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幼儿园有关论文范例,与历史视角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幼儿园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历史视角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幼儿园及课程及学前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幼儿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百年发展史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陈鹤琴、张雪门为代表进行的关注儿童经验的课程改革;四五十年代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变革;八十年代重新关注儿童经验的综合课程改革.三次课程改革对儿童经验的关注呈现出一种“钟摆现象”.基于此,本文通过揭示不同时代背景下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对儿童经验的价值与独特性、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儿童经验与幼儿园课程关系的不同理解,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健康发展的路径.

【关 键 词】课程改革;幼儿园课程;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2-0002-04

【作者简介】林兰(1987-),女,河南信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对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经验的总结,从时间纬度上看,“回归”意味着对学前教育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关注儿童经验的课程进行回顾与分析;从空间纬度上看,“回归”又意味着将过去一个时间段中产生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在实践中给幼儿教育工作者以新的启发.

一、问题的提出

1903年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在湖北诞生,至今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纵观这百年的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学前课程的发展与变革是贯穿百年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1]我国学前课程经历了三次大的课程改革,分别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陈鹤琴、张雪门为代表,关注儿童经验的幼稚园课程改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模式,重视学科知识忽视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南京师范大学赵寄石教授为代表进行的幼儿园综合课程改革.通过对三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三次课程改革对儿童经验的态度呈现出一种“钟摆现象”――二三十年代推崇儿童经验、四五十年代忽视儿童经验、八十年代又回归儿童经验.课程改革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桥梁,而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史上出现的这种摆动现象不免引人深思.在政治原因之外,学理层面对儿童经验的独特性与价值、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幼儿园课程与儿童经验之间关系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仍显欠缺.这些都是理论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脉络

幼儿园课程的百年发展变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课程变革.每次课程改革都是建立在旧有课程基础之上的,不同时期的课程发展仍然保持了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由于受到所处历史时期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各个阶段课程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又是有所差别的.现以三次关键性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横坐标,以对儿童经验的态度发展为纵坐标,探索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脉络.

(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关注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五四”爱国运动之前,我国学前课程的发展以模仿、照搬日本学制为蓝本.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近代历史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中国的教育也开始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随着1919年杜威访华,欧美教育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以陈鹤琴和张雪门为代表的教育家们开始了本土化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改革,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中国化、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的实践

作为我国学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先驱者和奠基人,陈鹤琴针对当时国内课程严重脱离实际、流弊横行的社会现状,掀起了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人进行的幼稚园课程改革,创建了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教理论和实践体系.陈鹤琴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2]他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五指活动课程”是“活教育”课程理论的核心,该课程由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课程内容以一种整体的、相互贯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就好像人的手,虽有五指之分,但彼此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手掌.

陈鹤琴以“五指”形象做比,生动地说明了儿童经验过程的连续性、完整性.在大自然、大社会的环境背景下,以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点,课程所提供的经验能与儿童已有的经验不断产生联系,从而使得儿童在与课程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完整的经验.

2.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实践

张雪门在同一时期也创编了幼稚园的行为课程,其基本观点是,“幼稚园的课程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3]“这些经验不是零散的,也不是无序、不讲效益的自然经验,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活动让儿童获得的有益经验”[4].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远景,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行为课程”的内容包含了“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和“儿童的社会环境”;“行为课程”的实施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幼稚园的课程是一种具体的活动,自然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先有了生活,然后有教材的需要;不是有了教材,再去引起儿童生活作机械的反应.

历史视角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综上可见,行为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实际行动为中心,生活与行动是两项最基本的要素.正如张雪门所言,“课程未经行为的活动,其所得到的经验,不过是表面的、机械的,绝不是有机的融化”.

尽管陈鹤琴与张雪门身处中国南北两地,但从二人所主张的课程实践活动中体现了他们共同的课程观.“五指活动课程”与“行为课程”共同强调了儿童经验的价值,强调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来源是儿童生活,强调了幼儿园课程的最终归旨是保证幼儿获得完整经验、获得快乐健康的童年生活.这一阶段进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尽管存在不足,如课程的目标缺乏层次性,课程内容系统性、逻辑性不够,课程组织形式单一(只形成了一种课程模式――单元课程),但从中仍能看出一种崭新的儿童观和课程观正在中国萌芽和孕育.幼儿教育先驱者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些观念和实践对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忽视儿童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式公布实施的第一个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确立了幼儿园教育制度,幼儿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然而,由于这一时期特定的时代政治背景,陈鹤琴、张雪门等人关注儿童经验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成果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遭受了质疑和批判.

这一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学习苏联经验

1 2 3

幼儿园有关论文范例,与历史视角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初二政治小论文

政治论文怎么写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

政治论文1000字

地缘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初一政治小论文

政治哲学论文

初中政治论文怎么写

思想政治议论文

历史视角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