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邦类本科政治论文,关于共和政体与政治稳定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时间:2020-07-09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城邦类本科政治论文,关于共和政体与政治稳定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城邦及政治生活及政体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城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关于共和政体的构想试图为实现政治稳定提供一种可行的制度设计方案.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对不同因素、不同利益团体的承认和合理安排,形成“容蓄多元、和谐统一”的政治秩序,从而实现政治稳定.其中,“至高广涵”的善是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多元有机”的城邦公民共同体是政治稳定的实践载体,由划清财产界线、中产阶级主导、轮番而治、分权与法治所构成的“多元统一”的共和政体是能够实现政治稳定的合理制度.

关 键 词 :亚里士多德;共和政体;多元统一;政治稳定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6-0097-006

政治稳定是政治学研究的主题,也是政治的目的和题中之义,对政体与政治稳定的研究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政治稳定的政体设计——共和政体.

亚里士多德指出,“Politeia”一词“原为多种宪政通称而又用作一种政体的专属名词”[1]182,这业已暗涵了共和政体的设置方式,即,混合多种政体的特性而成.在他看来,一种合理的政体,需要很好地解决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既要对构成政治共同体的每一个要素予以承认,又要确立共同的价值和准则.这种理想的共和政体并不是简单的折衷与混合.在伦理观念上,它试图解决“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之间的关系;在政治共同体的构成上,它试图厘清“公民”与“城邦国家”之间的关系;在政治权力结构上,它试图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与“城邦整体秩序”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追求内在和谐统一的“和而不同”的政体思想贯穿于他对制度伦理、城邦本质及政体构成的阐释之中.正是这种在“多元统一”的理念统领下的秩序,对各个团体的利益都给予了承认和合理的安排,才能最终达到政治的稳定,实现共同的幸福和发展.

一、“至高广涵”的善:政治稳定的基本理念

城邦是古希腊社会的基本政治单元.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的本质是追求最高最广善业的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正如灵魂是身体的形式,是灵魂赋予身体以目的的统一性和有机体的特点[2]215-217;同样,对最高最广善业的追求赋予了城邦这一政治团体以本质属性.

不同思想家对“善”有不同的阐释.苏格拉底有个著名的命题:美德即知识.在他看来,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引导人们走向良善的生活.柏拉图继承了其师的论说,并在《理想国》中从“什么是善、什么是正义”这个起点出发,推演出创造一个善的国家来实现至善和正义.柏拉图认为要想达到个人的正义、实现个人的善的生活,必须有一个整体善的国家.这种善归根到底是整体主义的,整体是第一位的、是至上的,各个部分只是整体之下的功能部分,这就容易造成各个部分缺少独立个性,难以达到最根本的和谐统一.亚里士多德既继承了其师关于善的理念,又看到了这一理念的局限之处,他批判了以划一求完整的整体主义理念,认为这是不符合城邦本性的.在他看来,城邦的本性是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1]3,这种善既有至高性,同时又有广涵性.这种包容性的至善,一方面具有整体的功能,实践着统一的、至高无上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关怀个体的个性,各个部分的作用得到发挥,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推动着统一性目标的实现.整体和个体之间和谐而不单一、统一而不厚此薄彼.

对“善”的认识,既是亚里士多德政体设计的逻辑起点,也是所有制度安排的最终归宿.这一“善”的理念并不仅仅停留在哲学思辨的层面,而是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至善是多元的至善、是包容性的善、是共和政体的政治文化基础.“政治学的目的是最高善,它致力于使公民成为有德性的人,能做出高尚行为的人”[3]26,而作为古希腊社会主要政治行为体的城邦,则是公民成为有德性的人的主要场所,因此就赋予城邦以成就最高最广善业的本性.所以,善既具有个体性,也具有整体性.一方面,人皆是向善的,人们的所有活动都以善作为最终目的,这样就存在各种不同的善,因而,善是多元的;另一方面,在人们的活动中存在着最高的善(至善),这种最高善就是城邦公民的共同幸福.亚里士多德的良好政体构想正是以这种包容性的善的理念为基础的.

其一,至善既具有统一的、最高的意义,同时也是诸善的化归.亚里士多德指出,所有的技艺、研究、实践、选择,人们从事的所有活动都以善作为最终目的[3]3,这种善并不是诸善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数的关系,而是通过内在的归化统一方可达到的.另一方面,对至善的追求并不否定具体的善,城邦追求的是最高的善业,同时也是最广的善业,最广就包含了城邦中不同行业、承担不同职能的公民个体追求的所有具体的善,也即是说,至善是包含了多元诸善的最高善.

其二,完满的善是实现于共同体之中的每个社会人的自足状态.既然存在一个统一意义上的最高善,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个最高善呢?亚里士多德给出的答案是:共同生活.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幸福是一种好的存在状态,完满的善是通过“自足”达到的.所有人要达到自足而完满的善必然是要在推动城邦共同体生活的善中才能实现,也即是“每个部分的善德必须同整体的善德相符”[1]42.另一方面,城邦的善又是广涵的,广涵,就意味着包容了多元的、具体的、种类相异的善业.由于城邦的组成分子是从事不同活动的不相类似的公民,具体善的实现就对整体善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品类的人们通过从事不同的活动实现不同的功能,通工易事,对共同体做出相互补益的贡献,所有人有所付出也有所获取,这样才能使作为整体的城邦向更高级的阶段过渡.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自有、无所匮乏和无所依赖是被统一到一个共同体之中的;同时,他又反对全然公有、整齐划一的整体主义.他认为,整体是由于不同品类的要素组织起来才成为整体,划一则失去了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个体的特性和统一的原则是要共同保存在城邦之中的.总之,幸福既是个人的,同时又是共同体的;个人的善统一到共同体中,才能实现完满的善,而统一则是要以实现每个人的善为前提的.两者之间是“多合于一,一中有多”的关系.


写城邦本科论文的步骤
播放:38769次 评论:5207人

其三,合德性是城邦政治生活的伦理意义,良好的政体是建立在德性基础之上的,而非财富和权力.德性的适度原则对城邦的政治安排提出了操作性要求.至善是多元统一的共同幸福,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而城邦政治生活的目的便是对至善的追求和实现.城邦的合德性应遵循适度幸福的原则,这种德性是在过度与不及之间的适度,要达到适度就必须避开与适度相反的极端,在过度和不及之间通过调整尽量接近平衡状态,这就是行于中道的原则.城邦的至高性和广涵性之间存在着张力,至高意味着统一,广涵则意味着多元、分散.只强调至高性,容易导致单一化,抹杀了差异性的存在,忽视作为相异个体的不同利益需要;只强调广涵性,则又可能带来混乱、盲目,使共同体分散化甚至分裂,丧失其本质属性与意义.在这种理念的统摄下,要求城邦必然是包涵每一个公民的城邦,其政治安排必然是能够将公民个体和城邦整体统一于其中的有机组合.换言之,也只有一种容蓄多元、和谐统一的政治秩序才能够实现城邦的政治稳定和共同幸福. 二、“多元有机”的公民共同体:政治稳定的实践载体

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城邦是一个城市共同体,是一个共享团体.修昔底德用“众人就是城邦”来指称这一政治单元,显然,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完美的城邦被认为是公民和城邦组织的一体化.[4]306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是许多公民的组合、是部分结成的全体,这里的全体并非简单堆垛而成,而是若干部分的有机组合.[1]112-113由于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至高而广涵”将统一性和有机性赋予共同体以形式,城邦的内在价值和应有之义便蕴涵在这简约的定义之中.从内在价值讲,至高而广涵意味着对诸善的容蓄与化一;而多种要素的有机统一则是其应有之义.

首先,城邦是一个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个人是城邦的组成部分,城邦是一个优先于个人的整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从个人、家庭、村坊发展到城邦,完全出于自然的演化;人类是自然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尽管在发生顺序上,个人是先于城邦而产生的,但是从本性上讲,城邦则优于个人.他用人体作为例子来说明城邦与个人的关系,脱离了身体的手足和全身毁伤后的手足都不成其为手足.每一个孤独的个人都无法自给自足地生活,个人是城邦中的个人、家庭是城邦中的家庭,只有在城邦整体之中,通过整体安排和与他人的配合才能实现自足生活,即城邦先于个人和家庭.然而,尽管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体统一于整体,强调全体优先于部分,但是他也批判了柏拉图关于城邦应该尽可能一致、越一致越好的整体主义城邦观,他构想的城邦整体不是简单相加的划一关系,而具有有机统一的涵义;个人的目标必然是在有机体目标的实现活动中达到的,也只有有机体的存续才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篇论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zhengzhi/gzzz/383378.html

由此可以看到理想城邦的另一面,即城邦在构成要素上是多元的,既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又包涵了各种品类和关系.在批判柏拉图的整体主义时,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本质是多种要素的集合,如果以单一一致性为本性和趋势的话,那么结果就是导向一个家庭继而一个个人,而不是一个作为公民共同体的城邦了,因为家庭和个人在单一性上显然胜于城邦;而一个趋向整体化的城邦一定会趋向不成其为一个城邦.[1]45由于城邦的本质是至高而广涵的公民共同体,忽视了组成共同体的诸多相异的品类和要素,那么在全然的整体主义中,城邦的本质将消亡.如何才能真正保存城邦的本质呢?这就要在城邦一体中给予多样性以充分的发挥空间.城邦的应有之义是一个“多元有机”的共同体,恰是组成要素的多样性赋予城邦走向至高生活的动力.

再者,多元的部分与统一的全体的关系是一种有机的关系.正是由于“城邦不仅是许多人的组合;组织在它里面的许多人又该是不同的品类”[1]45,这些品类相异的人们,从事着不同的活动,通过分工,在共同体中承担不同的功能,一方面对城邦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又分享着他人的成功,在社会分工中各尽所能且通工易事.相比起个人和家庭来,由于组织大而繁复,且人们分工互利,城邦因此达到较高程度的自给,社会也因此愈加进步.在这样一种分工互利合作共享的有机关系中,多样性的发展就被统一到城邦的整体进步当中去了.所以,城邦的统一性不在于消灭多样性,而在于如何将多样性包容整合进这个共同体之中.

相应的,这个“多元有机”的共同体是公民的共同体.作为公民理论的先驱,亚里士多德对公民身份的认识与他的优良政体构想密切相关;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1]144,城邦的政治性质是“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1]117.亚里士多德不赞同建立在合法居住、立法能力或年龄基础上的公民身份定义,他强调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管理作用,公民是一个管理者,一个分享正义管理与职务占有的人,也就是说,并不是血缘而是行动让一个人成为公民.[5]68同时,他又把公民身份设想为一种强有力的制度,它是根植于构成公共生活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全部体系[5]70,这种制度极具弹性,公民身份的限度在不同政体都存在差异,在良好的政体中,对公民身份的限制最少.既然城邦是公民团体,公民又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那么优良的制度安排必然是充分认识到公民身份的意义并能够使公民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的合理秩序.就政体设计而言,城邦的最高治权是寄托于公民团体的,而城邦统治是旨在维护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的,如果一般公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那么公民也就不成其为公民了.

在政治共同体中实现公民身份需要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然而这种多元有机的公民共同体也不是天然形成的,它要求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任何单一政体都免不了偏向统治者,公民身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公民分享政治生活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不能照顾到所有公民的利益,就容易导致不稳定.因此,这就需要一个将各种因素混合得很好的共和政体来为公民参与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三、“多元统一”的共和政体;政治稳定实现的政体形式

亚里士多德对各种政体都有精辟的分析,他看到,由于只关注复杂政治生活的某些方面,所有的单一政体都容易导致不稳定;同时,正是由于不能照顾到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所有正宗政体都容易转向非正宗政体.故而,他设计了一个力求摆脱诸多弊病的政体,即一个将多种因素很好地混合起来的共和政体.一方面,在“质”上,力求通过把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中的德性、财富和自由三个要素混合在一起,发挥其积极成分、相互制约其

1 2

关于城邦类本科政治论文,关于共和政体与政治稳定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参考文献:

经济与政治论文
2005~2009年《世界经济与政治》载文评析为样本,对近5年来发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论文进行统计,得出了一些统计结果,并对这些统计结果进行概要的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政治。

政治与经济论文
旅游论文提纲范文旅游经济论文-旅游论文提纲范文-浅谈应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旅游论文提纲范文,马克思经济学论文,国际政治与经济论文,经济。2005。

钢结构稳定论文
钢结构职称论文青岛士,研究生,博士,学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生物发酵董事长,总裁,教授生物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等国家,省市项目,发表论文50多。钢结。

时势与政治论文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school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东吴大学创办的政治学。

时事与政治论文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金华市婺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教研室文件,金婺教研室[2016]12号,———————————,关于转发金华市教研室有关教学评价与考试,教学管理,教研创新论文,课例研。

形式与政治论文
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school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东吴大学创办的政。

形势与政治论文
部负责批改该。2016形势政策课论文强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高质。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实践探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实践探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实践探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师范。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05~2009年《世界经济与政治》载文评析为样本,对近5年来发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论文进行统计,得出了一些统计结果,并对这些统计结果进行概要的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实践探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实践探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实践探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师范。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关于学生相关论文范例,与如何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课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育相关政治学术论文

关于学生及思想及情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学生相关政治学术论文,关于如何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课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育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学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