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着眼人文素质加强农林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文是一篇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着眼人文素质加强农林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生及大学及能力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由基础教育的语言文字掌握向高等教育的人文素养过渡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农林高专尤其必要.为此必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编写实用教材,完善测评机制,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切实提高.

关 键 词 :人文素质 高职高专 语文课程 改革实践

2001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设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任务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进而内化、升华人文素养.从《标准》可以看出,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从而实现“内化、升华人文素养”的目标.然而,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授中,却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出现实际目标的偏颇,有赖于对这一教学课程的更深刻的认识与改革.

一、农业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突出问题

“人文素质,指的也就是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内化而成并通过人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能力、品质、才干、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想品貌、道德水准等等,它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知识传授为基本形式和手段,以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属,以塑造人、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为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最高层次和境界,它的成败与否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千秋大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当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把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谐的内外关系.

相对一般高校而言,人文教育在农业高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从大学的理念来看,最重要的功能是人的培养,其区别于科研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的地方,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心智、人格健全的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懂得生活、有责任感的有爱心的人,而不是造就工具.这不仅是为了大学本身的品牌树立,关乎社会的和谐,更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人生幸福.近年来,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出现的高智商低情商、高智商低品德现象与事件,在农业高校也不鲜见,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加强人文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越来越显现其紧迫性.就总体而言,农业高校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相对其他高校较为薄弱,理念构建的任务更加艰巨.从伦理层面来看,农业科教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功不可没.但是,因为农业科教事业解决的是人类衣食问题,直接地关乎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农业科教事业非同小可.这就更加要求农业高校“不仅能够创造新的科学和技术,而且还应该能够把他们与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类的希望联系起来等有责任预见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如何以人道的方式处理新的技术问题”.事实上,涉农科研领域出现的此类问题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普遍.近年来,从牛奶中三聚氰氨、生猪生产中的瘦肉精、“红心咸鸭蛋”中的苏丹红,到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事件,甚至转基因食品等诸多问题,都和农业科技直接或间接相关,对农业科技伦理问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解决这一系列的农业科技伦理问题,必须有相应强大的人文教育作为支撑.[1]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是一门培养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气质、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课程,大学语文教学正是力求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讲授,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种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深沉的人文气质以及这种内涵所外化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搞好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提高其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对于实现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和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提升专科生的人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意义.

二、重新调整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

注重人文教育,更新教学内容.作为专科学校的学生,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即专业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但是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再加上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视野受到局限;过重的教育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对人文精神的淡化,使部分学生片面发展,成为西方学者所说的“单面人”,即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单纯技术性和功利性的动物.而现代社会更多需要的则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是高校《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面对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需要,高等农业院校应培养出一批具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能较快适应行业转换和改变主攻方向的宽口径农业科技人才.对人才的这种需求,基础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在中国,从古代圣贤先哲们的“治国齐家平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信条,到现代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追求,无不表现出一个高尚的人所应具备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虔诚执著的理想追求和自觉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外国,从礼赞民主自由及人文精神的莎士比亚戏剧,到宣传道德自我完善的托尔斯泰小说,再到歌颂劳动者的惠特曼诗歌等也都无一不赋予主人公以高贵的人格魅力.因此,荟萃古今中外优秀作家作品的人文精神是大学生的学习支柱.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自然、爱人生的浓厚感情,通过经典散文的阅读,培养学生抒发情怀,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阅读小说,更加认识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完善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而阅读戏剧,则培养学生面对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时新性和知识性.比如,选择一些反映科技领域(尤其是农业科技)最新发展的科技材料,提供市场行情的经贸材料,最新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短篇小说、散文等,加重阅读材料的信息意义,贴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又拓宽了其知识面.[2]


这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449216.html

三、改进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加强人文教育的同时,应当注意到,我们所面对的毕竟是大学生而不是中学生,“填鸭式”、“灌输式”、“管教式”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已经不适用了.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渐渐地,学生就会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进入“角色”,发展个性.比如,在进行现当代诗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分小组展开讨论,就诗歌的艺术特色,读者的个人感悟等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并要求他们把每个同学的发言都记录下来,作为一次平时作业的成绩.也可以提前准备某个专题,让学生自己课下准备材料,上课时各自讲解自己的心得,互相学习.又如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学生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讲解课文,还播放了影片哈姆莱特,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另外,还制作了教学辅件,使用电脑、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把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思考、善于分析的过程.在大学生活中,学生能接触的有关“语言”和“文学”的渠道很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参与文学社、诗社,写博客、日志,参加辩论赛、演讲赛等等.这些途径是没有任何约束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参与其中后比课堂学习进步较快.这些途径都是很好的培养语文能力的辅助条件.教师如果能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课堂教学与这些课外活动顺畅的连接起来,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也要灵活掌握教材.不管所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什么体例,都需要教师在讲授时机动掌握,灵活分类,把几篇主题、意义相近的文学作品结合起来,关联讲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编写提高大学语文教材质量

据统计,现已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一千多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也种类繁多,但是,还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高职院校语文教材.许多大学语文教材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一是以古文为主,而且许多作品往往与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作品重复,教师讲授一篇作品的前提是先把作品逐字逐句翻译一遍,即便是重复中学的古代作品,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底子差,教师也通常还要翻译下来,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二是突出思想教化,作品后常附一些“主题”、“思想”之类的练习题,类似于中学语文的“中心思想”分析,学生自然会比葫芦画瓢,简单生硬地总结出千篇一律的“答案”,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还有些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教材权威,忽略了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情况,而选用本科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超越了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首先要明确区分本科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和高职高专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根据学生自身的语文基础确定所选文学作品的数量、难易程度.其次,确定教材的编写体例.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不外乎两种:以史带文和按主题分类,以史带文展示了文学的发展过程,系统略显呆板;按主题分类打乱了文学作品的朝代、体裁限制,把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按主题组合,难免松散.如果能把这两种编写体例适当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就能使课程内容的编排既不失系统性,又较为灵活.为此,我们综合了各类教材的长处,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依据,偏重人文性,以便肩负起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滋养学生高尚人文精神,提升他们鉴赏文化精品的重任.我们希望学生从伟人的背影中,从文学杰作中感悟人性的光辉,体察世事的艰难,撞击自己的灵魂,接受文明的洗礼,培育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精神的成长.


学生本科论文的写作方法
播放:38378次 评论:4708人

着眼人文素质加强农林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五、完善大学语文能力的测评机制

同时,还应对考核办法进行改革.作为一门人文类的课程,“大学语文”应该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近年来的大学语文课的考核方式规定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无论采取考试还是考查方式,基本上一张大学语文的考试卷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的语文知识,二是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三是作文,大部分大学语文考卷中没有写作文这一项,只有少数教师在考核时会要求学生写作.口试这种考核方式不常用,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都会注意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比如读报、分角色朗读文章、课堂讨论、课堂辩论、演讲等,这些通常都被计作学生平时成绩中的一项,因为大部分学校的期终成绩都包含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项,所占比例不尽相同.无论是哪种考核方式,都只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标尺,衡量的是某些方面的语文知识,而很难测量出语文能力的优劣.语文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获得,但是语文能力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