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艺术— 范文

关于新闻传播方面论文范文,与在团结协作中新闻传播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闻传播方面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在团结协作中新闻传播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闻传播及新闻学及中文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闻传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邱沛篁的身上有着典型巴渝人的性格:热情爽直,豁达勤勉,人情味重.作为中国西部新闻传播教育重镇的开拓者与创始人,邱沛篁的学术履历几乎映射了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一路风尘.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实务能力,开阔的办学思路,强烈的协作精神,邱沛篁的个人学术风格与川大新闻传播教育的优良传统相得益彰、水乳交融,难怪有人说他是“西部新闻界的传奇”“新闻教育的永动机”.

从未满17岁就考入梦寐以求的天府名校,到提前毕业留任校报记者、编辑;从积极参与母校新闻专业的筹建,到历任专业副主任、主任、新闻学院院长;从当年东进复旦虚心取经的进修生,到如今弟子云集、桃李天下的知名博导;从打通产、学、研、政,成立新闻学咨询委员会,探索“请进来,走出去”的新闻教育模式,到加强省内院系合作,创立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以及四川省老教授协会新闻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等邱沛篁的名字始终与四川大学这座德渥群芳的巍巍学府紧密相连.岷峨挺秀,锦水含章,这里既是他一生耕耘的事业乐土,更是他起步追梦的精神家园.

在团结协作中新闻传播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传播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7岁圆梦川大”

1939年的初冬,邱沛篁出生在重庆市海棠溪,“我的父亲最早做过药材生意,书法很好,小时候领了新书用白色厚纸把封面包起来就交给父亲,让他帮我们写书名.我上面有4个姐姐,我是家里年纪最小的.我大姐在重庆,今年已经91岁了;二姐在山东东营的胜利油田当干部;三姐在军事科学院做医生;四姐比我大一岁,后来去了新疆八一农学院学农”.因为与四姐年龄相近的缘故,邱沛篁4岁多时就被父母安排与四姐一同上小学.“父母一是希望我早点上学,二是跟姐姐一起上学可以方便照顾我.我和姐姐一起上的小学和初中,都是走读.初中时从南岸三公里鲤鱼湾山坡上我的家,走到位于罗家坝半山腰的十七中学,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每天来回走两趟,虽然比较辛苦,倒也十分愉快.”

1953年7月,从重庆市南岸区第十七中学初中毕业后,邱沛篁又顺利考取了重庆市第七中学.“重庆七中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著名中学,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年高中生活.能够从十七中考入重庆七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记得录取名单都是在当时重庆最大的报纸上公布的”,这段过往令邱沛篁兴奋不已.正是这所始建于1758年的百年名校,为邱沛篁奠定了扎实的人文基础,打开了启蒙之门,邱沛篁日后优异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达天赋,也是在这里初试锋芒、崭露头角.

“跨进七中,我很快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确名不虚传,体会到了它优良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学校坐落在沙坪坝嘉陵江畔,有宽阔的操场、整洁的教学楼和幽静的校园.同学们常在树下背英语生词、诵唐诗宋词,琅琅书声回荡在花丛树间,校园显得神圣、安宁.”重庆七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给了邱沛篁很深的印象:“记得当时每周举行一次全校学生的周会,听校长陈祚璜、冯泽生作报告.从国际国内形势、学校的任务与发展、学生品德修养,到要爱护学校一草一木、不要随地吐痰等都讲到了.虽然每次报告不到一个钟头,却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受益很大.”不仅如此,邱沛篁的文学志趣也在这里得到了锻炼:“我所在的卅七级一班成立了一个文学兴趣小组,几个人在一起办了名为《十月》的墙报,不定期地出版,张贴在教室外面的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大家又是采写、又是画画、又是编排,忙得很有乐趣.高中毕业前,我写了一篇将近5000字的《黄山游记》,描写了我在假期回到家后与朋友一起登重庆市南岸黄山时所领略到的雾重庆、雾黄山的美妙感受.后来这篇文章刊载在墙报《十月》的显著位置上,当时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高中三年,对邱沛篁影响颇深的,还有重庆七中的老师们,而这其中最令他感念不已的,便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许怀玉.“许怀玉老师高瘦的身材,净白的脸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讲语文课声音高昂,激情洋溢,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我很喜欢.”正是在许老师的建议下,邱沛篁为自己做了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高中毕业前夕,许老师在学校大操场上与同学们谈心,亲切地问我打算考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他评价我善于讲演、爱好写作,于是明确地建议我把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我采纳了老师的意见,并且夜以继日地积极准备高考.不久,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就这样,1956年的秋天,邱沛篁以第一志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四川大学中文系,成为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我就是喜欢中文,就是想上川大,当我第一次坐上火车,离开家乡,奔向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时候,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激动和喜悦.”

在川大求学的几年中,邱沛篁一如既往地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求学问教.“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教诲和指点,像张默生、曾君一、陈志宪、杨明照、华沈之、石璞、周菊吾,等等,受到了他们功底深厚的学识和严谨治学精神的熏陶.我们几个同学还成立了课余文艺评论小组,成了省、市报刊的积极作者.母校四年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师恩及同学间的友情永远美好而难忘.”

愉快、难忘、兴奋、高兴、激动、喜悦、美好,这些形容词似乎与那个物质贫乏、生活拮据的20世纪50年代相去甚远,但正是它们成了邱沛篁回忆过往时闪现最频繁的词语.家庭的精心呵护、良好的教育基础、顺利的学业之路、常伴左右的良师益友,邱沛篁潜藏却浓重的浪漫情怀在这些成长背景下逐渐化作了乐天达观的性格与主动热情的处世方式,这位当年满怀憧憬走出山城的少年正一步步地朝着他的人生舞台越走越近.

“我在校报工作了19年”

1960年,邱沛篁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提前毕业,被分配到了四川大学校报担任记者、编辑.“我是提前毕业的,我们那一届的本科学制改为五年,因为上一届还是四年学制,所以到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就出现了没有毕业生的情况.而学校那时候又需要干部,所以就选择了一些优秀的本科生提前毕业.这在我们那时被称为‘吃青’.”邱沛篁接着说,“我们当时不兴个人选择,是学校决定把我留下来的.当时提前毕业的包括我一共有三个学生,我留在了学校党委宣传部,另外一位同学到了成都日报,还有一位同学去了省文联.”就这样,21岁的邱沛篁开始了真正的职业采编人生,从1960年留任到1979年调离,校报工作的经历为他其后的学术生涯做了重要的铺垫.“我在校报工作了19年,校报可以说成了我另一个更加丰富的大学校与课堂.第一,在校报编辑工作中,我深刻地学习与体会到从事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第二,在校报采访工作中,我有幸采访了校内外许多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和普通师生员工,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第三,在校报工作中,我们还承担了对外报道和宣传川大的任务,在校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对外报道组,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而得到了更多的新闻业务学习机会;第四,校报工作使我与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的同志们结下了深厚

1 2 3 4

关于新闻传播方面论文范文,与在团结协作中新闻传播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艺术生毕业论文

音乐研究生毕业论文

艺术类本科论文

幼儿园音乐游戏论文

体育与健康论文

体育专业考研

论文体育与健康

体育核心期刊

体育美学论文

高校体育论文题目

在团结协作中新闻传播教育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