体育活动设计方式在介入灾区中学生心理重建干预方面对各心理因子的影响效果不同;包括体育活动的动机态度、体育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时间频率、活动的项目、活动的运动量及活动时间和意愿都不同程度相关因子产生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在灾区中学生中,地震前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有较大差别,总体来说地震后体育活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但少数学生却加强了体育锻炼,甚至较地震前有巨大提升。而且运动项目的参与情况也相对发生较大改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震后教学学习条件的改变,身心状况的变化,体育活动条件的恶化导致多数学生参与热情下降,由于灾区多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发展水平不高,相关专业知识人才匮乏,体育氛围不浓,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主观能动性不强,对体育活动认识不够全面,还陷于传统锻炼身体的层面,体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远远不够。少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的学生通过改变项目的选择改变锻炼方式,选择更简单易行的体育锻炼方式,身心健康状况与少运动或无运动的学生亦形成鲜明对比。
在震后灾区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的,身体锻炼效果和心理恢复越明显,相关心理因子得分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参与频率在每周3次以上的,刺激效果越显著,心理阴影遗忘和淡忘越快,心理状况越好;选择集体类体育活动项目的较自己或单独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越好;中度体育运动量相比较过大或过小运动量大效果更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较早晨和中午效果更好;另外学生参与意愿也与心理恢复有着相关影响,有着兴趣的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体育活动锻炼有着较大区别。
三、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多开展体育专业知识普及活动和身心健康讲座,强化灾区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促进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体育活动参与环境(场地、器材等)。
2、发动组织灾区就近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及体育教师为志愿者为主导,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引导和设计,以体育课为理论和技术支撑,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3、加强对项目的选择,以集群性趣味活动和便于开展的球类活动为主;设置活动时的情景和氛围,激发锻炼热情,努力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
4、设置不同的体育活动参与小组,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周选择固定的日期和时段开展体育活动,根据不同的群体情况,引导学生保持相应的运动量。
5、定期开展不同项目的运动会或以知识和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节,强化运动会和体育节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弱化竞技性,从而增强体育活动目的和动机,提供学生间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董惠娟李小军: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自然灾害学报[J].2007,16(1):153-158
[2].刘洪全: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
[3]陈琦鲁长芬:新时期体育价值观转变与体育本质功能和目的[J].体育学刊2006(13)
[4]曲毅: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成都体育大学学报2003(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