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法律文书方面论文范本,与执行和解制度相关论文格式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法律文书方面论文格式模板,关于执行和解制度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法律文书及民事诉讼法及协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法律文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执行和解是民事执行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能有效而及时地化解社会矛盾,节约司法资源,降低执行风险,提高案件执结率,化解执行难.因此,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将执行和解作为法院执行结案方式之一,并被广泛运用于实践.尤其是当今倡导“和谐社会”的理念下,执行和解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得重要.我国执行和解制度不尽完善,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 键 词:执行;和解;救济途径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对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履行标的物、履行数额、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进行协商而改变原生效法律文书内容并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由被执行人完全履行而结束执行程序的一项制度.若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则视为结案;若执行和解协议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人民法院则依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中国素来倡导“以和为贵”的理念,强调和解的重要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司法政策也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并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执行和解使得当事人的处分权在执行程序中得到充分尊重,意思自治原则和合法原则贯穿其中.其实质就是申请人和被执行人通过协商变更原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自行解决他们的纠纷,从而使法院免于依职权采取各种强制执行措施即实现执行终结,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执行和解的性质和效力

(一)执行和解的性质

目前,理论上对执行和解性质的理解存有争议,大概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关于执行和解制度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法律文书方面论文范本
.

1.私法行为说

这种观点认为执行和解是针对执行依据中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变更的行为,这种变更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个人意志,是私法上的法律行为,属于私法上的和解契约.私法行为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不仅因其未经法定裁判程序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而且不会影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力,不会引起诉讼程序的终结或中止.一方面是由于执行程序是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认的债权人债权的制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执行和解协议与原生效法律文书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执行和解协议并没有代替原生效法律文书.

2.一行为两性质说

这种观点认为执行和解双方当事人既有对自己实体权利的处分权,也有程序权利的处分权.一方面是执行和解协议改变了原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另一方面申请人放弃或暂时放弃依据原生效法律文书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权利.因此,执行和解是具有双重属性的行为.简而言之,执行和解既是合同行为,又是诉讼行为.


这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800437.html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执行和解性质的态度基本上采取“一行为两性质说”的观点.理由如下:

其一、执行和解协议是未经司法机关裁判私法行为,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只能申请人民法院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可见执行和解协议并没有代替原生效法律文书.

其二、执行和解协议对执行程序产生一定的影响,执行和解协议虽不能终结执行程序,但可以中止执行程序.

(二)执行和解的效力

执行和解具有两方面的法律效力.

执行和解的实体效力

和解协议在实体上的效力只能在协议全部或部分履行完毕后才能体现.和解协议履行完毕或部分履行完毕,当事人之间协议变更原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重新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处分行为,因获得法律上的承认而具有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执行中双方自愿达成的和解协议,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恢复执行,但和解协议已履行完毕的部分应当扣除.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复执行.”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法律赋予全部或部分履行完毕的和解协议内容以法律效力,而不允许当事人对已经履行完毕的和解协议内容反悔.

执行和解的程序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八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已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作执行结案处理.据此,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完毕的,其程序上的效力是结束执行程序.”那么,和解协议签订后至履行完毕前,其程序上的效力如何?对此,法律和司法解释无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一般是中止执行.

二、执行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诉法及司法解释对执行和解制度的规定总共只有三条,有许多问题没有涉及,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人民法院不能参与执行和解协商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法院在执行和解协商过程中的工作只是“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根据该规定,法院是不参与具体的协商过程的.而在实践中,在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当事人特别是申请人主动向被执行人寻求和解的愿望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法院的介入,执行和解根本无法形成.而事实上,多数执行和解的成功案例都是和执行员的说服教育工作分不开的.

2、执行和解协议的次数或期间无任何限制.和解协议达成后,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拒不履行该协议或在和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后,一方当事人仍未履约的,在执行期限前当事人是否可以再次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对于这个问题,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没有规定.从理论上讲,当事人可以不断地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然后又不停地反悔,而法律是不能对此加以干预的.但这必然会给造成以下几个弊端:

(1)一些当事人往往假借和解,恶意拖讼,给自己争取转移财产的时间,给对方当事人增加讼累,以达到其不法目的.

(2)加重人民法院的工作负担.假如当事人之间不断地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又不停地反悔,必然也就延长了案件的结案时间,导致案件的积累,由此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3、执行和解协议未履行的救济手段不合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二百零七条的规定,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是执行和解协议未履行的唯一救济手段.理由如下:

(1)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根据民事行为的诚实信用原则,协议双方应当善意履行协议约定,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根据法律规定,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后果仅仅是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这既不是责任更不是惩罚.这显然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践踏.

(2)不利于保护申请人.众所周知,执行和解协议时申请人与被执行人之间达成的变更原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合意.内容灵活多样,可能是债务标的、金额、履行期限、履行主体等发生变更.申请人接受执行和解协议,固然可能考虑到被执行人的执行情况而减缓债务履行,但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譬如,执行和解协议中有担保人并承担担保责任;执行和解协议以股权抵债,该股权可能会增值.如果执行和解协议未履行,申请人只能申请人民法院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就会使得申请人根据执行和解协议所争取的利益无法实现.

四、执行和解制度的立法完善

关于人民法院应否参与执行和解过程的问题

首先,人民法院应当参与执行和解协商的过程.执行员要根据意思自治原则与有限和解原则,积极配合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而不能强制申请人与被执行人执行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避免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侵害.因此,立法机关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将人民法院参与执行和解的工作具体化、法律化,并明确其职责.例如,人民法院参与执行和解工作仅限于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人民法院可以提出各种执行方案供当事人参考.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可以选择一种执行方案并自愿接受,使他们达到

1 2

法律文书方面论文范本,与执行和解制度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生物教学感悟

历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研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论文

思品高效课堂论文

打造高效课堂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法

托班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执行和解制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