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医学— 范文

关于大学体育相关论文范例,与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的新动向与基本理问题的视角转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体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的新动向与基本理问题的视角转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体育及学校体育及体育学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体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调查访谈法、定性分析法,研究了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的发展动向和基本理论研究的现状,认为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表现出如下四个新的主要动向:1)“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统领下的大学体育课程呈现“多目标、多思想、多内容、多形式、多变化”的特征;2)大学竞技体育在新的起点上重新担负起了为国家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任务;3)体育学科被纳入大学学科建设轨道,成为中国体育学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4)大学社区体育成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进程中的重要阵地.同时认为,当代大学体育实践已经整体超越传统大学体育理论视阈,其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视角从“狭义”到“广义”转移初现端倪,急需进一步研究,以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大学体育;大学体育基本理论问题;大学体育课程;大学竞技体育;大学体育学科;大学社区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50-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就处在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或社会转型)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对许多事物或现象的传统思想观念和理论认识,都受到欣欣向荣的改革现实的强烈冲击,使我们不得不转移视角去重新审视和确认这些事物和现象,大学体育就是其中的一例.

在过去十多年中,我国大学体育已做了许多改革,试图努力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新时期对我国大学体育提出的问题,不是在原有办学模式的框架中修修补补所能解决的,我国大学体育正面临着一次结构性和功能性的巨大转折,如何正确地把握改革方向,已经成为当代我国大学体育不容回避的问题,其中理论创新更是迫在眉睫.

为了给理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材料和咨询有关专家,以及累计2个月余的(2007年1月-4月间)对北京、湖南两省(市)74所本科以上普通高校体育的实地调查和54位体育部主要负责人的访谈,对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的发展动向和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现状作了比较深入的定性分析.

1当代中国普通高校体育实践的新动向

1.1“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统领下的大学体育课程呈现“多目标、多思想、多内容、多形式、多变化”的特征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学者据此分析认为:“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目的之所在.”[1]“高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则属于国家意志,二则它满足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

作为政府主导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得到学界认同的“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成为两种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的主流思想,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体现了学校体育(高校体育)正逐渐由国家需要的社会本位向个人需要的个人本位的方向转变,表明了学校体育向自己本质的回归,体现了对人的关怀.”[2]这两种指导思想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对大学体育改革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这里的大学体育主要指的是面向普通学生的体育教育,这种教育又集中体现在大学体育课程上.

实践中,大学体育课程也相应发生很大的变化,如:1)减少体育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增加学生喜爱的选修内容.南京理工大学从1997年起取消必修基础课,开设有20多个运动项目供学生选修,北京大学开设了30多门,清华大学则开设近60门体育选修课;2)延长学习年限,如清华将体育课由2年延长至3~4年,更多的学校选择在学生整个求学阶段(包括研究生阶段)开设选修课,规定学分,让学生自主选项上课;3)加强体育理论课程的开设,北京大学从2002年起开设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奥林匹克文化”同选课和“棋类项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体育课中安排“体育健康”理论讲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设人体工程课等;4)与休闲社会相适应,高校体育课程娱乐化、生活化成为一种趋势.武汉理工大学开设了

关于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的新动向与基本理问题的视角转移的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大学体育相关论文范例
航海健身与生存课,清华大学开设高年级与研究生的“轻体育课程”,北京大学等学校开设了素质拓展课、攀岩课和户外生存课,登山、保龄球和高尔夫等过去不敢企及的课程项目在不少高校已经出现;5)体育俱乐部式教学,即选项课教学成为一种流行的组织形式.如包括清华、北京等大学实施“完全开放式教学改革”,让学生网上选择体育课程和任课教师;.深圳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课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开设竞技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保健类(保健体育、心理健康、智益功等)、娱乐类(桥牌、台球、保龄球等)共23个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学生凭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大连理工大学开设了7个俱乐部,19个体育项目;6)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如北京航空大学、北京大学都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明确的学分规定,北京林业大学采用了“打卡制”,清华大学则采用贯穿全年的“马约翰杯”课外体育活动竞赛制度[3].

虽然最终“什么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还在争论与思考之中,改革还在继续,但是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结合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相对于传统的“体质”或“技能”教育思想下,内容与形式均较为单一且统一的大学体育课程而言,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正呈现出“多目标、多思想、多内容、多形式、多变化”的特征.

1.2大学体育在新的起点上重新担负起了为国家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任务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历史与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20世纪50到60年代早期的实践己经证明了高等院校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基地,如浙江大学姚天白回忆:“50到60年代初,全国各地中学生中较优秀的体育尖子大批考入浙大,当时我校各项体育运动水平都是相当高的.女子自由体操达到运动健将标准,男篮、男排、足球和田径等某些单项同省队的水平相差无几.男排与来访的印尼国家排球队比赛,打满五局才分出胜负.从全国看,破旧中国纪录创新中国纪录的选手中,来自高等院校的占90%以上,当时还未建立专业队,那时的运动员才真正是业余性质的,水平都很高.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后,国家和省市相继成立专业运动队,建立起“三级训练”体制.训练水平与专业队的差距拉大,合适生源的匮乏等原因,使高校体育逐渐与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脱离,不再担任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

我国普通高校比较大规模地重新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活动可以追溯到1985年底到1986年初原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在山东掖县召开的全国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确定了1986年底下发的《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框架,1987年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始通过一定的特殊政策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当年有51所普通高校成为教育部审批的试办高校.至2006年初,全国235所高校被教育部确认为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学校,占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数的33.2%,层次结构与地区分布日渐丰富与平衡.

大学重新举办高水平运动队不仅从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成绩也令人瞩目,比如北航男排打进职业联赛(2004年),北理工男足冲进“中甲”(2006年),“大超”赛队员谢立彬入选国家男子篮球队(2006年),都给人

1 2 3 4

关于大学体育相关论文范例,与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的新动向与基本理问题的视角转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医学论文出版社

医学影像学技术论文

医学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比较容易发表的医学核心期刊

护理职称论文

护理技术论文

医学sci核心期刊

护理中专毕业论文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国家级医学论文目录

doc下载 下载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实践的新动向与基本理问题的视角转移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