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本相关写论文经典网站,关于70后作家:“经典化”路上的遭遇相关论文范本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文关于选本及经典及作家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选本相关论文范本,与70后作家:“经典化”路上的遭遇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选本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批作家几乎个个少年得志:铁凝、王安忆、余华、苏童、格非等都是二十多岁就写出了代表性作品,莫言、贾平凹、韩少功、张炜都是三十岁出头就名驰寰海.真是应了张爱玲的那句话:“出名要趁早”.可是,到了70后作家这里忽然卡住了,而今他们纷纷步入不惑之年,却几乎没有谁能确立起自己文学史上的稳固位置.文坛上早有“被遮蔽的70后”的说法,最近,身为70后作家的徐则臣“旧事重提”:“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集体把这一代人划过去了,好像我们不存在一样.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还是媒体和评论家导致的?”整整一代作家都拥挤在“经典化”的道路上停滞不前,仿佛被施了魔法,这其间自有众多问题值得叩问.

关于“经典化”过程,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本质主义认为作品的内在审美价值高低决定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建构主义则认为外部条件对作品的经典化进程起到决定作用.两者各执一端,却都不无偏颇,实际情形恐怕是内外兼备才能铸就一部经典.

韩少功先生在一次演讲中称“现在全世界都好像进入了一个文学的冬天”,各个国家都创作不出特别棒、特别好的作品.70后作家自然也生活在这个“冬天”里.那么,对于他们而言,创作的瓶颈在哪里?我觉得病灶在于价值生态失衡.有一个概念叫“价值圈”,说的是价值按照重要程度不同一圈一圈往外延展,而居于中心的是“本体价值”和“活性价值”.所谓“本体价值”,指真、善、美,还有爱、仁慈、自由、公正、个性等,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向度,所谓“活性价值”,都与生命肌体有关的,包括力量、健康、心灵―肉体的冲动、幸福等等.对于当下文学特别是70后作家的创作来说,普遍的状况是“活性价值”颇受宠爱,“本体价值”难得眷顾.“本体价值”多与公共性有关,而“活性价值”联结的多是私人生活――当代部分作家过于自恋,对世界、人类和灵魂的共通性等问题关注度不高.也就是说,他们作品中的“价值圈”于核心之处出现了漫漶和缺损.按照新批评的观点,经典作品都具有“含混性”品质:意义多重,价值丰富.如果把经典作品比作一块宝石,每个价值向度都构成一个面,价值向度完整丰富,整个宝石就圆润、对称,艺术家把它打磨得晶莹剔透,各个面就能在往复折射中产生熠熠光辉.但是,“本体价值”的诸面残损了,整个宝石就不再匀称,不再饱满,无论你如何精雕细刻,都难以流光溢彩.美善统一,自是定论,所以有哲人说:“美的最高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本体价值”残缺了,作品如何行使“让人高尚”的功能?审美品质又如何保障?从本质主义的观点看,这样的作品恐怕难以“经典化”.


如何写选本硕士学位论文
播放:26508次 评论:3071人


该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jingdian/427917.html

实际上,即便是艺术卓绝的作品也不见得都能加冕为经典,因为“经典化”离不开社会的普遍认可,而这一过程关节众多,极为繁复:社会精神的需求、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影响、评奖机制、媒体的传播、文学史的写作、课堂教学、教材及各种选本的筛选、学术权威的评价、文学理论和批评时尚、读者的期待视野、作品研讨会、书展、统计、调查、市场行情等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结果的潜移默转.这里只择取其中的二三环节,分析70后作品在“经典化”过程中的挫折和遭遇.

奖项对“经典化”的作用自是不言而喻,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无疑一瞬间就套上了最为耀眼的光环,剩下的就是等着读者顶礼膜拜了.可是,国内的各种奖项看上去就百病缠身.陈年往事姑且不提,近来就不断有猛料爆炸.鲁迅文学奖,提名阶段就曝出“贿选”事件,揭晓后更是曲折不断:获奖的周啸天以口语诗惨遭戏谑,“零票落选”的阿来则绝地反击,80后作家独孤意乘势呼吁取消鲁迅文学奖,搞得风波迭起,沸沸扬扬,老舍文学奖,先因技术环节险些被取消,后是奖金无处筹措,弄得风雨飘摇,情绪低落,路遥文学奖,前有路氏家族拒绝冠名,后有《活着之上》发表仅半月就撞到大奖引发异议,堪称风萧雨晦,内忧外患.这其间确实存在媒体的扭曲放大,但争议的此起彼伏绝非偶然,说明各种文学奖项的公信力受到普遍质疑.我们不能不承认,从评委的人员构成,到评奖标准的认可度,再到运行程序的严密性,这些奖项离理想状态都还存在差距.一个奖项能否获得权威性,固然要看奖金数额的大小,要看设置者行政级别的高低,但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获奖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艺术水准,而且一以贯之.审美需求的分层、艺术标准的差异诚然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众口难调的局面,但那样的分歧无伤大雅.真正的致命伤在于奖项缺乏独立、公正、专业、严肃和透明的品格,一任人情和权力侵蚀.长此以往,不但权威性难以确立,而且自身也会沦为鸡肋.文学作品何以能借助这样的奖项登上荣誉之巅?又何以由此获得普遍认可?即便在这样的评奖机制中,70后作家似乎也还不占优势.单就长篇小说而论,代表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他们至今无人问鼎.倒是中短篇创作,70后作家不无斩获,已有十人荣膺鲁迅文学奖:魏微、李浩、田耳、乔叶、鲁敏、王十月、李骏虎、滕肖澜、徐则臣和张楚.总体数量似乎不少,但相对于他们庞大的创作队伍,获奖比例着实不高.“礼失而求诸野”,民间性质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近来口碑甚好.在以往的十二届里,70后作家六度摘得“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盛可以、李师江、乔叶、徐则臣、阿乙、赵志明.但这个奖项带有提携新人的意味,不能证明艺术水准一流.只有魏微和田耳分获第九届和第十二届“年度小说家”奖,算是确证了创作实力.从奖项上看,70后作家在中短篇创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最能代表创作实力的长篇小说方面,则严重缺乏竞争力.

70后作家:“经典化”路上的遭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选本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经典化的另一途径是选本的确认.选本的编选者或者是评论家,或者是名编辑,或者是研究者,因此入选就意味着获得了权威的一次嘉许,对于读者而言,选本中的作品一般质量比较高,花很少的精力就能了解文坛概貌,因此乐于接受.一般讲选本发行量都比较大,更容易普及,因而能迅速推动作品传播.目前的状况是,在利润的诱惑下,市面上的选本太多太滥:《年度中国最佳小说》、《中国中篇小说年选》、《中国中篇小说经典》、《中国短篇小说年选》、《中国短篇小说精选》、《中国短篇小说经典》、《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新世纪获奖小说选》、《30年改革小说选》、《新实力华语作家作品十年选》等等.虽然这些选本都有70后作家的身影,但如此驳杂的选本蜂拥而至,恰如庞大的鱼群扑面而来,你要选准“头鱼”那真是太困难了.这些选本普遍存在人情化倾向,往往是一位作家一篇,人人有份,天下太平.我们不妨翻翻郁达夫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周作人独占57篇,鲁迅占24篇,其余14位作家占50篇.编选者只看散文质量,不管人头,这才真正体现了公正原则.谁是经典作家,一目了然,绝不含糊!现在的选本可没有这种功效.综上可知,通过普及选本加速作品经典化的方式,对于70后作家也难以奏效.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强势文体,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讲的就是这事.任何时代,弱势文体都难以被经典化,唐代的诗歌名篇俯拾皆是,清代诗歌就鲜有经典,不是因为清代没有好诗,而是因为诗歌作为强势文体的时代已经逝去.进入19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推广,强势文本已经由纸质媒介转移为电影、电视、网络和各种电子文本,小说地位骤然下降,读者群急剧衰减.经典之所以会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经历了一个熟知化过程,被民众广泛接受,获得了话语权,进而成为塑造他们灵魂的精神源泉.读者零落,无论评论多好,无论奖项多高,也无论选本多权威,都不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