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范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争与学术流派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类毕业设计论文,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争与学术流派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学术性及西方哲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所谓研究方法问题,决不仅仅意味着某种工具性的研究手段,而是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方法的差别意味着视野的转换,不同的研究方法开启出不同的学术研究主题和领域、观点和流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关方法的重要理论论争主要包括:马克思经典文本在解释学上的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争.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进路呈现出来的、初具规模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流派主要包括:文本学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生存论的马克思主义.

关 键 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争;学术流派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3)09011808

作者简介:姜佑福,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200020)

研究方法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心之一.方法的差别意味着视野的转换,不同的研究方法开启出不同的学术研究主题和领域、观点和流派.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探讨世纪之交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引起争论的两个重要理论问题,其次考察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进路呈现出来的、初具规模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流派.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论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论争,主要包括围绕“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还是“走近马克思”所展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或“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之争,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论争.

1.“回到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之争

西方哲学史上有过以“回到康德”和“回到黑格尔”为主题的重要哲学运动.这些哲学运动往往以对当前流行的哲学观念与做哲学的方式进行纠偏和反拨为切近的目标.“回到马克思”的提法,较早见于南斯拉夫实践派,也是对前苏联所构建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体系的一种反叛.在我国,“回到马克思”的提法深入人心,这个提法是以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同名著作的发

收稿日期:20130614

*本文系国家社科重点项目“近代中国哲学史”、“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10Azx002)的阶段性成果.表为契机的.《回到马克思》一书发表之后不久,张一兵还与孙伯揆先生共同主编了另一本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著作《走进马克思》.用苏州大学王金福教授的话说,二者都表达了一种客观主义的解释学观念,这种客观主义的解释学观念,可以说一直是传统马克思主义中主导的解释学观念,只是过去不叫“回到马克思”而叫“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以下概述部分参见王金福、王永山《“走进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观念探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具体而言,这一客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或主张:(1)对理解对象的客观性理解,亦即肯定理解对象不依赖理解者而存在,肯定文本对象有不依赖于读者的意义,肯定文本意义的固定不变性.(2)对对象可理解性的客观性理解,亦即肯定文本的意义可以为读者正确理解.(3)对理解目的的客观性理解,亦即肯定在理解者和文本的关系上,理解的目的是把握文本自身的原意.(4)对理解结果的客观性理解,亦即肯定对文本的理解中包含着文本的原意.(5)对理解正确性的标准的客观性理解,亦即肯定理解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尽管承认关于文本是什么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是有意义的,但同时认为衡量理解正确与否的准绳和标准在于文本自身.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一提出,立即遭到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批评.批评来自两种不同方向.一些人批评“回到马克思”的口号有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犯教条主义错误之嫌,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我们不应在认识水平上完全回到身处19世纪的马克思,而是应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种批评所持的观点固然不错,但并没有在理论上击中“回到马克思”这种客观主义解释学立场的要害.因为强调要尊重马克思的原著和正确地理解把握马克思的实际思想,并不等于在理论观点上完全遵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每一个具体判断,因而并不会直接导致教条主义.另一种批评则认为,我们不可能“回到”或“走进”马克思,而只能“走近”或“接近”马克思.这种批评实际上是与客观主义解释学立场针锋相对的一种相对主义的解释学立场.复旦大学的俞吾金教授是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

与“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口号所蕴含的客观性的解释学立场相反,俞吾金教授等人所提出的“走近马克思”(“接近马克思”)的口号表现出一种相对主义的或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这种解释立场的具体涵义主要包括:(1)不承认理解对象的绝对客观性.在俞吾金看来,“回到马克思”的口号是以一个错误的设定为前提的,亦即设定了一个纯粹的、完全不受理解者和理解活动污染,而又能自动地说出自己学说的马克思.(2)否认理解行为本身的客观性.认为无论是我们接近、趋向马克思,还是马克思走近、趋向我们,都只是接近、走近、趋向而已,因此,与其提“回到马克思”,不如提“重新理解马克思”.(3)特别强调在“重新理解马克思”时,要防止在理解活动中普遍流行的历史主义倾向,亦即把生活在当今世界的理解者的一切历史特性都存入括号之中,力图完全返回到被理解者所处的历史情景中去理解被理解者,其结果必然是理解者的虚化.(4)与历史主义的理解方式相反,俞吾金提倡一种历史性的理解方式,这种理解方式把任何理解活动都看作是理解者与被理解者之间的对话,认为理解者能否正确地理解对象,首先取决于理解者对自己的历史性亦即理解者置身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本质的认识参见俞吾金《实践诠释学: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与一般哲学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8页..面对上述“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或“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之争,王金福教授提出一种折中的解决办法:他认为在上述两种对立的立场中,我们首先应采取客观性的解释学立场,反对相对主义的或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亦即尊重文本本身及其意义的客观性,同时坚持以这种文本及其意义的客观性为根据的解释活动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也应当吸取相对主义解释学中的相对性因素,坚持辩证的客观性立场,既反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相对主义,同时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绝对主义,防止将某些特殊的理解对象、理解目的和理解标准绝对化的趋势王金福、王永山:《“走进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观念探讨

1 2 3 4 5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争与学术流派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

农业方面的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书籍

大学语文议论文素材

广告设计毕业论文

矿山地质毕业论文

影视毕业论文

东吴大学硕博论文

买毕业设计论文

电力系统毕业论文

doc下载 下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争与学术流派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