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教学— 范文

电化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川渝电化教育史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电化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川渝电化教育史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化教育及教育技术及社会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电化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以全国电化教育的共同性、普遍性为参照系探寻地方电化教育的特殊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通过地方电化教育的特殊性、多样性、不平衡性来进一步研究全国电化教育的共同性、普遍性.两者之间的相互比较与印证,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总结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经验教训,更好地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发展之路,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文章整理并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及特点,试图为川渝电化教育史研究填补空白,为中国电化教育史研究略添心力.

[关 键 词]中国电化教育史;地方电化教育史;川渝电化教育史

[中图分类号]G40-57[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黄斌(1981—),男,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由南国农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的结题研讨会,于2012年8月在甘肃省刘家峡隆重召开.该课题2007年10月批准立项,通过13个子课题,对1915—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系统研究.

然而,笔者拜读完该课题的系列论文,发现还十分缺乏以省(地方行政区域)为范围对电化教育史进行的个案研究.因此,为了能如实地反映整个中国电化教育史的全貌,开展全国地方电化教育史研究,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笔者以20世纪3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为例,在中国电化教育史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史为主、论为辅”的研究思路,进一步整理并分析有关川渝电化教育的史实资料,希冀能为人们认识电化教育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考.

一、初创阶段

为了在全国推行“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1936年,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与金陵大学合办第一届“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正式拉开了川渝电化教育的序幕.但是,四川省教育厅“选派学员12人(电影教育组10人,播音教育组2人),前经受训,徒以经费无着,机械购置不易,各员毕业返省后,均未有用其所长之机会”.[1]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形式岌岌可危.从此,电化教育承担了动员民众、唤起全民族“抗战救亡”的历史重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工作并得到了发展.

(一)科学教育片的摄制

科学教育片,简称科教片,是运用电影的视听手段、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传播科学知识的影片.

1.“中制”和“中电”

“中制”(中国电影制片厂)和“中电”(中央电影摄影场)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最具实力的两家官营制片机构,除了摄制大量故事片与新闻纪录片外,也参与科学教育片的摄制.

1938年,“中制”和“中电”迁至重庆后,摄制的科学教育片分别有:《防御战车》、《降落伞》、《保卫大四邑》、《抗战特辑》(第5部)、《抗战言论专集》、《抗战卡通》(抗战标语1~5集)、《重庆的防空》、《我们的南京》、《云南建设》、《CHINA’SSTAND》等.

2.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

1942年,成立于重庆北碚的“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中教),是专门摄制科学教育片的新生机构.

1942—1946年间,“中教”共摄制科学教育片40余部,包括社会教育片《疟疾》、《常山》、《炼钢》、《造船》、《水利发电》、《大石足刻》、《三峡风光》、《川北胜迹》、《新疆》、《战时的陪都》、《龟兔竞走》、《家庭副业》、《重九》、《谷雨》等,学校教育片《起居规律》、《童军管理》、《军事管理》、《锦绣河山》、《富庶的边疆》、《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这些影片的主要功能是“发扬民族意识,增进生活常识,灌输科学知识,授予生活技能,协助学校教学”.

3.联合国影闻宣传处

在重庆成立的联合国影闻宣传处,负责制作35毫米幻灯卷片①,在全国设有放映站约500处,每处配发幻灯卷片放映机一个,每周供应幻灯卷片两卷.卷片内容主要涉及反法西斯战争和一些教育、卫生以及童话、寓言等题材.该处的工作主要在1943—1945年间开展.[2]

4.北碚影音教育所


如何写电化教育毕业论文
播放:24526次 评论:3761人

1948—1949年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在重庆设立北碚影音教育所,制作了若干教育和卫生题材的幻灯卷片,供各地已有幻灯卷片放映机的机构使用.[3]

(二)学校电化教育的开展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迫使中国高等院校大规模西迁,众多文化精英在短期内迅速向川渝地区聚集,使其成为了战时文化教育的中心.

1.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的电化教育工作主要由理学院承担,1938—1946西迁期间,弦诵不辍,成绩斐然.

其一,摄制和放映科学教育片.1938—1941年间,电影部②设在重庆,摄制的科学教育片主要有:《自贡井盐》、《井盐工业》、《西康》(共八本)、《日食》、《峨眉山》.1941年,电影部转移到成都,办公规模逐步扩大.1943年,电影部摄制科学教育片:《战时工业》(共七本)、《桐油》、《茶叶》、《羊毛》、《基督教与新中国》、《仁心济世》.抗战后期,电影部的工作重心由摄制转向了推广、流通和应用——“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大量公开放映科学教育片,仅1944年就放映828次,观众总数达90万人”.[4]

其二,培养电化教育专业人才.1938年,理学院在重庆举办了第三届“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学员66人.同年,理学院与教育部合作,开办了“电化教育专修科”③,学制两年,第一届毕业生8人④.1945年,理学院在重庆又举办了一次“电影放映人员训练班”,学员80余人.

其三,创办电化教育学术期刊.1942年3月,理学院在成都创办了《电影与播音》月刊⑤.该刊详细记录了20世纪40年代的电教发展和理论研究,是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文献和学术成果之一.[5]2.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1941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⑥西迁重庆,因经费困难而停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人员转入刚成立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⑦并筹建成立了“电化教育专修科”.[6]

1943年2月,电化教育专修科由璧山迁至北碚北温泉,与邻近的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合作办学.同年10月,教育部委托电化教育专修科代办“电影艺术训练班”,学员13人,训练一年,学习绘制活动卡通影片.

1944年9月,电化教育专修科组建为“电影教育专科学校”,专业包括电影技术、播音技术、电教师资、电影编导、电影化学工程、电影机械工程、电影美术,学制三年.1945年2月,该校因中央紧缩政策,奉令停办,并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三)电化教育机构的建立

1937年,四川省教育厅设立“播音教育服务处”,这是川渝地区第一个电化教育机构.播音教育服务处(内设指导主任一人,指导员一人,助理员一人)的职责是:“代购电影机、收音机及一切零件、直流发电机,转发教部影片;解答电化教育行政与技术问题;负责电化教育外交问题.”[7]另外,四川省教育厅“将全省划分为18个教育电影巡回放映区,每区设指导员一人(负责讲映教育电影、保管和修理机子、摄制幻灯片),助理员若干人”.[8]

1938年,四川省教育厅撤销播音教育服务处,成立“电化教育服务处”,办理全省电影教育及播音教育事宜.1943年,电化教育服务处改组为“电化教育辅导处”,下设电影、播音及总务三组,着重负责全省电化教育技术辅导与施教示范工作.[9]

1938年,教育部成立两组“社会教育工作团”.1942年,教育部将第二组社会教育工作团,改组为“川康公路线社会教育工作队”(负责沿川康公路线放映教育电影).该队原在重庆,1944年迁至成都.[10]

1946年1月,“重庆电化教育巡回工作队”(简称

1 2 3 4

电化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川渝电化教育史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

中学英语教学心得

成教本科英语

高中政治教学案

有关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小学四年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

幼教类论文

川渝电化教育史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