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生活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生活教育方面有关论文查重,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活教育及教育思想及生活即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进步教育家,1917年留美回国后,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认为以此可“推定国家的命运”,持“教育救国”论的思想.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1936年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教育救国的道路走上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积极推行国难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


如何写生活教育硕士小论文
播放:37129次 评论:4481人

[关 键 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

陶行知,原名文睿,安徽人.1910年秋进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学习,改名“知行”.1914年赴美国留学,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后,成了杜威的关门弟子.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1922年初,他被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2年底,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他任教育科主任.1923年,他辞去东南大学的职务,与朱其慧、晏阳初在北京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专任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运动.这时,他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可以“推定国家的命运”,幻想利用平民教育来“打通”贫富、贵贱的关系,从而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这种主张,无疑是一种“教育救国”的改良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他还经常在《新教育》上发表文章,批判旧传统教育,提出了改革教育的主张.

1926年,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提出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并在1927年春,与赵叔愚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他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起来的,并且在“晓庄”加以试验.1930年4月13日,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学校,陶行知因受到通缉而逃亡日本.

1931年春,陶行知回到上海,从事科学普及教育,提倡“科学下嫁运动”,创办了“自然科学园”.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主张把工场、学堂、社会打成一片.陶行知认为“中华民族的新生命是在工学团的种子里潜伏着”,“工学团是中华民族之救命圈”.1934年7月,陶行知发表了《行知行》的文章,正式改名为“行知”,以表示他坚信唯物主义认识论.

从1917年到1935年,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发展的前期阶段.他提倡鼓吹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三大运动,其思想基本上是属于“教育救国”论范畴的.毋庸讳言,这是由于受到杜威思想的影响.

陶行知提倡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学校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不仅在于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理论,还在于他当时就看到了中国革命要靠农民,喊出了“唤醒锄头来革命”、“革命成功靠锄头”的口号.为了唤醒农民起来革命,所以要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可以说,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高涨,这对陶行知有极大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号召“山海工学团”师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培养人才幼苗的育才学校,它成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圣地”和“沙漠里的绿洲”,蜚声中外.育才的教育实践,大大地丰富了“生活教育”理论,从而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从1936年后,陶行知教育思想进入了后期的发展阶段,由一个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论者,转变成为一个“国难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论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家.在政治实践上,他积极地参加抗日斗争,坚决站在人民大众一边,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坚持斗争直至1946年7月25日去世.他的死,“是中国人民又一次不可补偿的损失”.

二、提倡为大众服务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最大的心愿,是要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把文化科学知识从少数人手里拿来交给大众,使“整个民族现代化”.1920年夏,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时,就开办了暑期学校,亲自教居民、车夫、小商贩读书识字.在提倡平民教育运动时,他编写了《平民千字课》,举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学校,并到机关、工厂、商店、家庭、和尚庙乃至监狱里去教平民识字.1926年后,他又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他认为中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5%,爱中华民族,就得爱“中华民族中最多而最不幸之农人”.

1931至1935年间,他又发起了普及教育运动.他说:“反动派在那里提倡生产教育,我们今天最迫切要做的事是使生产的劳苦大众受教育,不是生产教育而是生产者受教育.”他说,普及教育就是把文化知识变成空气一样,普及于众生,人人都得呼吸,人人不可少.普及教育要城市与乡村同时并进,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打成一片”.他明确地把普及教育的目的同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联系起来,认为“这才是我们所要普及的教育”.更可贵的是,他还把普及教育和控制人口的增长联系起来,否则“一万年教育也不会普及”.他主张普及教育必须“劝导与强迫并行”,把普及教育与教育立法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很有远见的主张.

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是从当时社会实际出发的.旧中国,文盲占了总人口的90%以上,而在经费、师资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只能把普及教育的计划“建筑在极困难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专靠学校不行,要多种形式并举,要在学校之外,创造出一种较为自然的组织来补救,学校是文化的“旅馆”,只能暂住而不可久留.自学团、共学团、普及教育团、生活教育团、工学团“才是文化之活细胞”.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把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普及教育的目的同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争取民族的自由平等联系起来.

2.把普及教育和控制人口增长联系起来,否则“一万年教育也不会普及”.

3.把普及教育和教育立法联系起来,“劝导与强迫并行”.

4.普及教育应从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因陋就简,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

5.普及教育专靠学校不行,要多种形式并举.

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一个探索、创造、前进、发展的过程.从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而进入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民主教育等阶段,每一次的新探索,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并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而发展,沿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向前进.

三、提倡教育联系生活和劳动

陶行知竭力反对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认为传统的“老八股”教育是为教育而办教育,用“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的办法,把读书人引入“伪知识的圈套”,而成为废人.

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是“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传统教育是“叫人分利不生利”,“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为教育而教育.他指出:“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因此,他大力提倡生活教育,主张教育联系生活、联系劳动.后来他进一步主张“把农民变成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变成农民,最后变成统一分子”.同时,他也反对“

1 2 3

生活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政治学硕士

政治论文1000字

中学生政治论文

关于法律的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初中

初中思想政治论文

形式与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

高中生政治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