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斗机方面硕士论文范文,与中国航空的十年跨越相关论文范文集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文关于战斗机及成品及飞机结构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战斗机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中国航空的十年跨越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战斗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国庆阅兵历来都是中国公开展示军事技术成果的重要舞台.相比各种展览上层出不穷又型号繁多的武器项目,国庆阅兵只展示装备型号的特点更能够展示中国军队的实际装备水平.国庆50年空中编队中的重型战斗机在60周年阅兵中同样盛装出现.十年前的1999年大阅兵中,苏-27SK/UBK被称为新型重型战斗机.仅仅十年后,同样的编队不但已经成为国产先进战斗机,而且在阅兵装备的介绍中也清楚地将型号公开为歼-11.仅仅十年的时间,同样的战斗机不但有了全新的名称和国产标准,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可以自行生产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国家之一.

中国空军引进的苏-27SK是航空兵战斗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台阶,也是前苏联在解体前达到服役状态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其整体设计至今仍然属于世界一流水平.中国空军在上世纪90年代装备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SK后,不但在装备性能上直接跨进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行列,同时也获得了比较可靠的全天候超视距空战能力.在随后出现的台海危机中,苏-27SK有效发挥了空中威慑作用.但是依靠采购成品飞机不可能满足空军装备规模的需要,引进技术自行生产和改进苏-27SK才是维持和发展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因此,歼-11的名称证明了苏-27SK在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根本性的蜕变.

苏-27SK的引进和歼-11名称的意义

苏-27SK是中国与前苏联重新开始军事技术贸易和交流后,在引进先进作战装备的整体规划中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中国空军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装备现代化进程的代表项目.中国和前苏联在1990年5月开始以全面恢复军事技术交流为目标,以系统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生产技术为手段,利用国家力量为军队进行大规模装备技术更新.中国对苏-27SK的引进计划是按照购买许可证的方式自行生产,但在空军迫切需要新装备以及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方面急需资金的共同作用下,中国首先采购了相当数量的苏-27SK/UBK.成品引进的苏-27在填补国内装备急需的同时,也是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门票.中国从俄罗斯采购的首批26架苏-27SK/UBK在1992年8月转场,1993年5月正式装备部队,随后又利用成品采购的方式获得了多批苏-27SK/UBK战斗机.中国空军为有效提高航空兵的战术攻击能力和精确打击水平,在1999年8月又从俄罗斯引进了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空、海军装备的苏-30MKK/MK2也成为国内第一型多用途战斗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用十年的时间先后引进多批约200架苏-27/30战斗机,在满足国防需要的同时,也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体系.这些准备工作为国产歼-11装备后顺利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基础.

苏-27SK的引进在中国战斗机技术和型号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引进苏-27SK时中国战斗机技术发展已经长期停滞,歼-7和歼-8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白行发展的三代战斗机歼-10仍然需要相当长的发展与试验时间.苏-27SK使中国空军和航空系统首次系统接触到了第三代先进战斗机,这个机型的使用缓解了空军装备需求和供应上的矛盾,也填补了中国战斗机型号中缺乏重型高性能战斗机的空白.苏-27SK装备后体现了很强的技术先进性,但单纯依靠引进来满足中国空军需要对经济的压力非常大,缺乏自行生产补充和改进完善能力也限制了装备的作战效能.中国引进生产苏-27SK可以系统地获得三代机的生产供应体系,将国内战斗机的生产条件迅速跨越到三代机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引进生产的苏-27SK可以直接进入批量生产,以解决急需先进战斗机装备的中国空军的紧迫要求.中国引进苏-27SK的关键目标是建立独立的生产、改进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不能仅限于获得组装生产能力,而是要从最基础的制造到成品供应的整体配套综合,真正建立起与整机相配套的完整顺畅的生产系统.相隔十年的国庆阅兵中歼-11重型战斗机的亮相,宣布了该机是真正由中国自行生产的战斗机.

引进生产战斗机的不同过程

世界上每个重视装备发展的国家都希望装备先进的战斗机,但是,有能力研制先进战斗机的国家却屈指可数.没有研制能力或在技术上存在不足的国家想装备先进战斗机,从能够设计和生产先进战斗机的国家采购是通常采用的方法,而引进技术仿制生产又是比引进成品更进一步的措施.国际上引进生产战斗机的方法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其中,引进成品和散件自行组装是最简单、粗浅的方法,而在引进核心成品的基础上自行生产和装配相对来说是个进步.引进技术后逐步过渡到自行生产和装配属于完整的引进生产,通过吸收学习,将引进的先进技术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助力则是最高的成就.

有需要但装备规模有限的国家显然没有必要具备独立生产战斗机的能力,这样的国家引进生产技术大都是作为补偿贸易的经济手段,在引进中进行散件装配或有限规模的生产是普遍采用的方式.有的国家具备引进战斗机的途径,却没有必要建立完整的航空生产体系,那么引进后独立生产对这些国家也就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引进核心成品并按照本身的能力生产部分零件再装配,在经济上和政治、技术方面都容易被合作双方所接受.如果考虑到通过引进提高自身航空科研生产的能力,利用引进的方式借力发展自己的先进战斗机设计和生产体系,那么这个引进必然要经历系统、完整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以中国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天津合作的A320生产线为例,空中客车公司直接向中国出口A320的大部件和配套成品,天津的生产线将这些部件和成品组装成完整的飞机.生产方在这种引进生产方式中只具备自行组装和调试的能力,无法通过合作获得真正的核心制造技术.印度、韩国和土耳其从其他国家引进生产战斗机的模式相对复杂,这些国家的航空企业大都具备生产部分飞机零件的能力,但关键零件生产所需要的材料仍然需要从引进国采购,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也主要依靠引进成品来供应.这些国家对引进的飞机具备部分生产能力并可独立完成总装,受到核心技术限制却不具备独立对飞机进行改进和改型的能力,在切断外来成品供应的情况下,无法依靠本身的航空力量进行保障.

中国航空的十年跨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战斗机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中国战斗机的设计和生产能力是以引进前苏联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但是,因为中国空中力量拥有独立的国防需求和装备供应体系,因此,中国航空工业从最初引进米格-17(歼-5)战斗机开始,就采用了分阶段逐步过渡完善后独立生产整机的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利用国内力量完成生产并具备独立改进完善的基础.中国引进战斗机的方式相对来说最为完整和复杂,通过分阶段引进、消化吸收生产技术和机载成品生产能力,从飞机本身到地面设备建立起完整的生产保障体系.这样完整的引进方式虽然投 入较大,也需要承担较大的技术风险,但是能够具备独立生产能力,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改进和完善.中国在前苏联终止技术支援后仍然能够生产、改进引进的飞机,就是因为引进技术的完整性在整个生产体系中发挥的作用.

从中国引进生产战斗机的传统分析歼-11的基本技术状态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苏-27SK是该系列飞机的第一个出口项目.因为苏-27SK的出口是在俄罗斯经济紧张困难下的应急措施,因此,其航空工业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飞机进行改造,前苏联时期弱化出口飞机战斗力的方法大都没有在苏-27SK上实施.俄罗斯空军对出口中国的苏-27SK进行的弱化措施大都集中在电子设备上,这些措施部分影响了战机的战斗力,却保留了基本的技术标准.这些措施对中国空军在接机后的使用产生了好坏参半的后果.好的方面是苏-27SK的雷达航电相对比较完整,技术性能指标与俄罗斯空军使用的同型飞机差异不大,坏的方面则是苏-27SK保持了前苏联战斗机的特有技术标准,这套以前苏联航空作战体系为基础的系统并不适合中国空军的标准.中国空军早期还无法应用苏-27SK很多较先进的作战性能,其航电设备在中国空军作战系统中也经常出现水土不服.直到第一次台海危机的东南大演习,苏-27SK还没有真正融入到空军的作战体系中.苏-27的战斗力对当时中国空军的综合战斗力并无大的帮助,反倒是该机在指挥协同和军兵种配合方面表现得格格不入.完善苏-27SK并使之真正适应中国的航空作战体系成为使用单位的共识.

由国内生产苏-27SK的基建项目和准备工作从1997年开始进行,生产的苏-27SK被命名为歼-11.歼-11的生产和装备是中国航空工业系统首型批量生产的第三代战斗机.中国在生产初期克服了生产线不完整和引进工装成品缺陷多的困难,依靠国内的力量对歼-11生产线的缺漏部分进行补充,在较短的时间里复制和建立了比引进生产线更现代化的生产体系.通过生产系统的完善,为国内自行改进歼-11提供了基础保证.中国通过完成早期引进样机的组装和试飞启动了生产线,随后按照合同和生产计划开始批量生产歼-11.国内生产的歼-11在2000年前后开始向空军部队交付.

歼-11经历了与歼-5类似的从引进部件装配到自行生产的几个阶段.中国用两年的时间打通了生产线,相关企业也先后完成了歼-11项目中各自承担的任务.歼-11到2002年按照节点要求完成了飞机的国产化工作,当年开始进入空军部队服役.引进生产和第一代国产化歼-11的批量装备缓解了空军装备上的紧张局面,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也根据国内相关技术发展的成果,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成品对该机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提高装备战斗力的同时,也为歼-11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技术实践和准备.第一代国产化歼-11的生产和交付证明沈阳飞机公司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虽然这个期间歼-11的发动机和航电等成品仍然按照合同由俄罗斯提供,但国内依靠歼-11的平台也开始了国产动力和航电武器的研制.真正实现全面国产化并在战斗力上有明显提高的改进型,也在2000年前后由沈阳飞机设计所牵头开始研制.

中国航空工业在初创时与前苏联有着非常密切的军事技术合作,早期几个型号的战斗机都是依靠引进前苏联技术仿制生产的.这个时期中国在引进战斗机生产技术上采取了完整转移的方法,该方法在技术完整性和合理性上是经受实践检验的成功方法.其中,以米格-17的引进生产在阶段目标和成果上最有代表性.中国航空工业在米格-17引进和仿制过程中应用和掌握了成功的生产方式,最终完成了从散件组装到完全独立生产的引进过程.引进米格-17的成功使中国航空工业迅速具备了生产喷气战斗机的能力,也成为中国之后从国外引进军用飞机所采取措施的标准模板.中国引进苏-27SK所采用的方式,应该也是与引进米格-17类似的过程.但相比米格-17从机载设备到发动机的全面引进和仿制的完整转移方式,苏-27SK的引进生产主要集中在机体和相关材料的仿制上.作为战斗机核心生产技术的机载成品和发动机并没有配套引进,而是由俄罗斯航空企业按照预定的生产规模直接提供成品进行装配.

引进苏-27SK过程中没有配套引进核心成品是因为俄罗斯预防性的技术措施,主要目标是通过把持动力系统等核心装备的供应,控制和掌握中国自行生产该机的速度和生产规模.并且依靠成品垄断来避免中国完成苏-27SK后可能出现的市场扩散.“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国引进苏-27SK生产技术的基本目标.但是,因为苏-27是前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