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关于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科学方面论文查重,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科学及经济学及什么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史华慈的《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太阳底下的一桩新鲜事》(1999)一文收录“王元化和林毓生的往还通信”《财经》,2005.一文翻译成中文首先在中国发表,在此文中,史华慈解释了“问题性”.

问题性,是类似于哈姆雷特所提出的生死问题(“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每个人都是惟一的,在不同情境中(情境situation对个体而言是惟一的,因为他人无法进入到个体特有的具体情境中,这是个体的惟一体验.我最近10年所致力于的问题,即我们的理性应当是情景理性)体验到个性和群性的问题(个体被corner于各种价值冲突或伦理困境之间,为了保存个性,个体不得不损害其群性,或者为了保全群性而不能保存个性.例如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忠孝两难全”,这种问题是无解的),这就是问题性.当个体获得升华时,也就是如AgnesHeller所言的向某一抉择断然的一跃并且成功了,那么个体就化解了其人生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对他而言,他发现一个新的意义,这就是创造.

所以,人文学科旨在于各种情境内将每一个体的个性和群性凸显出来.人文学者也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因为小说对创新的要求很高,如果一部小说同其他作品有50%的内容是雷同的,那么这部小说是无人问津的.选择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体现其所发现的新意义,来表达其“惟一性的体验”.在“惟一性的体验”中,人文学者才可能回答“问题性”,才可能创造新意义,这是人文学者的任务.

三、科学――表达因果关系

科学的宗旨是呈现出因果之间的关联.牛顿和怀特海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表达因果关联.

牛顿的静态因果表达――世界是由众多实体构成的,因果关系是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发了牛顿静态因果表达的危机.受爱因斯坦的影响,怀特海于19世纪20年代提出一种新的、动态的因果表达,即过程表达1927年,怀特海受邀在爱丁堡大学的季福讲座演说,该次讲稿于1929年出版为《过程与实在》(ProcessandReality)一书,从而为“过程哲学”奠定基础.“过程哲学”又称“发生哲学”,因为它阐释了万物发生的原因..


怀特海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东方化的,是一个如同大海般此起彼伏的过程.一束过程依靠某些缘分得以聚集、凸显、纠合成一个实体,而这个形成是很偶然的.即,过程的偶然聚散形成实体的存亡,这是怀特海用过程表达的因果之间的关联,科学的诠释如图4所示:

四、西方社会科学的思想传统

在西方社会科学思想传统中,作为思维的方法,逻辑是自成一体并且是置顶的.逻辑与经验无关,是先验的(这是康德的观点,即,逻辑的真伪无需向经验世界求证).所以无论是人文叙事(即,discourse,寻找意义)还是科学叙事(即,用牛顿或怀特海的方法表达因果关系),都是基于西方社会科学思想传统的逻辑前提而进行的,即三大逻辑定律.

三大逻辑定律――同一律(A等于A)、矛盾律(A≠A)和排中律排中律指任一事物,它或者属于A,或者属于A.西方对排中律的争议较大,这里我们暂不考虑..(详见邓晓芒的《思辨的张力》(1992年)和海德格尔的《同一与差异》海德格尔,IdentitatandDifference(同一与差异)(1957),英译本JohnStambough,《IdentityandDifference》,NewYork,HarperandRow,1969.此书讨论的主题就是同一律和矛盾律..)此外,从中国哲学角度看,康德的“逻辑与经验无关”观点未必成立.如果遇到李泽厚,康德也许会改变这一观点.李泽厚于2004年从实践逻辑的角度驳斥了同一律,他从居于A和A之间的灰色地带(既属于A又属于A)进行阐述.

三大逻辑定律是先验于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是体验的,而科学也是可以重复地客观地体验的.首先承认三大逻辑定律,之后,用逻辑的方法表达人文或科学的感受,从而实现体验.所以,三大逻辑定律之于西方学术传统是很重要的.

西方社会科学思想传统认为,必须用三大逻辑定律(后来,西方以塔尔斯基为代表的逻辑学派之华沙学派抛弃了排中律,该学派认为满足同一律和矛盾律即可)来表达个体所感受到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用逻辑定律来表达因果关系,才可能是“言之成理”的.这个“理”意指“理智”.理智是一种精确的定义,例如,“我在说话,同时我不在说话”,违反矛盾律,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理智的也是无法接受的.同时,西方学者也感受到大量的无法用逻辑定律或用理智的方法表达的重要性的感受,他们称之为“神秘主义学说”(神秘主义学说是始终存在于西方思想传统的潜流.譬如巫师的感受,在西方2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一直存在,却只有200多年是受排斥的,它经历了“烧死女巫运动”→重要性仍然被感受→灵学会复出),即,不能够用西方的理智逻辑表达但是还具有重要性的感受.“神秘主义学说”包括心理学,如“indepthanalyst”深层的心理分析学家(荣格的心理分析被尊为西方心理学的正宗)、神话学和弗洛伊德的释梦等等.

以上是对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介绍,即西方人所感知到的重要性,一部分可以用逻辑理性来表达,而相当一部分不能用理智只能用神秘主义来表达.

五、中国的思想传统

李零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谈》,《人往低处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李零是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和上博楚简的主要破译者.认为,中国宋明600多年以来的理学研究,因缺失了埋于地下的竹简作为论据支撑,需要重新回归到孔子的72弟子学说中以找寻中国的传统.

请注意,中国的思想传统所感受到的重要性不遵从西方逻辑,而是“与情境相应”的.因为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置顶的不是逻辑而是“文字学”.

中国人借助于一套特殊的表意文字表达感受.根据所阅读的大量资料和已有的学者论证,我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即,每一个中国汉字与其应用之初的具体情境是不可分离的.换言之,中国汉字有其情境意义,是“与情境相应”的.这也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埃及文字已“死”.失去了赖以存续的金字塔情境,埃及文字如何能“重生”?又如甲骨文、玉文、陶文,失去了与之相应的情境,也无法被后人理解.而汉字能够得以存续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仍保有其使用的情境,只不过这个情境发生了变迁.

情境随历史的发展而变迁,所以当今的中国人不甚了解孔子时代的情境(在这一点上,我赞同梁漱溟先生的观点,即,除非还原孔子当时相应的情境,才能使当代人感受到同样的重要性).

此外,中国人的体验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表达的重要性感受.但中国人不遵从西方逻辑定律,即不认为理智是至高无上的;而是秉承“与情境相应”的思想传统,认为只要“与情境相应”就可以见字了义.换言之,中国人的思想传统是“心性之理”(这个“理”,不是“理智”之义,而是“理性”之义),只要同

1 2 3 4 5 6

关于社会科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项目管理专业硕士

行政管理类毕业论文

国际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论文提纲

管理方面的核心期刊

关于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 论文

管理控制系统论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的方法导(4)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