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文学作品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关于《受戒》的接受美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作品方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关于《受戒》的接受美学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作品及接受美学及读者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作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内容摘 要: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种潜在性文本,都存在着一个蕴含未定性意义的召唤结构,阅读理解文学作品需要从作品的召唤结构和读者的阅读期待之间展开对话.汪曾祺小说《受戒》是一部接受美学理论影响下的力作,研读它的文本内容和文学艺术,可以充分证明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本意义得以具体实现的过程.

关 键 词:召唤结构期待视野水乡诗化小说梦

一、召唤·期待

文学作品的真正存在,只在于它的被展现的过程,只在于通过读者的再创造或再现来使得作品得到完美的表现.

“文学作品具有两级,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极和审美极:艺术极是作品的本文,审美极是由读者完成的对本文的实现.”从接受美学来看,每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的核心,应该发生在作品的召唤结构和读者的阅读期待的相互作用之中.作品的实际位置存在于文本和读者之间,读者将自身置入于文本的历史视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凭借着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接受能力等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展开对话融合,于是,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本意义得以具体实现的过程.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文本中挖掘出来的,在作品未经阅读理解之前,作品仅仅是一种潜在性文本,有着相当的空白和未定点,这种情况就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只有在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这些空白和未定点才能得到补充和完善,才能生成作品的重要意义.


如何写文学作品论文
播放:39616次 评论:3346人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总同时是一个共同的世界,并且包括其他人的共在.这是一个存在着的世界,是在一个真实的无限的历史的世界里被作家创造出来的有意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的生命存在就成为了其中的基本事实,文学的历史性在历时性的交叉点上显示出来,它的过去和它的未来成为了不可分割的结构因素,所有的世界都统一在文学期待、记忆和建立作品意义的期待视野之中.

所谓期待视野,就是在读者进入阅读接受之前由于主体和客体、历史和现在、自我和他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心理已经形成了的某种认知结构和预期认知.这是读者对于作品的预先估计和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趣味、经验、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因此是文学接受活动的基础,常常决定或影响着读者接受的方向和层次、水平和效果,所以也可以把它叫作阅读的前理解.

汪曾祺是一个很早就注意到小说自身主体性开放的作家,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强调小说“需要足够的空间,好让读者自己去从容来抒写”.晚年的他更加明确指出

关于关于《受戒》的接受美学的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文学作品方面有关论文例文
小说作者与读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读者是自由的,要让读者接近人物,这些主张与接受美学之间形成了呼应与共鸣.“汪曾祺认为作品文本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创作过程的完成,他相信接受美学,鼓励读者的参与意识,主张文本完成后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能得到思考的快感.”他在60岁时发表于1980年10月号《北京文学》的小说《受戒》,是一篇新时期引起文坛震动和读者强烈反应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在接受美学“空白”与“同构”理论引导下的力作.

《受戒》表现了一个怎样的生活世界,它描述出一种怎样的人生意境,它又留下了怎样的“空白的艺术”,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有没有可能再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范畴来加以认识和分析.

二、水乡·民俗·牧歌

汪曾祺说:“小说里所描写的景物,不但要是作者所见,而且要是所写的人物的眼中所见.对景物的感觉,得是人物的感受.不能离开人物,单写作者自己的感受.作者得设身处地,和人物感同身受.小说的颜色、声音、形象、气氛,得和所写的人物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就是说,小说的每一个字,都渗透了人物.写景,就是写人.”《受戒》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淳朴民风的水乡,人物形象便在水的背景中透露着清静和质朴的气息.

水是万物之本源,人的生命同样离不开水,对水的迷恋就是对生命本源的迷恋,汪曾祺那铭刻于心的水乡情结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汪曾祺在回答安妮·居里安女士的问题时说过,“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写到水,也有水的感觉.这个问题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过.是这样.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作者的故乡在江苏高邮,水灌注了他的童年.他从小就看运河,看船,看打鱼,与生俱来的水世界就成为了作者的生命本源,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作者作品的生活背景和生命基调.

“美的自然能唤起一种直接的兴趣,即一种道德上的兴趣.在自然的美的形式中发现美,反过来又导出了这样的思想,即‘自然创造了那种美’,凡在这种思想引起某种兴趣的地方,就出现了道德情操的陶冶.”自然与人物之间有着一种神奇的耦合性,是作者创作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造化.我们在发现自然美的同时,恰恰是读者心目之中存在着一种美的秩序与期待.我们是在艺术中发现读者自身,是在作品中获得信息的确认.

《受戒》中的明海要去寺庙当和尚了,舅舅领着他“过了一个湖.好大的一个湖!”再“穿过一个县城”,“到了一个河边,有一只船在等着他们.”于是,明海和小英子的第一次相遇就在水上.“大伯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哗——许!哗——许!’”水的韵律敲击着人的心田,这是一首明亮欢快的清晨进行曲.到了荸荠庵,“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后来“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一来二去,明子与小英子之间便开始产生一种“从来没有的感觉”.“明子常搭赵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买油盐.闲时是赵大伯划船;忙时是小英子去,划船的是明子.”明海去寺里,小英子划船相送;明海回来,小英子摇船相接.虽然作者每次直接着墨于水的文字并不多,可是依然可见江南水乡的清新自然和平和率性.水的波动生成了两个小主人公爱的涟漪,水的底色成就了生活在水乡人们的本色生命.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作者的笔下,《受戒》中的水乡世界不仅如此之明媚灵秀,而且这里的乡风民俗也是如此之淳朴宁静.本应庄严肃穆的菩提庵如今变成了充满俗尘气息的荸荠庵,本应受着清规戒律束缚的和尚们如今却过着逍遥自在的人间生活.“这个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1 2 3 4

文学作品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关于《受戒》的接受美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地理教师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教材

教学获奖论文

实习教研论文

英语教师师德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化学教学反思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版

关于《受戒》的接受美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