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范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争与学术流派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类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争与学术流派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学术性及西方哲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社,2008)、《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解构》(商务印书馆,2009)、《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资本主义理解史》(六卷,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回到海德格尔》(待出)等.2.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

在张一兵先生的开创性工作之后,国外学者在编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过程中取得的许多文本研究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系、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都有学者相继投入这个领域绍介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支研究能力相当强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队伍.

十多年来,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有对西方“马克思学”较为系统的介绍,如鲁克俭的《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还出现几本具有相当理论深度和扎实的文献功夫的“文本研究史”著作,如聂锦芳的《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王东的《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等.此外,更有大量围绕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尤其是“费尔巴哈”章)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的文本个案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月刊》等权威杂志都曾设立专栏,组织学者进行相关的专题研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地区致力于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的青年学者还于2007年上半年共同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论坛”,倡导“建立在扎实文献学基础上的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新理念,推动国内马克思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对话.

在文献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团队中,研究思路较为成熟,学术成果比较丰富的是聂锦芳.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他在《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一书所阐发和践行的文献学研究纲领.

首先,聂锦芳认为,今天的马克思文本研究必须强调要“回到学术层面”.也就是说,要真实地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必须把他、他的文本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来进行探究,而不应人为地回避、舍弃某一部分,或过分突出、张扬某些方面;应当遵循学术研究的一般原则和路径,先把评判“悬置”起来,不预设结论,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左右和影响,进行客观性研究和分析.

其次,在聂锦芳看来,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还有许多留待填补的空白.个中情由,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原始手稿的相当部分迄今为止尚未面世;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便是对于已经面世的部分,过去也主要是把精力集中在那些成形的著述上,对大量的笔记、札记、提纲、书信等研究得很不够;再有,就是对那些曾经着力宣传过、研究过的著作,也还有一些理应加以梳理和探讨的内容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

再次,聂锦芳强调对马克思文本的研究,要将“客观把握思想”和“公正评估价值”结合起来.重新研究马克思的文本并不是“为文本而文本”、“为研究而研究”,而是要通过对文本的悉心解读,客观地把握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接近其复杂的心灵世界,甄别属于马克思自己的问题、思路、论证方式和理论架构.悉心解读马克思的文本,准确把握其思想,目的还在于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现其所蕴涵的当代价值.

最后,聂锦芳对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制约与界域作了阐明.一方面认为,仅就力图透视马克思复杂的心灵世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实质而言,马克思的文本是我们研究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或者说,文本诚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仅有文本还是不完备的;另一方面认为,从更大的范围来说,文本研究虽然是马克思研究的永恒性基础,但不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全部内容参见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11页..

很明显,无论是就理论纲领还是研究实践而言,我们所谓“文本学”的马克思主义和“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在目标和取向上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可以说,文本学的马克思主义虽然也同样强调文献基础的重要性,但研究者的目光一开始就聚焦于文本思想内涵的阐发上,文献研究是地地道道的工具和手段,而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虽然也同样强调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文本而是思想,但研究者会非常自觉地把自己首要的和切近的研究目标限制在严格的文献学领域,或者说,扎实的文献研究首先是目的.

3.生存论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返本开新”的另一个重要面相,是在理论基础上检审和重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特别是由存在论根基处阐发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质和当代意义.在这个方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团队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1997年吴晓明教授在《哲学动态》第8期上的一篇访谈文章中,首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阐说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这一任务.而真正引起国内学者关注、蔚然成为一种风气的,是刘放桐、俞吾金、吴晓明诸先生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上的一组论文:刘放桐《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俞吾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再认识》,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从此,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质与当代意义的阐发,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展开建设性对话,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十分突出的一个主题,引起了全国范围的热烈讨论.作为这场讨论的最初成果,2001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共同发起在广州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并就此创立了年度的、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马克思哲学论坛”.

于首开风气之后,复旦大学哲学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团队,在阐发马克思哲学当代性质和当代意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其中包括,刘放桐教授主持撰写的系统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关联的学术专著《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当代哲学向何处去》(人民出版社,2002),余源培和吴晓明教授等人,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性质的理解上取得重要突破的基础上主持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吴晓明和王德峰教授合著的、代表了世纪之交复旦大学哲学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阐发较高水平的论文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存在论新境域的开启》(人民出版社,2005),以及吴晓明和俞吾金教授在当代哲学境域中,分别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哲学关系,进行重新解读的学术专著《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人民出版社,2006)和《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人民出版社,2007)等.

从总体上看,复旦大学哲学系(学院)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质的阐发具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色:(1)特别强调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

1 2 3 4 5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争与学术流派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

农业方面的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书籍

大学语文议论文素材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

矿山地质毕业论文

影视毕业论文

东吴大学硕博论文

买毕业设计论文

电力系统毕业论文

doc下载 下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争与学术流派(4)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