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生态美学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故乡意象的生态美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生态美学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故乡意象的生态美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生态美学及故乡及生态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生态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主持人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散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人曾经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了散文研究的弱势现象,这种弱势现象与散文的大发展是很不相符的.本期的五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散文发展的状况,既有宏观勾勒,又有微观探析,希望给读者展示出散文发展的总体状况和个体艺术.时代变换,潮流更替,新世纪的散文潮流千帆竞渡,令人目不接,文化散文、新乡土散文、新散文、新媒体散文等主要潮流既促进了散文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值得省思的问题.乡土散文以故乡为意象记录了乡村文化在中国整个现代化过程中的变化,契合了生态美学的美学原则.汪曾祺、刘亮程以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解读故乡的文化意蕴.西部散文是中国散文的一处独特的景观,西部散文全力彰显的是一种极具优越感的生命精神,生命精神是西部散文的真正核心,也是它的独特魅力.铁凝的散文不愧为心灵的牧场,读来使人心境平和,我们在其中参透的不仅仅是美好的人生;林非是一个真性情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散发着人性光辉和哲理韵味.在他的散文世界中,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美,更有一种对于历史、民族和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是我的五位研究生,对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状况及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正如古人所讲“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五篇文章,“向管中窥豹寻知外”,只是做了一个大体的分析研究,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王景科

作为绿色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新时期乡土散文的故乡意象的营造和解读在不同程度上契合了生态美学的哲学意识和审美内涵.这些作家以故乡作为切入点,把自己对自然、人类、生存,以及文化延续这些生命本体的思考表达出来,构成了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乡是中国乡土散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意象.故乡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就已经成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写作范畴.自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文学中的乡土内涵不断丰富和变化,尤其是在今天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农村城镇化,使乡土的社会内涵和外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研究中国现代散文中的故乡意象的文化意蕴就有着辐射民族文化延续的意义.


本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684769.html

以汪曾祺为代表的新时期乡土散文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故乡的独特魅力.在这种稳定的社会背景下,作家们以在场的叙述方式,慢慢地咀嚼和品味着故乡的宁静和厚重,质朴和悲凉.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的农业传统在慢慢改变,乡村城镇化的经济模式使古老的乡村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随之消失的,不仅仅是一处处村庄,而是寄托在村庄之上的乡村文化,于是,乡村的文化意蕴也慢慢地消失,随着那渐渐远去的背影扑面而来的,竟然是以刘亮程为代表的二十世纪最后的乡村歌者的声音,他们的乡土散文以一个在者的形象急切而亲切地描摹着乡村的一草一木,一风一雨,用琐碎细腻的笔触为将要远去的乡村作工笔似的画像,把自己的灵魂和生命以嵌入的姿态书写着故乡的灵魂和生命的追问.村庄渐行渐远,而故乡的文学形象却以越来越清晰的姿态凸立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深思和追寻,引起我们包括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在内的整个生态存在的深思.品味汪曾祺的故乡情怀,思索体验刘亮程的故乡的追问,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中国乡土散文叙述方式的转换和对人性的思考的变化,从而触摸到故乡意象背后的文化意蕴的传承和创新.

生态回归:童真的在场与自在的和谐

汪曾祺如此定位自己:“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我永远是一个小品作家.我的一切,都是小品.”他在社会相对稳定的背景下,细细回忆和琢磨着故乡的风俗文化、以亲在的方式把握故乡中的小人物、小掌故、小风情.琐琐碎碎的花鸟虫鱼、瓜果食物,在这些民俗风情中,体验着生的欣悦和自在.海德格尔认为,故乡将每一事物都保持在宁静和完整之中,它让每一事物在它的作用下自由地徜徉着.故乡就是神圣,是众乐者之源,是澄明之境,是极乐;在故乡的怀抱中,“一切纯净之物都沉浸于明澈之光华中,一切高空之物都矗立于高超之威严中,一切自由之物都回荡于欢悦之运作中.”①故乡允诺给每一事物以本质空间,使每一事物按其本性属于这个本质空间,以便在它那里,在故乡神圣光辉的照耀中,满足于本己的本质.真正要达到对故乡的理解和体会,只有在每日的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生命带给我们的每一丝体验,故乡在这日常中才会得以昭显.这种哲学思想体现在生态美学中就表现为主张包括眼耳鼻舌身在内的全部感官在审美过程中的介入,这是借鉴了西方环境美学的“参与美学”观念.汪曾祺曾经说“我认为,民俗,不论是自然形式的,还是包含着一定的人为成分,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欣悦.它们把生活中的诗情用一定的外部形式固定下来,并且互相交流,融为一体.”②这种民俗的观点实际上就是对故乡的感觉:对生的挚爱和对“活着”的欣悦,生是一种诗意的活,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种人对自然的回归.生态美学反映审美主体内在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性,在这里,审美不是主体情感的外化或投射,而是审美主体的心灵与审美对象生命价值的融合.生态美学观将美看作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生态审美关系.突破了对美的主客二分的僵化理解,将其带入有机整体的新境界,是对人的生态本性的一种回归.将主体性发展到“主体间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这和实践美学有着巨大的差别,实践美学特别张扬人的主体力量,这就完全抹杀了自然的价值,表现出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汪曾祺所要表达的正是自己与故乡的这种相互参与以及和谐.在他面前,故乡的自然万物和自己是有着同样的生命活力的,自己与故乡的一切相濡以沫.《葡萄月令》中的葡萄不是一棵传统文学中的仅供结果的植物,而是有着自己的生命四季循环的生物!他在叙述方式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含蓄、写意,但同时又把自己对故乡的感受和体验写得细腻婉转又明白如说话.把对故乡的深情藏于对人、景物的精雕细刻之中、渗入字里行间.是一种可感不可触摸的体验,一种延续周作人的冲淡平和之外的质朴亲切,以一种和欧化语背离的诗化口语来娓娓诉说故乡的风土人情.李陀曾经说汪曾祺的白话文给人一种解放感,是一种“写话”的境界.但这种简洁浅晰的白话却传承了汉语的含蓄、诗意的传统意蕴.不讲究欧化的语法,语词极其组合不受形态成分的制约随上下文的声气、环境而自由运用,汉语富有弹性和张力的特点使他的文章有一种“沧海月明、蓝田玉暖,不能自已”的美感(李陀语),这种文体风格使汪曾祺对故乡的描摹有了一种疏朗的亲切感.“我”在故乡琐琐碎碎的一切之中,故乡的琐琐碎碎也在“我”之中.可是你又找不出具体哪一处、哪一点!一种人生和生命的自在和妥帖在这诗意化的口语中渗出

1 2 3

生态美学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故乡意象的生态美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语文学生小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科目

汉语言文学本科试题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学术网站

比较文学论文提纲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民间文学论文选题

故乡意象的生态美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