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经济— 范文

建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建筑学专业导师组工作室教改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建筑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建筑学专业导师组工作室教改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建筑学及建筑设计及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建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通过分析,指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现行教学模式的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导师组工作室制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本文论述了了该制度的建构方法及细则,总结了实施两年来的经验,列出其优势和不足,并就下阶段工作指出方向和措施.

关 键 词:建筑设计;导师组;工作室;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1-0084-02

1.引言

建筑学是一门特别的专业,它集艺术、人文与工科教育于一身,被美誉为“理工科中的文科”或“工程中的艺术”.上世纪90年代前,建筑学教育只在清华等“老八校”及少数院校设置开办.近20年来,由于社会对建筑学人才的

关于建筑学专业导师组工作室教改的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需求持续保持在一个高位旺盛阶段,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办了建筑学专业,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设置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已接近300所.对于多数院校来说,由于办学历史短,教研教改的探索以及教学特色的的形成都处在婴儿期;而同时,各个学校在资源、传统、地域特色等方面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建筑学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去寻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就成了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福州大学建筑学院从2010年开始,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索,而以“导师组工作室”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就是这种形势下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2.导师组工作室制度的理念

2.1建筑学专业教学的特点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在建筑学主页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这不仅仅表现在它课时量大、学分高,时间上贯穿了二到五年级,还在于它还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其它专业课知识的一门课程.因此,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就成为建筑学培养中的核心主干课程,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金石,是重中之重.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授课方式也比较特别,每个班级有自己固定的专业设计教室,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固定设计桌椅.教学中一般每学期布置1_2个设计任务,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除了每学期初开题的集中讲解外,多数情况都是教师采取一对一、手把手的形式进行辅导和改图.上课时,由3-4名教师共同授课,每名教师辅导8-12名学生.授课频率为每周两次,每次四节.除了课堂指导,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在专业教室内完成设计作业的绘制工作.这种授课方式类似于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具有“工作室”的特征.

2.2现行设计课程的授课模式和存在问题

建筑学专业主要培养建筑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它是高度职业化的专业,对学生要求很高.现行的教学方式是广泛采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但通过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积弊和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和解决.

建筑学专业导师组工作室教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2.1年级之间的知识点衔接问题

建筑设计课程虽然有大纲和授课计划,但设计毕竟是一个创作过程,有一定的主观性,实际授课中,依靠的是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能力.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有专注点也有盲点,再加上设计创作的主观性,这就使建筑学不能成为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这种非标准化的差异,经常在年级之间的知识点的衔接上表现出来:调查中发现,每次学生刚升入高年级的时候,新接手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某些知识和能力没有掌握,某些细节能力方面有缺陷,达不到接受更高设计要求的标准,而他们常常要为此补课.这个也从侧面说明,不同年级间教师的交流不足.

2.2.2学生的交流问题

建筑学专业人才所需要的艺术人文素质,是个耳濡目染的漫长过程,不是完全靠课程所能解决.学生的交流、接触面对于这个培养就很重要.学生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内部学生都很熟悉,但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交流就少了很多.并且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只能接触到本年级的教师和同学,接触面受到一定限制,年级之间交流不畅.

2.2.3教师的对学生的熟悉度和投入问题

传统模式因为教师都是只负责本年级的教学,和学生的接触基本只有一学年的时间,教师刚刚熟悉学生,课程已经结束了,学生如流水一般,不少老师叫不出学生的名字,也不太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教师在对学生的熟悉度和对教学的投入都有一定的局限,更难以达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展开因材施教的理想化模式.

2.3导师组工作室的理念

以导师组工作室制度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目的就是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和高效的教研团队结合起来,调动师生积极性,培养综合能力高、实践素质硬、符合社会需求的建筑设计人才.

导师组工作室制度,是在分析了现有教学的特点,针对缺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综合改革方案.它融合了大学的“导师制”和建筑学专业的“工作室”两种模式,同时打破了班级概念,是一次系统化的大胆尝试.

“导师制”是一种高等学校的教学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导师制”的施行,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有时效性,指导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导师组”,则是将教师按照专业执教特点并在组合意愿的基础上编组,形成一个小团队,共同指导学生.

设计“工作室”则是基于建筑设计工作的创造性特点,在高年级教学中让本科生提前进入以教师带队的设计实践中.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组集中,选择以导师组主持的专题“设计工作室”,形成设计团队,导师组成员一方面对学生的授课进行设计辅导,另一方面则是引导学生通过真题真做、真题习作等方式,不同程度地接触和参与工程设计实践.

导师组工作室教学运行机制,其实质是将传统的以班单位的统筹安排的封闭式教学机制,转换为以工作室为基础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灵活运行机制.各工作室有明确的教学风格特点,导师组成员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以自主地有选择地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有专攻”,又有利于教师长处的充分发挥,有效增强教师责任心,创造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这种机制还有利于年级问知识衔接问题的解决;有利于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跨年级导师组工作室制度的设计

以上所论述问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针对问题,我们开展了一年的调研学习,走访了一些学校,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了跨年级导师组工作室制度.

3.1导师组工作室的构成结构

导师组工作室制度,将原有班级关系打破,新的班级由二、三、四年级各10-12名左右学生构成,教师也由原先的同年级课程教师变成二,三,四年级教师各1名组成.这样,使传统班级具有了纵向年级结构.3个教师中设立导师组组长,组长对本班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负责.这个结构,有利于学生容易接触到不同年级的教师、不同年级的课题、不同层次的同学(见图1).

3.2导师组工作室的选择和确立

导师组负责本工作室学生2-4年级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组内要求至少有一位是高级职称,并作为组长作为总负责人.

第一次成立导师

1 2

建筑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建筑学专业导师组工作室教改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生态经济期刊

教育经济学论文

网络教育经济学

经济发展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格式

大学经济学论文

如何发表高质量的经济学论文

经济与管理核心期刊

教育经济学年会

西方经济论文

建筑学专业导师组工作室教改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