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关于社会学相关论文范文集,与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学及性别社会学及性别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20;顶破”土层的方式有:通过传统的“做积极分子”的方式和通过“亲属关系相助”的方式,但也有更多的新的路径,如“以能力胜出”、“新的家族路线”、“掌握机缘”,等等,而“出人头地”和因性别不平等的切身体验构成的“争气”成为其成功的动力源.这表明,中国农村改革虽然没有彻底改变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的二元划分和在价值观念上的等级序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男女两性在这两个领域的分布,妇女对农村公共生活的影响力在加大.[49]

对女性进入网络和网络进入女性这一双重过程的研究表明,网络特有的虚拟功能,满足了女性摆脱性别身份的负面体验的需求,并为女性提供了自行建设心理家园的可能.网络作为社会情境为人们提供了性别建构的心理空间.个体的自主性被网络这一特性激发出来,个体的需要被重新性别化了,对网络的评价也重新性别化了.网络屏蔽掉的性别被捡拾起来,由女性自己进行再建构.这一反性别刻板印象、性别社会态度的建构,使这些女性离不开自己的网站,网站成为这些女性与社会性别之间的保护带.[50](P149-181)对女性自主性的研究还有许多待开发的领域.

总之,30年来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它象一座宝库,仔细阅读会有惊喜的和令人启发的发现,虽然有些是事实的描述,那也是在挑战传统的叙述.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课题组编.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C].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

[2]吴小英.女性主义知识社会学素描[A].苏国勋主编,社会理论(第二缉)[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吴小英.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吴小英.当知识遭遇性别[J].社会学研究,2003,(1).

[5]佟新.女性的生活经验与女权主义认识论[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3).

[6]张宛丽.女性主义社会学方法论探析[J].浙江学刊,2003,(1).

[7]熊秉纯.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01,(5).

[8]孙立平.重建性别角色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4,(6).

[9]郑也夫.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J].社会学研究,1994,(2).

[10]李银河.“女人回家”问题之我见[J].社会学研究,1994,(6).

[11]王金玲.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研究:十五年来的建构与发展[J].社会学研究,2000,(1).

[12]金一虹.“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J].社会学研究,2006,(1).

[13]佟新.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中国家庭暴力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1).

[14]周华山.女性主义田野研究的方法学反思[J].社会学研究,2001,(5).

[15]胡玉坤.社会性别、族群与差异:妇女研究的新取向[J].中国学术,2004,(1).

[16]周华山.公厕的性别意义[J].妇女研究论丛,1999,(4).

[17]阮曾媛琪,熊跃根译.中国就业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8]沈海梅.国际NGO项目与云南妇女发展[J].思想战线,2007,(2).

[19]佟新,龙彦.反思与重构:对中国劳动性别分工研究的回顾[J].浙江学刊,2002,(4).

[20]金一虹.“男人生活”和“女人生活”――苏南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性别分工变化[A].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主流与边缘[C].三联书店,1998.

[21]潘毅.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和叛离[J].社会学研究,1999,(5).

[22]潘毅.阶级的失语与发声――中国打工妹研究的一种理论视角[J].开放时代,2005,(2).

[23]濮亚新.法律与习俗之间的性别因素――从性暴力个案看妇女权利的法律保障[A].谭琳,刘伯红主编.中国妇女研究十年[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4]朱玲.农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问题[J].经济研究,2000,(9).

[25]李小云,董强等.资产占有的性别不平等与贫困[J].妇女研究论丛,2006,(6).

[26]左际平,宋一青.农业女性化与夫妻平等[J].清华社会学评论[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7]左际平.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义务平等: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受[J].社会,2005,(1).

[28]郭于华.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J].中国社会科学,2003,(4).

[29]佟新.话语对社会性别的建构[J].浙江学刊,2003,(4).

[30]张李玺.角色期望的错位――婚姻冲突与两性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1]刘梦.中国婚姻暴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2]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3]]高小贤.“银花赛”: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的性别分工[J].社会学研究,2005,(4).

[34]蒋永萍.两种体制下的中国城市妇女就业[J].妇女研究论丛,2003,(1).

[35]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6]左际平.从多元视角分析中国城市的夫妻不平等[J].妇女研究论丛,2002,(1).

[37]郑丹丹.身体的社会型塑与性别象征[J].社会学研究,2007,(2).

[38]谭深.外来女工的安全与健康[A].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9]赵捷.健康与女权:妇女卫生保健的非医学模式思考[A].谭琳,刘伯红主编.中国妇女研究十年(1995-2005)[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0]高梦滔.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影响因素分析[A].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1]胡玉坤.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7,(5).

[42]佟新,濮亚新.研究城市妇女职业发展的理论框架[J].妇女研究论丛,2001,(3).

[43]周颜玲,凯瑟琳W伯海德.全球视野下的妇女、家庭和公共政策研究[A].周颜玲,凯瑟琳主编,王金玲等译.全球视角:妇女家庭与公共政策[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4]佟新.异化与抗争――中国女工工作史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5]朱健刚,谭凯.工作、权力与女性认同的建构――对广东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国白领女性的个案研究[J].清华社会学评论,2001,(1).

[46]李若建.女工:一个重生的社会阶层[J].社会学研究,2004,(4).

[47]金一虹.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妇女就业[J].妇女研究论丛,2000,(3).

[48]冯小双.转型社会中的保姆与雇主关系――以北京市个案为例[A].孟宪范主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C

1 2 3 4 5 6

关于社会学相关论文范文集,与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人文医学论文

关于口腔论文

护理学论文杂志

怎样发表护理论文

医药核心期刊目录

中医临床论文

护士护理

医学论文摘要写作

国外医学论文网站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5)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