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文学教育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中外文学教育的历史观照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教育有关论文查重,关于中外文学教育的历史观照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教育及文学作品及语文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内容摘 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教育的发展,文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发达国家不仅通过发达的教育培养适应大工业和高科技生产的劳动者,而且还培养具有文化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高素质公民.本文对中外文学教育进行历史的观照,希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现实,改革弊端.

关 键 词:文学教育中外历史观照

以史为鉴,借鉴传统,对中外文学教育进行历史的观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现实,改革弊端.

一、我国传统文学教育回顾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无独立的语文学科,语文教育包含的内容广泛,具有综合性特征.因此,语文教育不单指语言和文字的教育,还包括有广泛意义的文章和文学的教育,乃至与一般文化有关的教育.综合来看,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包含了内容丰富的文学教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教育财富.


该文url:http://www.sxsky.net/jiaoxue/020575869.html

首先对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前人早就有所认识.先秦的思想家就很注意文学的教化作用.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把诗的教育作用归为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多识七个方面,涉及到思想政治、情绪美感、社会生活和知识修养.可见,孔子是很重视文学教育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荀子在这里阐明了文学对人具有“琢磨”的力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理论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人们对文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在文学理论方面,曹丕将文学的地位提到空前的高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的文章,主要是指诗赋、散文等文学作品.曹丕以太子的身份,将文学看作不朽之业绩,可见重视文学已成为时代风尚.唐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文学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当时偏重以诗赋取士,人们称进士科为“词科”、“文科”.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文学派”官吏力主考试一定以诗赋为重要内容.可见比背诵经义更能表现个人才华的文学创作在士人心中的地位.虽然应试的诗赋作品极少流传千古的佳作,但是重视文学的社会氛围,确实推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其次古代语文教材的编写比较突出文学性.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是历代语文教育选用的典型教材,它是文学的渊源,作为一种传播教育的手段,在我国有着长久的历史.“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出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而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其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这样问:有什么教材,比神话传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奋斗精神呢?即使从语言文字方面说,其教育影响也不在其他种种文体之下.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提到的“诗”就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教材《诗经》.《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语文阅读教材,选文以文学作品为主,经、子、史的文章一般不选.以后启蒙读物和普及性读物的编写,始终保持重视文学教育的传统.例如广为流传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或为韵文读物,或为诗歌选集,都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后来的《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也都是文学精品教材.

最后,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注重朗读、感知、领悟,契合文学作品形象性、感染性的特点,形成了传统的文学教学方法,适合体会文学语言的生动性和韵律美.古人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主张读书要“妙悟”,“顿悟”,“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书贵在自得”,要整体感知,“不可寻枝摘叶”等.

二、近代以来文学教育概况

近代各个时期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都有文学教育的内容.1904年1月13日《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实施,标志着语文独立设科.中学设“中国文学”科,包含“习字、习章、文学”等内容.辛亥革命以后,语文综合设科,中小学一律改称“国文”,1912年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施行细则》第三条说:“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北洋政府时期,改“国文”为“国语”,初中国语要“引起学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高中国语要“培养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其初中国文的目标(三)是使学生“养成阅读书报的习惯和欣赏文艺的兴趣”;其高中国文的目标(三)是“继续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设六年制中学,其国文目标(三)是“培养欣赏文艺之兴趣,及陶冶文学上创作之能力”.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家对于文学教育的论述和看法存在一些分歧,首都师范大学的饶杰腾先生对此作了总结:(1)主“实用”说;(2)重“实用”说;(3)“实用”“文学”兼重说;(4)重“文学”说.在我们今天看来,对于文学教育的定位,恐怕还存在超不出以上范围的分歧.

三、1949年以后文学教育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小学“国语”“国文”统而一之,称为“语文”,语文教学的目的几经变易,文学教育的发展也历经曲折.1956—1958年,语文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这就是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次分科教学,分别制定了汉语、文学教学大纲,文学教育有了科学的内涵,有了现代课程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次改革有

关于中外文学教育的历史观照的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文学教育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之处.首先是建立了完善的文学教育体系,确立了宏大广泛的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其中许多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反映了文学教育的本质规律,对后来以至今天的文学教育都有借鉴作用.其次是文学教材的编写为后来的教材编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现在有的学校进行教改即以当年的文学教材为基础,加以补充调整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1963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是“工具论”产生并占统治地位的标志.大纲写到:“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到文学教育的目标.“工具论”对当时和后来的影响非常深远.受大纲指导思想的影响,教材编写回避或掩盖了文学性、文学色彩,虽然其中不乏“文学”的内容,但教材并不引导教师把课上成文学课,只是把课文当作学习语言文字的凭借和依据.总之,这一时期语文教学的“转向”,是以牺牲文学教育为代价的.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文学教育一直是语文教育中的禁区.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文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引起重视.1

1 2

文学教育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中外文学教育的历史观照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高校教师评职称论文

生物教学反思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初中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发表

中外文学教育的历史观照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