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相关硕士学位论文,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为图书馆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可作为参考文献专业图书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图书馆及图书馆员及女童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社会、学校、家庭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一是确立具有多元文化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学观;二是挖掘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是重视双语教学,创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条件.

【关 键 词 】 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机会均等;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一、重视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我们应当重视女童教育,因为培养一个男孩,只培养了一个人,而培养一个女孩,则关系到一个民族.女童是未来的母亲,她们的素质状况不仅影响到其个人的发展,还将给家庭、社会、后代带来直接的影响.教育机会均等指每一个人,不论其种族、阶级、民族、性别、宗教信仰、经济地位,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和均等机会.所谓平等权利指起点、过程、终点的平等;所谓均等机会指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同时在接受义务教育时每个人有平等的、充分的机会获得其他各类型的教育,以便使每一个人的潜力能得到平等、充分的发展.女童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是少数民族教育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影响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机会不均等因素分析

我国是有着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父权制历史的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思想观念落后,有限的教育资源女童往往竞争不过男童.另一方面,学校中的女童及女教师的数量及教材中关于父系社会的知识描述直接影响人们对当地女性教育的看法,家庭传统分工及家长对女童期望也都影响着女童受教育问题.

1.社会因素

性别文化主要指文化中基于男女性别差异而产生的对女性地位、权力以及行为的约定及其物化形式.从性别主义的视角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史,往往也是一种特定的性别文化的发展史.性别文化通过社会制度为生活在其中的女性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空间和内容,塑造了社会对女性的种种观点.

我国是有着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父权制历史的国家.这种社会制度总是竭力促使女性附庸于男性,女性往往扮演着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承担着家庭内部的绝大部分劳动,但其家庭地位却是从属的.女性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尤其在相对封闭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性别观念很难得到更新和升迁,因此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竞争中,不言而喻,女童总是输给男童,这就造成了起点的不公平.

2.学校因素

(1)学校里的性别比例.学校里的女性由女学生和女教师两部分组成,两者占学校总人数比例的多寡会对女童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带来一定影响.在学生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流失率高,使一些学校女学生数明显少于男学生.这种男女比例失调的校园性别构成,使女学生容易成为学校中被孤立的弱势群体,直接影响她们对上学的兴趣.

在教师方面,学校有一定比例的女教师可以改变家长不愿意送女童入学的做法,有利于改变女性在当地的社会形象.在女童失学严重的地区,乡村女教师几乎都有一段曲折的求学经历,比男教师更能体会到教育对于改变女性命运、改变女性生活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她们具有更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会更主动地向女学生灌输学习的重要性,也会比较容易掌握女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对于女学生的失、辍学现象会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关注.在部分有着伊斯兰教信仰的地区,家长更愿意让女教师来教女孩,女教师是吸引家长送女孩子来上学的重要条件.女教师的缺乏,教师性别意识的薄弱和教学方式的单一、落后,都从不同方面影响了女童学业成就的机会均等.

(2)教材内容中的性别偏见.学校中所使用的教材,往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接受教材所传递的信息,是学生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因此,教材是否正确而全面地传递女性性别角色方面的信息,是否满足女童发展的需要,往往直接影响女童性别意识的健康发展和对女性角色的正确评价.据相关统计,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男女两性人物之间不仅有数量的不同,而且也有质量上的差异.当中的男性几乎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有的优秀品质,他们热心、顽强、有勇有谋,当中出现的女性角色则大多温和、勤劳、友善.但是,也有部分女性承担了人类生活的阴暗面貌的表现者这一角色,比如小气吝啬的女生林园园(第三册第5课《蓝树叶》)和凶恶狠毒的巫婆(第七册第21课《西门豹》)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校教材中所描述的社会是父系社会,是靠男性动作的,女性的角色和活动常被忽略不计.极少数描述女性的文章,不是极端的强调“女主内”的家务角色并暗示其合理性,就是歪曲了女性的角色和形象.因此,可以说教材对女性的省略、忽视、刻板化和歪曲反映了社会文化中的性别偏见,又再生和强化了这种偏见.如果女童所接触到的这些读物只反映了来自男性的观点和看法的话,那么,女童就只能通过男人的眼睛发现这个世界,看到自己在其中的命运.

3.家庭因素

(1)家庭传统性别分工及家庭对女性劳动力的需要.传统性别刻板印象,如“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使得人们,包括部分女性在内,都容易得出女性不需要太多知识和技术的结论,感觉不到学校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性.家庭对女童劳动力的需要导致干活时间和女生的学习活动发生冲突,使女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甚至不得不缺课,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成绩跟不上不仅会让家长觉得女儿不是块读书的料,而且也会给女生带来挫折感,使她们失去读书的兴趣而辍学.

(2)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教育投资上的男女差异.由于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家庭总是牺牲女童的教育.根据“中国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女童教育”项目组2001年的调查,他们对澜沧县木嘎乡的一个拉祜族家庭的收入支出进行了统计,以四口之家计算,年均家庭总收入是1628元,而一年的各种花费加起来是2020.也就是说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入不敷出的,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女童在教育资源方面总是输给男童.

(3)家长对女童的教育期待.家长对女童在学业上的鼓励和期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她们在学校中的学习能力、学业成就.在云南部分苗寨有这样的习俗:生下女婴,则把胎盘埋在灶底,象征女婴以后的主要责任、工作与角色就是煮饭;而男婴的胎盘埋在房柱下,象征他以后要成为顶梁柱,为家庭建房子.家长在子女教育态度上的性别差异对女童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影响.

(4)女童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主要指女童在家庭或社区里主要使用的语言、入学前所接受的文化以及自身的性别意识和教育期待等.儿童在进入学校时,总是带着一定的文化特征,当她的文化特征和学校里的主流文化相协调时,往往更加容易获得学业的成功并树立自信.相反,则非常容易造成女童的厌学甚至失学.对于少数民族女童来说,文化差异导致女童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影响更大.少数民族女童与汉族城市学生相比,她们学汉语,就象城市学生学英语一样,是另一种语言,而不仅是学说普通话.因此,有不少少数民族女童在问及她们为什么不上学时,常常有类似“上学没意思”、“老师讲什么都听不懂”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差异给女童造成的不利境遇.

三、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解决对策

少数民族教育不应只是有翻译主流文化的课本,而应当也有包括本民族自身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习惯、历史、传统科学、艺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乡土教材.课程专家在进行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借助“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去认识和理解地方知识,还应求教于“文化持有者”,与他们进行协商,尽可能使课程开发直接、本真的反映地方人的地方性知识.除了这种多元文化观以外更重要的是开发当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适合当地女童发展的双语课程.

1、确立具有多元文化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学观

目前的办学方式缺乏针对性,未能考虑到女童的生活、劳动特点,繁重的劳动,使女童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力不如男童充足.男女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只会导致女童在学习过程中处于弱势.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应当树立起促进女童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女童能够掌握生活和学习的技能,能够在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良好的协调和沟通.在培养目标上,应以提高女童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为女童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提供更长远的帮助,为女童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挖掘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对女童毕业后谋取职业和发展机会未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女童的学习内容如果和她们的生活实际相差太大,无助于她们参与学习和讨论,也无助于唤起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如果学习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她们的生活需要,还会让人们期望通过教育改善女性生活的良好愿望落空.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整合问题.国家课程的普适性通常会忽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能的结果就是使受主流文化熏陶的女童在完成基础教育后面临文化边缘的处境.以某些地区的拉祜族女童为例,学校的文化传承与当地社区文化相互隔绝.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拉祜族社区的生产生活知识缺少直接的联系,而且由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偏低,中学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适应主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绝大多数女童毕业后不得不加到拉祜族传统社区,却又发现难以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从而使自己成为在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边缘地带游走的空心人.


图书馆职称论文撰写技巧
播放:24047次 评论:5903人

3.重视双语教学,创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条件

要解决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并承认两性之间存在的自然差异这一现实,同时又要努力消灭因为两性社会性别差异而导致的不平等.同时要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中,教育机会均等这一理想目标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但却无法真正达到.为民族地区开办双语课程,培养双语教师,双语教师培训不能忽视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问题,需要解决一直生活在本民族文化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文化认同等方面产生的不适应性.民族的语言文字在双语教学中得到尊重和鼓励,可以促进女童更好地吸收和融合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邓桦.文山瑶族女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1).

[2]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腾星.多元文化社会的女童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 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

【作者简介】

杨 荣(1987-)女,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学生,研究方向: 教育理论比较.

(上接第170页)

点、场合三要素.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地点是在图书馆里,在这样的空间和场合中,着装就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具体来说要注意四个ਬ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