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世界文学方面论文例文,与阿兰·罗伯―格里耶在中国的接受与反思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世界文学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阿兰·罗伯―格里耶在中国的接受与反思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世界文学及文艺理论及外国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世界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介绍还扩展到大众期刊,如新闻类刊物:《新世纪周刊》《经济观察报》《南方人物周刊》;读书类期刊《书屋》《名作欣赏》;电影类期刊《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等,这说明中国对罗伯-格里耶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学术界,而是走进大众传媒,进入了更广泛的公众视野.

三、问题与反思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对罗伯-格里耶的研究已走过半个世纪,研究从60年代翻译国外对其的文学评论、批判性的“编者按”,到80年代逐步厘清

罗伯-格里耶创作与新小说派的联系,强调其流派特征,再到90年代开始重视将其作为独立作家进行研究,我国逐渐形成了对罗伯-格里耶研究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如果将中国的研究与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对罗伯-格里耶的研究相比,我国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罗伯-格里耶早期的作品上,对其中后期作品大多还没有专文评介.研究角度也多集中于对具体小说的文学批评,对文学理念和创作观的批评以及对他和新小说的总体综述存在较多重复.

其次,我国对罗伯-格里耶电影的研究明显不足.西方学界将罗伯-格里耶界定为小说家和电影大师,甚至许多年轻人先知道他的电影,之后才知道他的小说.作为导演,罗伯-格里耶共指导过10部电影,其中5部他同时兼做编剧.罗伯-格里耶在法国《读书》杂志的访问中曾说道:“我的小说算不上畅销,《幽会的房子》在出版当年应该卖出了三四万册,而我的电影,曾在两个月期间,在巴黎一地就有十五万人次的观众.”{5}在他看来小说和电影是相通的,他的小说是电影化的小说,他的电影是小说化的电影.我国对其电影研究的不足必将妨碍对其艺术世界的总体把握.


大学世界文学论文怎么写
播放:30220次 评论:5019人

再次,我国对罗伯-格里耶翻译作品的研究涉猎很少.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专门的翻译研究和译本比较研究,仅仅只是在综述性文章中一带而过.另外,法国新小说与新浪潮电影对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究竟有多大影响,二者的关系如何,却鲜有论述.

针对以上不足,我国有关罗伯-格里耶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

1.与其他“新小说派”代表人物的比较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罗伯-格里耶的研究大多是对其的独立研究,与其他三位“新小说派”代表人物――克洛德西蒙、娜塔丽萨洛特与米歇尔布托尔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我国对这三位同样是“新小说派”重要代表人物的译介少得可怜,这与对罗伯-格里耶的翻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中国对于“新小说派”研究的不均衡使得对新小说的总体认识有失全面.未来可期待有关对“新小说派R

关于阿兰·罗伯―格里耶在中国的接受与反思的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世界文学方面论文例文
21;作家的整体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更多成果.

2.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电影的影响研究罗伯-

格里耶的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被中国读者热捧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与需求相吻合.当时中国文学、中国电影正处于迷茫期,期待找到突破口与新阵地,中国先锋文学、实验文学与法国新小说的关系,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等第五六代导演的作品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关系均值得研究.

3.电影研究虽然国内对罗伯-格里耶的剧本有部分翻译,但由于他的电影大多有色情镜头,因此在我国仅仅有过小范围的点映,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对罗伯-格里耶电影的研究.因此,对罗伯-格里耶电影及其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研究存在很大空间.

4.大众传媒研究罗伯-格里耶曾分别在1988

年、1998年和2005年三次访华,尤其是后两次,我国媒体进行了大量跟踪报道.1998年罗伯-格里耶出席《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首发仪式标志着罗伯-格里耶市场营销的开始.大众媒体对他的报道大幅增加,影响力和受众面扩大,使得罗伯-格里耶在大众读者中的知名度大大增加.2005年“中法文化年”间罗伯-格里耶受邀访华并获得图书展“特别贡献奖”.2008年

罗伯-格里耶去世,国内出现了近50篇纪念性文章.如若对大众媒体的报道进行整理,便可探究罗伯-格里耶走入中国大众视野的路径与方法,以补充我国罗伯-格里耶的研究.

5.接受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的研究比较罗伯-格里耶中文版与法语版作品的封面、序言、书评等,研究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与演变,分析和探索如何在异国文化中推广文学作品;研究译者、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对选题、翻译、出版、促销等进行分析,将对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张唯嘉:《中国的罗伯-格里耶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

{2}柳鸣九、朱虹:《法国“新小说派”剖视》,《世界文学》1963年第6期.

{3}http://epaper.jinghua.//2008-02/20/content_215256..

{4}王长才:《如何理解罗伯-格里耶?――兼与张唯嘉教授商榷》,《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5}卡特丽娜阿尔冈、谈亚锦:《罗布-格里耶访谈录》,《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第1期.

作者:唐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国文学和翻译的学习与研究.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by@sina.

1 2

关于世界文学方面论文例文,与阿兰·罗伯―格里耶在中国的接受与反思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比较文学硕士论文

语文学科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提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

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

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本科 汉语言文学

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

阿兰·罗伯―格里耶在中国的接受与反思(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