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时间:2021-07-14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浅谈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作者:未知

[摘要]21世纪,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快速普及,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经营和消费理念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经营及消费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迅速推动了网络金融的发展,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的风险随之而来,本文仅对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的风险防范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金融;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0073-02

1网络金融风险的含义及其特殊风险
网络金融,是金融活动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即金融业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网络金融风险既包括银行业务方面的风险,如操作风险、市场选择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而且还包括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各种风险。网络金融一般被人们分成三类:网上银行(网络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
与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相比,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其特殊性在于,引发风险的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对传统商业银行和网络银行的影响很不相同。从业务技术角度分析,网络银行的风险包括两类,即基于信息技术投资导致的系统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形成的业务风险。虚拟金融服务的生成方式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网络银行风险。网络银行提供的各种虚拟金融服务有两种生成方式,一是将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延伸到网上:二是创造纯粹的网上金融服务品种。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网上服务大多是前一种方式形成的,发达国家网络银行一般既有前一种也有后一种方式。从风险角度分析,前一种方式生成的虚拟金融服务风险小,后一种方式生成的虚拟金融服务风险大。
1.1网络银行的系统风险
网络银行的系统风险是指在网络银行运营的整个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无法解决,将会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以致最终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网络银行是基于全球电子信息系统基础上运行的金融服务形式,基于电子化支付清算系统的网络银行间的跨国电子货币交易,如果一个国家国内金融网络出现故障,将会影响到全球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因而清算系统的国际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网络银行国际结算的系统风险。产生系统风险的关键因素是金融机构之间广泛而紧密的财务与业务联系。假设某家机构不能结算它的支付指令,一旦金融市场中的其他机构感觉到这种困难,将会撤出在这家机构中的存款,并拒绝代表它向外支付资金。为增加流动性,这家有问题的机构可能以较大成本变现资产或导致破产,与之有财务与业务联系的其他金融机构可能因此而出现信用问题和流动性问题。所以,这种系统风险往往表现出连锁放大和扩散的效应,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1.2网络银行的业务风险
网络银行的业务风险主要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选择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可能来自网络银行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来自网络银行安全系统和其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系统错误导致的风险。任何一家经营电子银行及电子货币业务的机构都可能面对由于它选择的计算机系统在设计运行中出现问题而导致的风险。银行职员的疏忽大意,也有可能导致网络银行严重的操作风险,从而危及网络银行的总体安全。市场选择风险是指由于信息非对称导致的网络银行面临的不利选择引发的业务风险,如由于网络银行无法在网上鉴别客户风险水平而处于不利的选择地位,网上客户利用他们的隐蔽信息和隐蔽行动做出对自己有利但损害网络银行利益的决策,以及由于不利的公众评价而使网络银行丧失客户和资金来源的风险等。信誉风险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很大,它会给银行业务的开展带来持续性的、长期的消极影响。因为一旦银行发生信誉风险,不仅会使公众失去对银行的信心,还会使银行同客户之间长期建立的友好关系受到损害,使银行失去很多资金和客户。而网络银行业务由于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任何原因引起的系统问题都会给银行带来信誉风险。网络银行业务涉及的法律,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务披露制度、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货币发行制度等。
2网络金融风险的成因
2.1网络银行自身的原因
网络银行经营管理缺乏经验是产生其业务风险和技术风险的主要原因。网络银行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如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从成立至今只有8~9年。但是,由于网络银行具有超时空的优势,有利于银行争取最广大的客户,因而受到银行业的青睐,一些传统的大银行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络银行。在网络银行规模和客户迅速扩大的同时,人们对网络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却缺乏足够的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网络银行面临各种业务风险和技术风险。
2.2客户方面的原因
以企业之间提供的商业信用为例。我国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96%~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却高达5%以上。在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而在我国,很多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却不肯采取信用结算方式。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以信用为基础的网络银行发展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2.3网络系统方面的原因
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如何通过网络真实表达交易双方的意愿,就是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的问题。而网络本身的脆弱性和隐秘性又使得网上银行在处理安全问题时更加棘手。目前,网络银行所使用的大多为Web访问形式。这是一种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特网服务形式。但这种网络的应用操作系统、网络的应用程序和网络通信所依赖的TCP/IP协议中存在着不少安全漏洞,而且因特网上的主要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远程终端访问和命令执行、万维网(WWW)等也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4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
法律不够健全是网络银行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Internet是面向全世界、无处不在的网络,全球各地的人都可以按TCP/IP的规则加入到网上来。网络金融业务的用户可根据既定的协议,访问世界上的任何用户,并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网络金融的这种跨国界的运行方式,也跨越了各国的法律和金融法规体系。例如,美国用户登录中国的中国银行,成为中国银行的网上用户,那么中国银行是否应受美国金融法规的监管呢?目前各国尚没有专门监管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如果有关银行在没有足够监管制度的司法地区注册,就会引起保障本地存户利益等各种监管问题。缺乏统一的法律监管也会阻碍网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网络银行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有关法律的制定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必须随着网络银行业务实践的发展逐步完善。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从而产生各种业务风险和技术风险。
3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
3.1建立统一的清算网络系统
支付网关连接消费者、商家和银行,是商业银行系统与公共网络联系的桥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银行资金平衡能力脆弱,超负荷经营态势严重,直接制约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而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银行系统内不同行之间结算资金和资金收付而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清算方式。为了彻底改革这种传统的联行业务体制,必须尽快建立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高速公路,而建立这种支付网关,需要选择与各商业银行既紧密联系又具权威性、公正性,又可按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建设,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会员制机构。
3.2健全个人信用体系
要积极推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开发和推广个人信贷登记系统,逐步实现贷款信息共享,为防范信贷风险服务,还可以以居民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用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个人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组织进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个人信用体系。
3.3加快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
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必然出现很多金融业务创新,也必将涉及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禁区。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都难以避免,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因我国涉及网络交易方面的条款还不健全,各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网络环境下,银行业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将被放大,使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
3.4积极完善与落实监管法规
我国应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健全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和管理的法规框架。完善网络金融监管法规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要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进程,当前是要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明确数字签名、电子凭证的有效性,明确电子商务中银行和客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要完善网络金融业的监管规章。网络金融业在本质上与传统金融活动仍然一致,对传统金融业的审慎监管规章将仍然适用于网络金融业,但是,应针对网络金融业的特点,补充完善现有的监管规章体系。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的各种业务风险与传统金融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得网络金融在延续、融合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更新、扩充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首先,网络金融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风险成为网络金融最为基础性的风险,亦即它不仅关系到网络运行的安全问题,还关乎其他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结算风险的状况;其次,网络金融具有传统金融所没有或远不重要的特殊风险形式,如技术选择风险;最后,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网络金融会使传统金融风险在发生程度和作用范围上产生放大效应,如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国际金融风险发生的突然性、传染性都增强了,危害也更大。因此,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也就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式。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