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图书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吴宓与清华国学院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图书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吴宓与清华国学院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图书馆及清华大学及研究院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图书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发现此法不妥,便立即致信王国维解释,并附手写聘书一件.信和聘书皆请胡适代转.信是这样写的:“静庵先生大鉴:前奉聘书,因系印刷品,表明本校聘请教员事同一律,所以先填送览.兹以添注涂改,殊欠敬意,特另缮一份,肃函奉送.”聘书内容如下:“兹聘请王静庵先生为本校研究院主任,担任国学研究事务.即希查照后,列聘约办理为荷.一每星期内授课拾点钟以内.二每月薪金银币肆百元,按月照送.三一切待遇照本校规定研究院教员任用规则办理.四此项聘约以叁年为期自民国十四年一月起至十六年十二月底止,期满若得双方同意再行续订.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胡适周围》第40~41页胡当即着手做溥仪的工作,并致信王国维说明研究院情况,胡适说所谓“授课拾时”,是指“谈话式的研究,不必是讲演考试式的上课.”吴宓还给胡适说,王国维还要时常去清室“觐见”走动.故复次致信转达“曹君”云祥之意,说“先生到校后,一切行动均极自由,先生所虑据吴雨僧君说不能时常往来清室一层,殊为过虑.鄙意亦为先生为学术计,不宜拘泥小节,甚盼先生早日决定,以慰一班学子的期望.”《胡适周围》第42页所以,溥仪之“诏书”,加上胡适的诚意和曹云祥校长之善待,王国维真的是被感动了,遂决定到清华园去看看.王国维乘坐的是胡适之汽车,胡适亲自陪同,走马观花式地游走了一遍清华园.从此,清华学子得到了这位国学大师之教诲.这是清华学人之骄傲,亦乃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之一件幸事.

1925年春,王国维决定就任清华国学研究院之聘.他在致好友蒋汝藻的一封信中写道:

数月以来,忧惶忙迫,殆无可语.直至上月,始得休息.现主人在津,进退绰绰,所不足者钱耳.然困穷至此,而中间派别意见排挤倾轧,乃与承平时无异.故弟于上月中已决就清华学校之聘,全家亦拟迁往清华园,离此人诲,计亦良得.数月不亲书卷,直觉心思散漫,会须收召魂魄,重理旧业耳.吴泽主编《王国维全集书信》,中华书局1984年3月版,第412页

王国维的这封信非常重要,简直就是一份“自白书”.“计亦良得”,道出了他就任国学研究院教职,实在是内忧外患交加中之衷心所愿.可见,胡适之那份真诚与曹云祥的求贤之情,并非能完全医治和抚慰王氏那颗早已伤透之心,无法再给他一个健全的没有裂痕之灵魂.这才有了吴宓到王氏住处,商聘大师来研究院任教一事.

吴宓走进王国维之客厅,见到王国维,先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大躬,然后才说明来意.吴宓在其《自传》中写道:“宓持清华曹云祥校长聘书恭谒王国维静庵先生,在厅堂上行三鞠躬礼.王先生事后语人,彼以为来者必系西装革履,握手对坐之少年,至是乃知不同,乃决就聘.”王国维应聘到职后,亦尝对吴宓说:“我本不愿意到清华任教,但见你执礼甚恭,大受感动,所以才受聘.”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4月17日,王国维携全家迁入清华园西院18号.其居处分七间、五间各一处,两处相去百余步.一处在东,一处在西.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庵,又字伯隅,号观堂,复号永观,浙江海宁人,著名国学大师.早年留学日本,通晓日本、英国和德国文字,对康德、尼采之哲学尤有所得.1901~1911年间,积极引进西方文化,介绍西方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翻译发表我国创建新式学堂急需之教科书与参考书二十多部.期间,还尝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私立专科师范学堂――通州师范学堂和苏州师范学堂之教席.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避居日本,开始专治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先后在历代古器物、甲骨钟鼎、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以及殷周秦汉古史之考释研究方面,皆取得了惊人之成就,奠定了其国学大师之地位.1916年回国,在上海为英籍犹太人哈同编撰《学术杂志》并兼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1922~1924年间,曾受聘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代表作《观堂集林》问世,受到学界高度重视.王国维的学识博大精深,深受世人之敬佩.郭沫若尝称赞王国维说:“王先生的力量自然多多用在史学研究方面去了,他的甲骨文字的研究,殷周金文的研究,汉晋竹简和封泥等的研究,是划时代的工作.西北地理和蒙古史料的研究也有些惊人的成绩.”《鲁迅与王国维》,载《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9月版,第592页鲁迅对王国维的成就亦倍加称赞,他说:“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98页吴宓亦非常敬佩王国维博大精深之学识,他说:“王先生古史及文字考证之学冠绝一世.余独喜先生早年文学、哲学论著;以其受西洋思想影响,故能发人之所未发.”《空轩诗话》,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143页

吴宓在努力商聘王国维的同时,复去天津商聘梁启超之事.“谒梁启超先生,梁先生极乐意前来.”《吴宓与陈寅恪》第30页吴宓对梁启超非常敬佩,他说:“儿时读《新民丛报》,即于梁任公先生倾佩甚至.梁先生之行事及文章,恒大影响我的思想精神.”《空轩诗话》第149页梁启超是清季民初极有影响之杰出学者,1917年后全力从事教育和学术活动,其《饮冰室文集》明快畅达,开一代之文风;后致力于史学,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为现代史学树一基石.学界公认为:“太炎为南方学术界的泰山,任公为北方学术界的北斗.”王国维、梁启超应聘到任后,吴宓即与他们商讨草拟研究院缘起与章程,及准备招生事宜.为此,吴宓尝多次登门拜访王、梁二位先生,研究院的许多事都是吴宓先请示二位先生才决定的.紧接着,吴宓又向校长曹云祥和教务长张彭春建议聘请陈寅恪来校担任国学研究院导师.吴宓与陈寅恪二人在美国哈佛大学相识后,倾盖论学,结为挚友,毕生弥笃.吴宓后来说:“宓始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时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友人,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今时阅十五六载,行力三洲,广交当世之士,吾仍坚持此言,且喜众人之同于吾言.”《空轩诗话》第146页转眼至4月间,梁启超到任后亦向校长曹云祥建议,聘请陈寅恪任研究院导师.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国博士”梁启超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云祥又问:“他有什么著作”梁启超说:“也没有著作”曹云祥说:“他既不是博士,又没有什么著作,这就难办了.”梁启超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什么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好吧你不请,就让他留在国外吧”显然梁任公是气话,是急而言之.其实学校于两月前既将聘书发出.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接到清华学校的函后,复信告以吴宓先生:“一须多购书;二家务,不即就聘.”吴宓接信后不禁感叹:“介绍陈来,费尽气力,而犹迟惑,难哉”《吴宓日记》三册,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9页吴宓遂又致信柏林,劝陈应聘.1925年6月,陈寅恪致信吴宓,表示接受清华国学研究院之聘.并说“明春到校”.至此,清华国学研究院的主要导师皆已聘完,他们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和讲师李济.在陈寅恪还未到校上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知道陈先生是一位学术奇人.陈寅恪1890~1969是著名史学大师,江西修水人.父亲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清季进士,著名诗人.陈寅恪自幼受家教之薰陶,酷爱经史古籍.1909年毕业于上海公学,后赴欧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校.他通晓印度梵文、巴利文、突厥文、暹罗文、英、法、德、拉丁、希腊、俄、希伯来匈牙利马扎文等诸种语言,对满、蒙、西夏、波斯中古、回纥文以及吐火罗语、桔嘎斯语、高家索语、吉尔吉斯语等亦通晓,均备其治学之用,学术造诣驰名中外.赵元任1892~1982是江苏武进人,出生于天津,是我国现代语言学之奠基者,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复是我国现代音乐先驱者之一;李济1896~1979是湖北钟祥县人,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1920年入哈佛大学研究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因李氏已与弗利尔艺术馆有约在先,而不能“常川住院,任教授与指导之事”,乃按惯例聘为人类学讲师.

1925年4月18日,王国维携眷由城内旧居搬来清华园,住在清华西院18号和17号.为移居清华园之事,王氏于4月13日致信蒋汝藻说:“弟定于廿五日移居清华园,园中房屋不及城内宽畅,且两所隔离相去逾百步,然

1 2 3

图书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吴宓与清华国学院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文学本科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 留学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

幼儿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硕士论文

辽大自考汉语言文学

外国文学 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

吴宓与清华国学院(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