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书籍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书籍方面有关论文格式模板,关于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书籍及帛书及成语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书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中国许多有关书籍装帧方面的成语中,往往包含着一个典故或者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式:“著于竹帛”说明简帛书籍是中国古代早起的书籍形式,其他所谓“甲骨的书”、“青铜的书”、“石头的书”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书籍载体;“韦编三绝”中的“韦”字,并非多数词典释义中的“熟牛皮”,而应该是经纬之“纬”字的同音假借.

关 键 词:成语;著于竹帛;韦编三绝;书籍装帧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235-02

一、“著于竹帛”与中国古代的简帛书籍

成语“著于竹帛”在中国先秦思想家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的著作《墨子》中数见:如“又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故书于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如“故先王之书,圣人一尺之帛,一片之书.”

汉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也说:“著于竹帛谓之书.”

这里所谓的竹帛皆是中国古代简帛书籍的代称.古代简册书籍以竹制成,故以竹指代;缣帛书籍以帛为书写载体,故以帛名之.唐代诗人章碣在《焚书坑》诗中说的:“竹帛烟消帝业虚”的竹帛,即是指秦始皇时代的简帛书籍.

以竹木简札为书写材料的

关于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的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书籍方面有关论文例文
简册书籍在中国有着相当久远的使用历史.据文载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在告诫殷遗民时就有:“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现代考古发现支持了文献的记载:河南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多见“册”字和“典”字,“册”字其形象竹木简札编连而成的册书;“典”字或象供在几案上的册书,或象双手奉册之形,属于典重意义上的珍贵书籍.

在图像性质强烈的商周青铜器铭文图形文字中,简册书籍刻划的更为逼真,“册”字由三长两短的简札和两道细细的编绳构成,与许慎《说文解字》中“册”字的释义“像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非常契合.只是考古出土和汉代画像砖中的简册书籍的两端均是长短一致的.

简册书籍始自商代,历周、秦、汉、三国,直到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代晋自为帝的桓玄(公元369—404)下令废除竹简,令之曰:“古无纸,故用简,非立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是由政府下令以纸代简的时间,算起来简册书籍在中国使用了大约一千四百多年.

缣帛书籍的使用在中国也很悠久,古文献《晏子春秋》外篇第七中就有:“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榖,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以为其子孙赏邑.”看来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的齐桓公时代,帛书就已经和简册并行于世了.如果从公元前700年左右算起,到目前能见到的魏晋帛书,那么缣帛书籍的使用时间至少也有一千多年之久.

近年来,一些普及性读物在谈到中国古代书籍的发展演变时,多有所谓的“甲骨的书”、“青铜的书”、“石头的书”、“竹木的书”、“丝绸的书”、“纸张的书”等等说法,似乎中国历史上真有过以甲骨、青铜器、石刻材质作为书籍载体的事实.

确切地说,在这些所谓的书籍中,只有“竹木的书”、“丝绸的书”和“纸张的书”属于真正的书籍载体,其他材质尚不能纳入严格意义上的书籍范畴.

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和秦汉以后的石刻文字之所以不能纳入书籍的范畴,在于:一是这些文字所附属的器物,都是有着特定用途的器物,并非专门的书籍载体;二是这些文字应用局限在上层贵族之间,不具备传播、交流的性质;三是这些文献载体存在的时代,简册帛书已经流行.

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书籍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本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jingji/0518347.html

例如甲骨契刻文字,是商代统治者崇鬼信神,预测人事吉凶的记录,采用龟甲兽骨这些特定的材料,通过复杂的修治和宗教仪式,将其结果用刀契刻在其上.其占卜过程仅限于少数巫官和商王,文字也只有他们才能知晓,事后即密藏或埋入地下.因此甲骨文出土虽然数量很大,文字涵盖面广泛,但它只是商王朝上层贵族的特殊文献,并不具备传播、普及文化的书籍作用.

再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其铭文最初仅标名器主祭名或族氏徽号,后来逐渐增多至几十字乃至四五百字的长篇章句完备的铭文,似乎具有记事述史的功能.但是,这些青铜器种类繁多,各有专用,或为庙堂祭所的重器,或为等级身份象征,其形体小者几斤几十斤,大的则数百乃至千斤以上,文字内容也仅仅局限在统治阶级上层贵族之间,也不具备传播交流的作用,不能视作书籍的载体.

另如石刻铭文,虽然殷商即见玉版、春秋时有盟书,秦汉碑碣石经更是盛行,也具有部分传播文化的作用,但是这些文字仅仅是古代文献“传遗后世子孙”的辅助形式,它们行盛的时代,简帛书籍已经成熟,称之为书籍显然牵强.

因此,成语“著于竹帛”反映了中国古代商周至魏晋漫长时期应用简册帛书的基本史实,“竹帛”作为古代书籍的指代名词进入成语是有历史依据的.


书籍论文怎么写
播放:27915次 评论:6957人

二、“韦编三绝”与古代简册的编绳

在关于古代简册书籍的成语中,“韦编三绝”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典故了.这个成语是说春秋时的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反复研究,致使编连该书竹简的绳子都磨断了三次.后来常被用作读书勤奋的例子以激励青少年.

长期以来,诸多权威的辞书都将“韦编三绝”中的“韦编”释为熟牛皮制作的编简书绳,影响广泛,几成定论.例如: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问题在于:一是即使时常舒卷开合,要使牛皮做的书绳连断三次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二是现代考古尚没有发现过牛皮编简的蛛丝马迹.

先说“韦”: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韦:相背也,从舛囗声.兽皮之韦,可以束物,枉戾相韦背,故借以为皮韦.”注意,许慎这里说的是“故借以为皮韦”.

从字形来说,“韦”字的小篆和战国古文字形皆像上下左右相违背之形,所从的“舛”字也是对卧的相背之形.

如果理解不错,兽皮做的皮条束物时方向相反交叉围绕捆扎,“韦”字的本意应该是像皮条围捆的意思.其声部“囗”回环围绕一周之意,像古代圆形钱币之形.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认为囗是周围、围绕的围字.后来围字行盛而囗字渐废.

再说与“韦编”相关的“经纬”二字:

许慎《说文解字》对经的解释是:“经:织従丝也.”这里的“従”是纵横的“纵”字,指的是绕在织布机轴上的纵向的线.对纬į

1 2

书籍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类期刊发表

有关经济方面的论文

经济学本科论文范文

经济类英语论文翻译

河南大学自考经济学毕业论文

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经济学科论文

数理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学硕士

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