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生活德育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中国传统生活德育的五个基本实践理路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生活德育有关论文发表,关于中国传统生活德育的五个基本实践理路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活德育及道德教育及德育实践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活德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13]303从上面的逻辑推导中,我们可以看出祭祖敬宗的礼仪活动可以促进种族团结,进而爱民、爱国,乃至于有利于治国安邦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丧、祭、射、御、冠、婚、朝、聘,礼仪繁多,均有一定的德育价值,如婚礼让男女互爱、忠于爱情,冠礼让其意识到人生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增强行为的自律和责任感,因篇幅所限,仅选其要者祭礼论述.

其实,礼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已经渗透到日常活动,正如朱熹所说:“耳闻目见,无非是礼.”[14]不同的场所、不同的角色身份都有相应的礼,手、足、口、目等如何行动皆有规可依,“凡行容惕惕,庙中齐齐,朝廷济济翔翔.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13]278.

讲习礼仪,久之成习,久之成俗,人们行礼并不感觉约束难受,因为人人如此,代代如此.这就是一种习俗和教化的力量,通过礼俗教化,不仅使人文质彬彬,而且形成一定的道德自律.讲求礼仪,就讲究体面,羞耻之心就重,就耻于为非,“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2]12礼仪兴,道德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2]63-64.

礼外在表现为动作行为,其实质是调整人际关系,理顺社会秩序.生活化、日常化的礼,使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是一种礼仪的存在,在家重礼为教养,在校习礼为教育,在社会讲礼为教化,全方位的浸泡式的生活道德教育,无处不在,行动化,日常化,非常符合道德品德养成的规律.

乐是传统生活育德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和礼相辅相成,“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13]330“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13]329“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13]347“致乐以治心者也”[13]346,相对于礼的外部行为约束,乐则从内加强道德修养,进行心灵陶冶.乐有正邪之分,对人的道德情愫造成不同的影响:“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13]334-335“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13]341-342所以,对于作为一种教化工具的乐,要有所选择,取雅正之乐教民,对于淫邪之乐不仅禁,而且对制作者责以重刑,“作淫声,造异服,设伎奇器以荡上心者,杀”[15].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16]音乐通过“感于心”“化乎内“来陶冶人的情操,无形中塑造出人的品格.“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伸,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13]348雅正之乐可以广心志,端容貌,正行为.“圣人作为兆鼓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后钟磬琴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13]342合乎道德的音乐可以厘定社会秩序,使社会有序.“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13]334音乐可以善民心,化风俗,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

礼乐并用,内外兼修,进行品德的塑造,“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13]327“是故先王之制礼作乐也,非为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13]327正如梁漱溟所说:“在孔子便不是以干燥之教训给人的;他根本导人以一种生活,而借礼乐去条理情意.”[17]中国传统社会通过礼乐这种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完成社会教化.

二、小事上磨练,德育日常化

中国传统德育不耽于玄理大道,而是生活小事上磨练,具有日常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教育,无论官学、私塾还是书院都有制订学规、学则、须知的传统,规范学生日常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高尚的品德.中国最早的学规《弟子职》,郭沫若认为它是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则,讲学生入学、受业、事师之法,对晨起、上课、就餐、洒扫、执烛、就寝、切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非常细化,可操作性非常强.如晨起时,就如何洒扫、洗漱规定如下:“既拚盥漱,执事有恪,摄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彻盥,汛拚正席,先生乃坐.”[18]意思是晨起先清扫座位,然后再洗漱,做事要恭敬谨慎.轻提衣襟为先生摆设洗漱用具,先生此时正起.服侍先生洗漱完便撤下用具,又洒扫室屋摆好讲席,先生便开始坐入讲席.

南宋朱熹撰写的《童蒙须知》,开篇即为:“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19]371下文分五项详细开列了学童穿衣戴帽着履、言语应对、洒扫庭除、读书写作及其他日常行为的条例,涵盖了学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全部内容.作为蒙养之教的学规,求的是易知易为,切于日用,目的是养其德性,以“入于大贤君子之域”[19]376.朱熹撰写的另一个学规《白鹿书院揭示》,也是最为有名的书院学规,也把圣言大义包含在“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20]之中.

从日常小事入手培养学生品德,把大道、盛德化为洒扫应对、进退接物的日常行为,便于操作,而且符合道德形成的规律.“虽然这此学规、学则的某些内容带有时代局限性,但这种教育方式却是可取的”.[21]“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经过从小到大,从微至著的发展、积累过程.”[22]《周易》《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23]也如荀子所言“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4]有了日常小善的积累才能养成美德,道德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仅靠几次德育课、几次活动,不可能有多大成效,正如煤炭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木材,长期的地质运动.

三、从事教到理教,德育顺序依照生活的逻辑

生活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但是就个人的生活而言还是有逻辑可言的.就生活的复杂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越来越复杂,那么生活的逻辑就是由简单到复杂;就生活的参与度来看,童年时主要是适应生活,成年有为时则可以建构生活,那么生活的逻辑是由浅入深.与此相应,德育逻辑顺序也应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入.

《学记》说“学不躐等”[13]31,中国古代教育很早就注意到学习顺序的问题,为了实现有序的教育,传统教育把学校教育分段,一般分为小学、大学两段,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童给予不同的道德教育,尽管这种分段有所不同,但都照顾到了儿童生活的逻辑顺序.小学进行小节、小义的教育,大学进行大节、大义的教育;小学“知室家长幼之节”,大学“知朝廷君臣之礼”;小学进行“事教”,大学进行“理教”,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中国古代典籍中对此多有论述[25]:


本篇论文url: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344808.html

《大戴礼保傅》篇曰:“古者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

1 2 3 4 5

生活德育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中国传统生活德育的五个基本实践理路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政治学生论文

政治类论文

政治论文开头

政治学术论文

政治学硕士论文选题

政治论文翻译

关于政治论文

环保政治论文

政治学论文发表

国际政治论文

中国传统生活德育的五个基本实践理路(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