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管理学— 范文

社会公德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公德相关论文查重,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公德及大学生社会公德及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公德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大学生是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是弘扬社会公德的践行者.本文简述了社会公德的含义内容,联系当前出现的相关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进行理性分析,考察、分析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运用系统方法对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主、客观因素展开分析;通过优化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主、客观因素(重点优化客观因素),结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提出改善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状,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几点建议.

关 键 词:社会公德;大学生社会公德;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公德含义

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说到公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就是指适用于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规范或者道德要求,即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社会公德是一定社会的大多数公民或者全体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和交往中都应该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与集体以至民族、社会、国家有关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1]狭义社会公德,特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和历史的优良道德积累而形成的,为社会中每个成员所应当遵循的那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2]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在继承人类历史上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增添了新时期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内容.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3]所以,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对人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时的外部行为表现的一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相互交往的道德标准之一,按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侧重于人们行为的外部要求.助人为乐: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社会公共生活交往中,每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难事需要相互帮助,这就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具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爱护公物:公共财物是全体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在我们国家,爱护公物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而且要使这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地发展.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和义务,也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公德的新内容.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的速度日益加快,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和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开始提倡环境道德和生态道德.必须要在全社会提倡环境道德,让人们树立起环境道德意识,形成环境道德舆论.遵纪守法:在公共生活里,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因为人们只有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才不会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从而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维护人们正常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规则.

三、社会公德的理论渊源

中国传统社会公德主要是儒家的道德观,本质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观是一种西方文化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德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从当时中国国情的具体实际出发,从不同方面对社会主义道德进行了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德观.所以说,当代社会公德的理论渊源应包括中国传统社会公德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德观.

(一)中国传统社会公德观

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我们的公德建设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的.其中有许多内容和社会公德建设有直接关系.儒家伦理精神强调“仁爱”思想.主要是追求一种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其核心就是“仁爱”.“仁”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是个含义极为丰富的概念,对它的理论阐释始于孔子.孔子明确指出“仁”即是“爱人”(《论语·八佾》),“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等等.其后孟子说“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二者都把仁释为“爱人”,把“爱人”作“仁”的核心思想.由于人们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关系,又有着不同的道德角色和道德义务,这就需要把儒家的“仁爱”思想扩展开去,我们在公共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就应该相互奉献爱心,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礼相待.这正是我们在当前的社会公德建设中所应大力提倡的[4].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社会公德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对社会公德的定义作过解释.马克思把社会公德称之为“最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马克思对社会公德的作用作了积极的肯定.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列宁多次强调,在阶级社会里,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这些规则其实就是今天所讲的社会公德.列宁认为公德应该重在养成,当人们对人类一切公共生活的简单的基本规则从必须遵守变成习惯于遵守的时候,不是为了搞形式主义,“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过渡到它的高级阶段的大门就会敞开”.(三)中国几代领导人提出的践行社会主义公德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科学学说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形成了毛泽东的公德思想理论.他的公德思想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人应当这样活着,应当怎样成为高尚道德的人”而展开的.邓小平的公德思想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多次指出公德思想的重要性.在邓小平看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四有”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江泽民强调要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倡顾大局、讲风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培养人民坚定信念,高尚情操

1 2 3

社会公德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iso质量管理体系 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硕士

采购成本管理论文

自考行政管理有用吗

企业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的论文提纲

财务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