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关于新闻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先声”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闻学方面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先声”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闻学及新闻系及新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闻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革命和办报经历的新闻工作者.[33]他不尚浮言空谈,并具有很好的个人魅力,在不少复旦老教授的回忆录里,王中是思想敏锐、语言犀利、不拘一格.[34]这完全可以相信,在1956年复旦新闻系的诸种举措中,的确充满了不拘一格的创意.比如象前面提到的老报人座谈会、《新闻学译丛》等,都是如此.王中还曾为“新闻写作”课起草大纲,提出写作要“通俗化、大众化”.王中对师资培养极为重视,因为教学科研说到底还是要落到教师.1956年7月至8月,他带领新闻系教师去无锡《工人生活报》、南京《新华日报》、济南《大众日报》和《青岛日报》调查,考察报纸工作改革情况,并与报社编辑记者和读者座谈,他还曾“不拘一格”,积极争取把旧新闻界的知名人物胡道静调入新闻系,虽然最终没能成功.[35]他经常召集青年教师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并提出每位青年教师要写一篇论文.下面这个当时制定的师资培养目标,在当时条件下,应该说是很高的了:

二年内培养教师条件,助教本年内把苏联联共(布)高级党校新闻班讲义二本看完,提出创造性意见.本系教师掌握一国外语(能看懂真理报或英文报),在二年内要达到全系教师人数的90%.在二年内100%能基本上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关于语言文字水平,在二年内每人应达到具备较高的语言表现能力,准确精炼地记叙事实表达思想.[36]

助教每人每学期写一篇论文和一篇作品,要求有创造性,至少要求别人的意思自己的语言,讲师以上的教师每年必须作出具体有相当质量的论文,经教研组或全系讨论.论文工作和教师晋级、评级、学位、开课、编辑教材等工作结合起来.[37]

如果说师资目标还带有较重的当时印迹,那么,所提出的硬件建设目标,放在今天,也不算落后:

在资料建设和教学设备方面:(1)新闻史资料室能具有全国所有报刊、期刊和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报刊.(2)成立新闻工作理论与实践资料室,备有全国各种报刊、综合性期刊.(3)符合教学研究的完美新闻摄影实验室.(4)加强对广播出版工作的研究,进行电视宣传工作的研究.[38]

课程的调整,同样充满着务实和创造,试比较1955到1957上半年的专业课程表:

不难发现,1955年的课表中,只有三门课程(新闻摄影、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原封不动进入1956年,“新闻写作”被改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工作理论与实践”则索性撤销,变成“新闻学原理”、“报纸群众工作”和“新闻编辑”三门课.据悉,这三门课本来就有,恰是在学苏联的热潮中,根据苏联的经验和大纲被合并成为这大而无当的“新闻工作理论与实践”.[39]1957年虽然只有微调,把“外国新闻史”拆为“苏共报刊史”和“外国新闻事业”两门,但的确是非常聪明之举,一方面不至于与当时的政治气氛相违,同时又能对苏联以外,尤其是资本主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可以尽情展开.这样的课程调整究竟如何,不是我们这里想说的,并且抽空历史语境站在今天对之说三道四也不公允.不过有一点非常明显,1956年和1957年的课程调整,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取消与恢复,调整不大,但其中的理念与前面提到的所有改革是一致的,那就是尽量使教学内容,符合中国本土实际,符合中国自身的报刊实践与传统,同时使之更为具体可以操作.顺便指出,课程的调整也反映出复旦新闻教育始终关注的两个重点:一是理论,一是业务.正是由此,生发出后来“两典一笔”的说法和教学传统[40].

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先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956年在复旦新闻教育改革,犹如流星划过,霎那间迸发出一道亮光,瞬即消失在夜空,余下只有几个值得后来者格外珍重和细细把玩的碎片.只是这种珍重和把玩,除了告诉我们昨天的故事外,还可以对今天与过去的内在连接,有着深一步的理解.“好学力行”,是复旦新闻系的系训,也是复旦新闻教育的传统.1956年那道亮光中所显示出的开阔视野,善于吸收,不拘一格,务实践行,既仰望天空,又始终关注自己立足的土地,正是这个传统的再一次证明和体现.不仅如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旦新闻学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在王中先生观点基础上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延伸开来,报纸的起源,即报纸究竟是阶级斗争所产生还是社会需要所产生,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新闻学激烈争辩的一个问题.以此回溯,1956年王中的《新闻学原理大纲》以及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实也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学重新起步的基点之一.那么,中国的新闻教育呢1956年复旦新闻系所余留的那些改革碎片,难道仅仅是复旦新闻教育的历史映照

注释:

[1]据丁淦林先生的访谈.

[2]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页241-243,人民出版社,1983年.

[3]同上.

[4]参见《复旦大学百年志》页21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参见陈望道1956年的讲话《复旦大学五十一周年校庆节第三次科学讨论会开幕词》,载邓明以《陈望道传》页478-480,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参见复旦大学新闻系历史档案,档案号32.

[7]参见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卷》页145-153,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8]董节英:《50年代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先导:课程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页78-83.

[9]参见方晓东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纲》页53,海南出版社,2002年.

[10]《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分志》,页7.

[11]关于课程设置和讲课内容的重复问题,可参见复旦大学新闻系历史档案中教师的会议讨论记录,档案号32-34.

[12]数据来源:《复旦大学百年纪事》页709,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参见宁树藩《音容宛在思念长存》一文,载《王中文集》页422,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又见《新闻系十二年科学研究工作纲要(草稿)》,其中提到1955年上半年“人力少,教学任务繁重”,到1955年下半年“师资有了增加”.

[1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页472.

[15]《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页286-287.

[16]参见复旦大学新闻系历史档案《新闻系一九五五年科学研究工作总结及今后规划》,档案号34.

[17]参见复旦大学新闻系历史档案《新闻系一九五五年科学研究工作总结及今后规划》,档案号34.

[18]参见1956年《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

[19]据2008年5月对当时《新闻学译丛》编译者刘同舜的深度访谈.

[20]吴鸿业:《新闻价值论》,载吴兴华、李松晨等著:

1 2 3 4 5

关于新闻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先声”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政治小论文

政治论文高一

初三政治小论文

初一政治小论文

环保政治论文

政治思想工作论文

高中政治学生论文

怎么写政治论文

关于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500

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先声”(4)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