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艺术— 范文

关于历史学相关论文范本,与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述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历史学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述评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历史学及艺术学及电影艺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历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目前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的研究现状为,角度不够多元化,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屠杀影像史的梳理、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观念的衍变、南京大屠杀影像的创作手法三方面,并且研究成果不多,多为宏观探讨之作.作为重要的历史学和影视艺术学跨学科命题,在历史本相与影像叙事话语对历史的建构、影像中批判与反思精神的探讨以及主题、情节、人物、艺术手法上的探索等方面,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的研究有着更为深入和多元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影视史学;艺术手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历史记载称“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之后的七十多年间,为了证明、记录或者反思历史,国内外不少影视创作者选择了“南京大屠杀”作为影像表现的题材,同时理论界对此也有关注,南京大屠杀影像生产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屠杀影像史的梳理、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观念的衍变、南京大屠杀影像的创作手法三方面.

(一)南京大屠杀影像史的梳理

目前国内对于南京大屠杀影像史的梳理主要出现在高校硕士论文里,检索中最早的相关论文为南京师范大学陈晓红发表于2008年的硕士论文《影像生产与集体记忆》,论文涉及的国内影像包括《屠城血证》(1987)、《南京1937》(1995)、《黑太阳·南京大屠杀》(1995)、《五月八月》(2002)四部影片,西方影像包括《南京暴行纪实》(1938)、《南京梦魇》(2005)、《南京》(2007)三部影片.其后山东师范大学隋志强发表于2009年的硕士论文《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叙事学研究》以直接表现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包括《屠城血证》(1987)、《南京1937》(1995)、《黑太阳·南京大屠杀》(1995)、《五月八月》(2002)、《栖霞寺1937》(2004)、《黄石的孩子》(2008)六部影片.2010年福建师范大学吴婷的硕士论文《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在故事片部分除了上述六部影片,增加了2009年公映的《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纪录电影部分也进行了补充,包括《南京大屠杀》(1992)、《以天皇的名义》(1995)、《南京梦魇》(2005)、《南京》(2007)、《张纯如——南京大屠杀》(2007)、《南京真相》(2008)、《南京——被割裂的记忆》(2009)七部纪录电影,尤需注意的是最后两部——《南京真相》和《南京——被割裂的记忆》均为日本作品,但由于缺乏视频资料,文中并未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2011年重庆大学袁海燕的硕士论文《历史叙事与影像观念:南京大屠杀电影的话语建构》除了上述故事片,将部分内容涉及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东京审判》(2006)也纳入到考察范围内.

综上所述,对于南京大屠杀影像史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缺憾,一是集中于故事电影与纪录电影,未将电视纪录片纳入考察范围,实际上由于制作和传播的便捷,中日双方电视机构围绕中日战争都制作了为数

关于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述评的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历史学相关论文范本
不少的电视纪录片.中方此类节目主要集中于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凤凰卫视、阳光卫视等,同样日本每年也会推出二战纪念节目.以NHK为例,2006年播出的电视纪录片《中日战争扩大化的真相》即讲述了1937年中国和日本进入全面战争的过程,并论及南京大屠杀的始末.这些纷繁的电视镜头背后呈现的是各种相异的立场,也塑造着公众对于战争的认知,应该成为研究的对象.

缺憾之二在于,研究的开展集中于以南京大屠杀为直接表现题材的影像,此标准直接限制了研究的范围,因此涉及的日方作品只有《南京真相》和《南京——被割裂的记忆》两部.而实际上另外一些作品如《东京审判》(高群书)、《东京裁判》(小林正树)、《靖国神社》(李缨)、《对靖国问题的思考》(NHK)、《靖国神社——不为人知的攻防战》(NHK)、《日本人眼中的侵华战争》(松崎启次),等等,它们并非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但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叙述密切相关,也应作为参考对象进入研究的视野.

(二)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观念的衍变

国内学者在大屠杀影像领域的研究首先开启于对犹太大屠杀影像生产的关注.2007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炎所著的《奥斯威辛之后——犹太大屠杀记忆的影像生产》,专著借助对若干犹太大屠杀题材电影的文本分析,研究影像背后的社会意识形态.王炎的研究被认为是在华语世界的文化研究中首先开始了这个重要的议题.此外,《电影艺术》2009年第4期刊登了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洋副教授《大屠杀的目光伦理——西方电影的大屠杀话语及其困境》,文章分析了大屠杀的话语背景及其在西方电影中的建构过程,将大屠杀话语在电影史上的建立用三部影片划分为三个时期:以阿兰·雷乃的《夜与雾》为代表的启示时期,以《浩劫》为代表的反思时期和以《辛德勒的名单》为代表的表现时期.

王炎与李洋对犹太大屠杀影像生产的研究无疑具有启发意义.侯夏雯在《话语的困境——南京大屠杀相关影片的叙事策略》一文中沿袭了李洋的划分,将南京大屠杀话语在电影史上的建构划分为以《屠城血证》(1987)为代表的启示时期,以《五月八月》(2002)为代表的反思时期和以《拉贝日记》(2009)为代表的表现时期.

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隋志强发表的硕士论文《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叙事学研究》用叙事学的方式详尽分析了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叙事角色、叙事模式、叙事视点和叙事空间,提出了南京大屠杀电影的三种叙事模式——受害模式(国内南京大屠杀电影的主流模式),夺宝/互宝模式(商业电影的常见模式),拯救模式(西方大屠杀电影的经典模式).并指出这三种叙事模式的选择和运用,背后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心理、中日关系政治话语、电影叙事机制、南京大屠杀学术研究等“深层结构”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观念的衍变上,此篇文章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三)南京大屠杀影像创作手法的研究

《电影艺术》2009年第4期刊登了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严前海的《屠杀与屠城:叙事的战争如何取胜》,文中作者对几部经典犹太大屠杀题材电影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后屠杀”叙事,并总结其叙事特征:(1)去屠杀场面的中心化,即不再以屠杀行为作为故事和叙事的中心;(2)以屠杀为背景,更专注于人物的心理及反思;(3)叙事风格的轻盈,即作品风格不再是单一的严肃、庄重,而是如《美丽人生》等影片在可能的情境下使叙事更加轻快.此后,《文艺研究》2010年第1期刊登了严前海教授的另一篇文章——《欧美与中国电影中的“后屠杀”叙事》,此文呼吁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像创作也应开启一条全新&#

1 2 3

关于历史学相关论文范本,与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述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

体育篮球

大学艺术鉴赏论文

学校竞技体育

声乐艺术论文

学校体育学论文

成人美术本科

初中美术学科论文

体育舞蹈种类

美术毕业论文

体育论文格式

南京大屠杀影像叙事述评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