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范文

关于循环经济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循环经济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循环经济及经济学及经济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循环经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循环经济的出现对传统经济学形成了如下十个方面的挑战:资源要素从人造资本稀缺到自然资本稀缺,人性假设从“经济人”到“社会人”,产权性质从私人产权到公共产权,决策机制从个人偏好到制度选择,引导信号从价格信号到数量信号,环境和代际成本从外部成本到内部成本,理性范畴从个体理性到集体理性,资源环境从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稳定状态从“均衡”到“恒态”,发展目标从增长到福利.由于存在上述挑战,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照搬传统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对立中往往蕴含着统一的可能性.循环经济并非对传统经济学的彻底否定,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绿色化”,可被嵌入修正后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

关 键 词:循环经济;经济学基础;传统经济学;市场经济;“绿色化”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1-0015-008

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征程中,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谓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sources)(简称“3R”)为原则,以“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为基本的反馈流程,以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简称“三低一高”)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必然要求.[1]循环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提出了修正传统经济学的学术任务.[2]与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相比,循环经济的出现导致从稀缺要素、人性等基本理论前提到产权性质、决策机制和引导信号,从环境和代际成本的特征、理性范畴、资源环境的变量类型到稳定状态、发展目标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的讨论并非要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彻底否定传统经济.在寻求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的过程中,将循环经济条件下的这些重要变化呈现出来,可为修正传统经济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同时也是一项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为此,本文分如下十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资源要素:从人造资本稀缺到自然资本稀缺

传统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也称投入或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其中,劳动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通常指人造资本)是人造的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耐用品,如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土地(通常指自然资源)则指生产过程中大自然的恩赐,包括狭义土地、矿藏、森林、河流等.传统经济学用生产函数表达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Q等于Af(L,K,N),其中,Q是产出,L、K、N分别为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A是技术水平.传统经济理论往往将L和K视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A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也成为内生变量,但这些理论通常将N看作是外生变量.在上述分析视野下,人们认为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无限的,而劳动、(人造)资本则是稀缺的.不可否认,这种认识在驱动世界各国的人造资本积累及其经济增长和发展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循环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自然资本(既包括前述“自然资源”,也包括“自然环境”)的供给不是无限的,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存在着明显的稀缺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自然资本存在不足,才需要对其进行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发现,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经济增长存在生态极限和生态成本,并且随着人造资本的稀缺性逐步被缓解,世界范围内却出现了自然资本短缺问题.[3]由于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间并非替代而是互补关系,诸多自然资本的丧失具有不可逆性,因此,人造资本的增加不足以缓解自然资本的稀缺问题,并且如果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可能导致自然资本的稀缺性进一步加剧,从而成为现实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

显然,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是与生态系统无关的孤立系统,割裂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认识的支配下,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不存在极限,更不存在由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自然资本的稀缺问题,这显然有悖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强调资源循环和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以提高自然资本利用效率为目标,是一种化解自然资本稀缺的重要手段.构建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不

关于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的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循环经济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仅应看到人造资本稀缺,更应看到自然资本稀缺这一事实.这是进行循环经济条件下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

二、人性假设:从“经济人”到“社会人”

传统经济学以“经济人”作为基本的人性假设.所谓“经济人”,即追求自利的理性人.“经济人”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在处理“投入-产出”、“成本-收益”关系时力图求得“最小”或“最大”:即在同等产出(或收益)下,力求投入(或成本)最小;在投入(或成本)相同时,力求产出(或收益)最大.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个体在“成本-收益”、“投入-产出”关系中理性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受“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和引导,会无意识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一点已为亚当斯密以来的诸多经济学家反复论证.

循环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在社会各界的倡导与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他们逐步认识到,只有生产工序和产品符合环保标准才能生存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且越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其效益越好、附加值也越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步树立起绿色消费意识,以绿色环保消费为时尚,并愿意购买具有一定程度溢价的绿色商品.这说明,在循环经济条件下,人性中的利他因素正在相对增长,个体理性与整体理性正在趋于融合.[4]上述事实表明,人不仅有利己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正如亚当斯密在其伦理学名著《道德情操论》中所言:“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5]因此,现实中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概括而言,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可分为利己关系和利他关系两类,可以说,“社会人”是利己与利他的混合体.若将利己和利他视为两种极端情形,则可按照正态分布的规律将“社会人”具体划分为A、B、C三类,如图1[4]所示.其中,C类“毫不利人专门利己者”和A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者”均为极端情形,大多数人表现为B类,是兼顾利己和利他的人.并且即使在C类人群中,随着福利水平的改善和提升,其价值取向也会逐步发生变化.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在心理学中,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哲学领域,按照冯友兰先生的看法,人的境界由低到高依次经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6]也就是说,当低级需要层次被满足之

1 2 3 4 5

关于循环经济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linux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生基层就业

大学论文结尾

科技毕业论文

给排水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范文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

普外科毕业论文

汽车钣金毕业论文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