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政治— 范文

色彩美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看中国古代的色彩美学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色彩美学方面有关论文查重免费,关于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看中国古代的色彩美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色彩美学及色彩及阴阳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色彩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官方哲学和观念体系,它被历代君王专门用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而中国古代的色彩学,深奥繁复,大有学问.它铸造了浓郁的东方色彩文化特征,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与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华夏民族二千多年形成的色彩体系就是世界独特的五色体系,它与中国古人的色彩审美意识和阴阳五行息息相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奠定了我国古代的色彩美学思想基础.

关 键 词:阴阳五行哲学;色彩;五色观;审美意识

1追溯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起源

1.1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初期哲学思想.阴阳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五行出现在《尚书洪范》,两种概念都来自于很久以前民间流传,阴阳最初指日光

关于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看中国古代的色彩美学的毕业论文范文
色彩美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被思想家们借用来表示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力量以及相应的现象,进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阴阳两面构成的,并且由阴阳的对立斗争而形成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古代思想家把它们看作是构成万物的元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人墨客把两者合二为一形成新的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世界的所有物质都是在阴阳二气的推动下滋生,发展最后形成木、火、土、金、水世界上的五种基本物质.这五种物质组成万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滋生和制约,处在不断变化的运动中.


如何写色彩美学论文
播放:23956次 评论:6713人

1.2阴阳五行的文化背景

阴阳与五行是中国哲学史上两个很古老的哲学范畴,上古三代之前五行观念已形成.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哲学思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秦汉时期起,与儒家学说结合,被道教及神仙方士所吸取,因此调阴阳,顺四时,序五行成为社会十分普遍的思想.又被历代皇帝所用,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官方哲学和观念体系用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由于阴阳五行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而天命论又是封建世袭政权合法性的理论依据.因此,历代社会精英都肯定阴阳五行理论的正确性,而且认为是个“伟大”的理论形成了中国社会古往今来强大的社会传统文化势力.与阴阳五行相对应的是五色(青赤黄白黑)体系,中国古人的色彩审美观与五色学说息息相关,所以“五色观”作为一种审美理论影响深远,不仅深入宫廷,也深入民间,甚至用以解释和推测各朝代的兴衰更迭,人事的顺逆成败、命运的沉浮祸福,乃至诊疾治病,所以它在封建时期各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中国古代色彩美学的基石――五色观

2.1五色观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五色学说”起源于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对色彩的崇尚,萌芽于奴隶社会殷商时期.“五色学说”的成因基础是原始唯物观的“五行论”和“阴阳说”.中国传统民间色彩“五色观”的形成是继承远古人类对单色崇拜,结合中国人自己的宇宙观――“阴阳五行说”,并与构成世界的其他要素:季节、方位、五脏、五味、五气逐渐发展而来的.据史书《周礼》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这是目前我国最早关于“五色观”色彩理论的记载,由此也奠定了我国传统色彩的美学观念的形成.

何谓“五色”呢?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刘熙也曾在《释名》中谈及他的观点:“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

古代的五种基本色的分类:有彩色系(赤、黄、青)和无彩色系(黑、白)以及十种间色,说明古代中国人不但开拓了基本的色彩系统和原理,而且还掌握了调色和配色的基本方法,如《辞源》中记载“(五色)谓青、黄、赤、白、黑也.――古盖以此五者为主要之色.”西周时期,已经提出了“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正色即原色,它与间色和复色相对应,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青、黄、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

“五色说”作为“五行说”哲学轨道里的一个分支,一开始就与方位附会到了一起,在《周礼冬官画缋》里说:“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在传统色彩的五色体系中,遂将“红、黄、青(蓝绿)、白、黑”五色定为正色,又各以五行的各行作为一正色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土黄、金白、木青、火赤、水墨.东汉时期确立了“土居中央”的观点并突出了黄色在五色之间突出的地位,黄色作为远古五帝之中心之帝的象征,位居五行当中,象征大地的颜色.经隋唐至宋之后,被定为皇室专用的颜色.秦汉之际,随着宗教的发展,这个发展当然也包括了道教的逐渐成熟与佛教的白马驮经,五方的认识便转化为了五帝、五神的多神崇拜.即西是白帝,后称为白虎;东是青帝,也就是青龙;南是赤帝,也就是朱雀;北是黑帝,也就是玄武;中央是黄帝,也就是统筹一切的天子.

古人从色彩实践中发现五原色是色彩最基本的元素,是最纯正的颜色,必须从自然界中提取原料才能制作得来,其他任何色彩相混都不可能得到五色,而五色相混却可得到丰富的间色.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主观思维的提升和色彩观念的深入,逐渐衍生出:正色与间色、两仪之色、五行之色、五方之色、四季之色、四神之色、五色土和帝德之色等用色观念,形成了完整的中国“五色学说”理论和中国传统色彩体系.

2.2五行学说确立了五色美学原则

在中国古代的色彩学里,五行学说确立的五色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中国的五行学说,虽然是在战国时代整理成册并盛行起来的,但是,五色早在夏、商、周三代以前,便已成了崇尚色彩.从色彩学的角度看,五色早在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五色已成为广泛传播的审美标准.“五色体系”的确立标志着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色彩审美意识,已从原始观念的积淀中获得独立的审美意义.当时人们在色彩上追求“美而艳”(《左传》)和“目好之五色”(《荀子》),用五色规范了章服等级制度,创造出毫不含糊的色彩美学,纯度明朗、简单清晰的五个正色色调,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这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也是先进的观念,说明了中国社会美学的早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文化里,商周时期奴隶制等级制度和宗教礼仪非常严格的情况下,色彩用作是尊卑的标志,成为君王“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以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

2.3儒家思想对中国色彩观的影响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治”,重视伦理道德.儒家以“敬天事祖”“慎终追远”为由,大兴礼乐之举,从维护统治阶级权威利益出发,制定了一套生活法则,以规范人们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等一切行为方式.儒家色彩美学思想常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合一体.儒家色彩观从“礼”的规范出发,并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让人人恪守本分.《后汉书服志》也载

1 2

色彩美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看中国古代的色彩美学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

初二政治论文

国际政治论文

形式与政治论文

中学生政治论文

政治学硕士

初中政治论文题材

政治创新论文

政治论文题材

高中政治生活论文

政治 论文

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看中国古代的色彩美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