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关于社会体育论文范文,与构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体育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构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体育及综合素质及户外运动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体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生理、医学、地理、气候、动植物、人文、社会学等诸多方面知识,结合社会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户外运动项目独特的知识技能及开展的形式、环境、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户外专业人才应主要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图2).

1)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知识.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2)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3)社会体育基础知识.如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经营等.4)社会体育知识技能.如武术、健美、球类、游泳等.5)户外运动基础知识.如户外运动学、户外运动心理学、户外食品卫生、户外法规概论等.6)户外运动知识技能.如山地户外、野外生存,、定向、拓展、攀岩、水上运动等.7)户外交叉学科知识.如动植物与环境学、地理与气象、旅游学、军事等.8)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地球科学概论、中国文化、音乐欣赏、服务礼仪、中国世界遗产等.9)现代科学知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英语等.10)体育科研知识.如体育统计学、科研方法、体育文献检索、统计学等.

2.3 课程体系构建

2.3.1

构建课程体系的构想

本着紧紧围绕户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全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方案》,户外运动专门人才的特殊职业素质要求和知识技术技能,户外市场需要和学科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及资金、场地器材、设施等几大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户外人才培养课程总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专业选修课程五个分体系组成(图3).

2.3.2 课程体系的内涵及目标

2.3.2.1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知识和现代科学、军事知识等10门必修课程;(表1)总学时数为544,占总学时比例为22.07%.另一部份是依托综合型大学丰富的学科门类优势,开设饮食文化、轻音乐欣赏、中国影视作品与原著欣赏等30余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课程,学生至少选修10个学分以上的公共选修课程方能毕业.通过通识课程教育体系,着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提升人文素质.

2.3.2.2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由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基础知识、户外运动基础知识和户外交叉学科的16门课程组成,(表2)共计576学时,占总学时数24%.该课程体系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广博的社会体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户外运动的专业基础知识.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yixue/010379926.html

2.3.2.3 专业主干课程体系 由户外运动知识技能及社会体育主干知识技能的17门课程组成,(表3)共计1000学时,占总学时数44.14%.本课程体系是户外运动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娴熟过硬的户外运动专项技能及社会体育运用较多的其它运动技能.

2.3.2.4 教学实践环节体系

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涵盖了、定向、野外生存、水上运动、山地户外等户外运动项目的野外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9项教学实践部分(表4),共计26周.户外项目的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利用寒暑假在野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基地有北京怀柔、黄梅停前、神农架林区、罗田薄刀峰、广水三潭、崇阳洪下、新洲道观河等).毕业实习则在学校、户外运动协会、户外俱乐部开展.教学实践体系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积累户外实践经验,培养户外专业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2.3.2.5 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户外运动的学科前沿知识,紧密结合市场和行业发展需求、行业管理规定等把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技术、现代科学知识的9门课程和中国协会举办的户外指导员、拓展师、攀岩教练员等户外职业技术培训资格认证纳入该课程体系(表5),加强学生的技术规范和职业意识形成.学生至少选修12个学分以上的专业选修课方为合格.

2.3.3 课程体系的特点 1)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构建课程体系,依据户外专业人才职业素质要求和知识结构设置具体课程.2)突出户外学科,创新设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户外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如户外运动学、户外运动心理学、专业英语、户外运动医学基础、户外食品卫生学、户外运动装备设计与使用、体育(户外)游戏、山地户外运动、野外生存、运动、攀岩运动、定向运动、水上运动、拓展运动、轮滑等.3)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教育,兼顾考虑学生爱好与个性发展.4)强调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体育能力,开设了多门体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运动训练课程,着重增强学生的体能及常规体育项目能力.5)注重教学实践环节,除设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劳动教育、军事训练等常规教学实践外,增加了5项专业主干课程的野外教学实践.6)将与户外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和户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纳入该课程体系.

2.4 搭建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培养是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环节.户外运动对专业人才素质具有特殊的要求,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实践,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和一定数量的经验累积,仅是课程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进行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必须创建课程以外的培养体系.搭建职业素质培养平台,让每位学生参与,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图4).

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平台由是学校牵线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策划、主办、参加的实践活动平台,旨在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进入此平台.主要方式为:学生节假日到户外俱乐部兼职,任职户外领队、教练、培训师等;二是承接的社会团体户外活动和拓展培训,由教师带领,学生承担具体的培训工作;三是组织学生担任普通学生野外生存课的助教工作;四是学生自己组织户外项目运动会,如拓展运动大赛、户外运动知识竞赛、校体育文化节、体育嘉年华等;五是参加户外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获得职业资格证;六是是参加学校与其他部门合办的户外活动,如中国协会的竞赛、四川节、青海节、河南户外培训J活动等,担任向导、教练、保护员等.

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直至毕业,围绕户外运动组织参与、户外、野外生存、拓展、攀岩等不同户外项目的实践工作,担任不同的角色,带领不同的社会群体,面对不同的环境,处理不同问题等将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与户外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户外技术技能,同时,通过组织活动的过程,锻炼提高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交流沟通、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培养责任心、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积累户外实践经验,强化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培养创新性、实践性、高素质的户外专业人才创造了条件.

2.5 构建“5+1”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专业特色,构建新颖模式,搭建素质平台,培养户外人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4a实践探索,多次对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修改和完善,“5+1”的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形成.即:由课程体系的5个部分和一个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共同组成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在时间安排上,大学一年级主要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大学二年级开始进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利用寒暑假进行户外运动项目的教学实践,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平台培养,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担任兼职、助教;策划举办户外活动;进行户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这样以课程学习为主线,实践活动紧相连,通过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素质、广博知识、精深技术和实践能力.同时,运用综合素质、职业素质培养平台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加强学生户外理念和服务意识,积累户外经验.边学习边实践,形成以学习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实践能力主导,突出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知识技能学习、实践能力锻炼与综合素质、职业素质培养并行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多层次、综合性的“5+1”开放式户外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2.6 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户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相结合,构成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实用性高素质专业人才.

2.6.1

贯彻教学质量工程,进行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 办学之初,我国户外运动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没有教材,结合“教学质量工程”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攻关和教材建设.近4a,承担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包括《山地户外运动》、《攀岩运动》、《定向运动》、《登山运动》、《户外游戏》等专业教材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课程建设上,积极创建精品课程,2008年,《户外运动》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

1 2 3

关于社会体育论文范文,与构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手足口病护理ppt

冠心病个案护理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英文论文

脑梗塞护理措施

医学影像核心期刊

护理论文致谢词

医生论文

中医内科护理论文

优质护理服务好处

中医类期刊

构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