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艺术— 范文

关于学术期刊类论文范例,与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学术期刊类论文答辩,关于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术期刊及学报及编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术期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对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表现进行例举,并分析了产生主体性消解现象的原因,认为学报的边缘化、竞争激励体制的缺失和办刊宗旨的异化是导致编辑丧失主观能动性的主要原因,指出需要从高校的管理体制、学报建设的质量把握和个人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入手,重新构建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

[关 键 词]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消解重建

[中图分类号]G2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69-02

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是指高校学报的编辑人员在编辑出版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编辑意识主体性的积极、正面的发挥可以促进学术期刊的建设工作,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一些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在不同程度被消解,不仅影响了编辑人员本身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素质,也对学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试图对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消解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实现学术期刊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消解的表现

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使其对本职工作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明显下降,逐渐形成只求应付完成分内工作,不求创新、安于现状的心态,逞论学报的建设和发展.

学报的稿源渠道一般有作者主动投稿、编辑主动约稿、策划专题征稿等多种形式,约稿和策划征稿都需要编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性地策划学术选题或研究方向,积极主动与外界联系约征稿件.而现实中,有一些编辑误以为自己依托高校学报这样的高端科研平台,稿件源源不绝,可以无需自己辛苦,坐等稿件上门,至于刊物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稿件则不在思考范围之内.满足于已有的期刊发展模式,缺乏策划组稿意识,有什么稿件就用什么稿件,这样一来,难免产生栏目失衡、质量平庸、缺乏创新、毫无特色等弊病,使得学报在学术期刊的市场大潮中丧失竞争力.

主体性的消解还使得编辑对职业素养缺乏重视,一些编辑认为自己只需按时完成本职工作即可,对完成的程度则是只要没有差错即可,太高的标准是达不到也无需达到的.因此他们对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进修都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这种惰性思维不仅拖累了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也从客观上阻碍了学报的发展建设.


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的撰写
播放:23111次 评论:3724人

二、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消解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使得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被日渐消解?笔者认为,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缺失,除了自身素质偏低、观念陈旧外,还受到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学报边缘化

学报的边缘化主要体现在地位边缘化和管理机制边缘化两个方面.

1.学报的地位边缘化.虽然随着高校职能的不断深化改革,大部分高校都已将学报编辑部独立出来,但依然还有部分高校延续着旧有的机构设置,这种依附关系混淆了学报编辑部的工作性质,影响了编辑出版独立权的行使,对学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由于学报早期的办刊宗旨更多地被界定为“展示本校学术科研成果的平台”,即使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学报已经呈现多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外向办刊宗旨,但以往的固有思维却难以在一时之间改变.一些学报部门虽然获得了独立的部门归属,但在学校内部并未能够引起领导、教师的足够重视,大家仍将其视为“服务性部门”而非“学术性部门”,这种身份的错误定位使得编辑人员在整个高校系统中往往“低人一等”,从根本上打击了编辑的工作热情.

2.管理机制边缘化.由于历史原因,现在部分高校学报的上层管理人员存在由非编辑出版专业人士担任的情况,虽然跨学科的人才配置可能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新的火花,但不能忽视的是,由于非专业的上级缺乏编辑工作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他们有可能在工作布置上偏离重点,否定普通编辑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这些都会导致编辑失去工作热情和创新动力,久而久之,编辑会认为专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不重要,而只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的既定任务.

(二)缺少竞争及激励机制

1.职称晋升难.学报编辑虽然属于出版系统,但在职称的评定上却身处劣势.对学报编辑而言,高校在职称评定上没有自主权,需要由新闻出版系统评定,但此前却仍需要经由学校推选,也就是说,学报编辑需要经过两道关口方可进入职称评定系统流程中.在学校推举过程中,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以教师系列为主给予较多指标名额,而编辑出版系列则与其他教辅行政系列共同竞争相对较少的名额指标.编辑人员的职称评审条件相比教师系列严苛,与其他教辅系列相比也要更高,在随后进入新闻出版系统的评定时,还需要与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广播电视台的媒体人员共同竞争,在现行的评审条件中,更多的条款适用于社会媒体人员,而以创造学术价值为主的学报编辑人员竞争力相对较弱,尽管编辑人员付出了努力,收获却十分艰辛.学报编辑职称难以评聘,晋升动力不足,难免导致其工作消极懈怠,影响主体性的发挥.


本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yishu/04021709.html

2.经济待遇低.目前,大部分学报的管理运作主要依托学校划拨的经费维持,由于学校对学报没有硬性的管理指标要求,作为学校的边缘部门,在官僚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只要能够按时出刊、不出政治性错误就算完成工作任务,编辑没有绩效工资或经费奖金等经济奖励,而且学报编辑在高校属于教辅系列,与教师、科研系列相比,不仅职称评定待遇低,工资待遇也要低人一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奖励机制,编辑只需保证正常出版即可,无需考虑选题策划、学术质量、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等问题,得过且过的心理滋生蔓延,主体性日渐衰退.

(三)办刊宗旨异化

关于学报的办刊宗旨,历年来学者的探讨颇多,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学报旨在向国内外展示、宣传学校科研成果和综合学术实力,以此引导学术研究的潮流,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整体科研学术水平,亦即有学者提出的“办学报就是办学校”.笔者认为,科研成果和学术实力的展示绝不仅仅局限于本校范围,而是要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在符合自身刊物特色的基础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一所院校厚德博学、兼容并包的治学态度,也是符合办刊就是“办学校”的思想的.然而,这一办刊宗旨却往往被曲解“为学校服务”,认为学报应该只刊登或多刊登校内老师的稿件,不管稿件质量如何,甚至连领导的会议讲话和教师的经验报告都可以刊登,学报成了大杂烩,学术质量不断下降,不仅阻断了校外优秀的稿件,甚至校内的好稿件也向外流失,学报为了维持正常运作,只好不断降低标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编辑彻底失去职业目标.而与之形成极端对立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学报编辑不满于杯水车薪,试图将学报变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盲目增加刊期、页码,收取高昂版面费,罔顾稿件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把学报引入歧途,连职业素养都丢弃,更何谈主体性.

三、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重构

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成为制约学报质量的一大瓶颈,对学报的发展和编辑的成长都有极大的危害,面对这种严峻挑战,高校应从管理体制入手,加强对学报的重视,激发编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树学报的学术品牌和社会影响力.

坚持学术性

学报的本质属性是天然的“学术性”,作为学术型部门,传统的官僚组织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并满足其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解决学报编辑的意识主体性消解问题,必须重新建构学报编辑部的学术性管理.首先应明确学报是学校的重要科研部门,不仅肩负着展示学校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任务,同时也是社会科学文化发展௚

1 2

关于学术期刊类论文范例,与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

自制体育器材论文

体育学科论文

当代体育科技

体育小论文

在职艺术硕士辅导

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

体育生论文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体育游戏论文

美术论文发表

学报编辑意识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