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文学理论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遮蔽到死亡:新时期来文学理的理轨迹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理论有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遮蔽到死亡:新时期来文学理的理轨迹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理论及理论及文学创作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理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经历了从遮蔽到死亡的过程.新时期发端的文学理论被“拨乱反正”的宏大政治话语遮蔽;80年代中后期在方法论热、文学主体性、审美意识形态论等争论中被神化;90年代转向成为主要形态,语言论转向是理论向内转,文化论转向是理论的外转;新世纪十年的“理论之死”与文学审美的重构密切相关,是反思西方20世纪的“理论时代”的结果,也是“后理论时代”的开始.

关 键 词:新时期;文学理论;理论之死;文化研究;新世纪文学理论

在某种意义上说,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形容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的发展轨迹再合适不过了:70年代末随着思想解放和新时期文学发端而诞生,80年代成为话语中心而走向神坛,90年代被边缘化而失魂落魄,新世纪重整旗鼓,重新出发.但这并不等于说文学理论可以轻装上阵,恰恰相反,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一直没有解决所有基本问题.一方面,文学理论自身定位不准而常与文学无关,另一方面文学理论的深层机理混乱不清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后者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内在桎梏,这可以从文学理论从遮蔽到死亡的理论历程窥见一斑.

一、新时期发端的文学理论:被遮蔽的理论

“新时期”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很强的命名,就文学理论而言,这一命名意味着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范畴等几乎所有因素的表述将与“旧时期”告别,将在批判中进行反思.尽管这种告别使得让我们“迎来了文学理论发展的最好时期”[1],但“拨乱反正”的结果又将文学理论置于另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语境,势必造成理论内容的置换而忽视思维方式的更新.我们并不否认反思政治意识形态在破除原有文革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但“重破轻立”或“只破不立”的现象无益于文学理论的自我呈现.无论是“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延续了现代以来政治文化的统治力和渗透力,文学理论的转变仍然是政治转变的反映,理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仍然建立在对政治意识形态理论的追随与认同之上.

在“拨乱反正”的政治语境中,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端首先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反思,最大的成果无疑是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取代“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成果取得的幕后推手是邓小平,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词》明确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政治任务”,“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2]接着,邓小平更加明确了文艺不从属于政治的观点,“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依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但是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3]“二为方针”的最大贡献是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确立了文学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文学理论可以回归人性和文艺本体成为可能.何种政治、谁之文学、如何审美分别是文学研究的政治语境、政治诉求、政治审美因素[4].

“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新时期文学将压抑已久的愤怒与控诉指向了文革对人性的压抑,人的价值和尊严成为文学创作最为关注的焦点,“文学是人学”的理论命题重新成为文学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人学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直接来源是高尔基的“文学是人学”和五四关于“人的文学”的论述,还受到苏联文学理论教材的影响,如季摩菲耶夫著《文学理论》第一部《文学概论》(1953)最早指出“高尔基并且提议把文学叫做‘人学’”.建国后钱谷融、巴人等提出过“文学是人学”[5],但是遭到持续批判.新时期以后,朱光潜、周扬、黄药眠、王元化、汝信、钱谷融等针对“人性”、“人道主义”等发表了哲学、美学、文学等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文章,其中钱谷融先后发表《〈论“文学是人学”〉一文的自我批判提纲》、《关于〈论“文学是人学”〉――三点说明》和《〈论“文学是人学”〉发表的前前后后》等很具代表性,可以看出这一理论在不同的政治语境中的不同经历,也反映出文学理论在基本问题上观念更新的艰难.“文学是人学”这一文学理论基命题的论证之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的证明之路,才能成为文学理论的合法命题.

根据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理论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毫无疑问首先是审美的理论,即使算上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和意义的考量,理论也要首先将文学作为中心来建构,而不是让政治来取代,否则就成了政治理论,而不是文学理论.但是,在新时期之初的转型浪潮中,文学理论没有超越文学创作的思想高度,没有起到指导创作的作用,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显然,理论的发生还需要外在的刺激和更加宽松的政治语境,比如西方理论的传入.

二、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理论:被神化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理论开始转向文学理论内部要素的反思和整理,已经被庸俗化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首当其冲地成为清理的对象,对方法论的痴迷一度造成理论的盲目崇拜.冷静之后,方法论发展趋向的研究逐步过渡到文学观念的更新,以文学主体性为核心的基本观念开始确立,改变了认识论文学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促使了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受到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和对认识论文学理论的不满,文学的审美因素逐渐成为文学理论的核心范畴,以“文学性”为核心的文学审美理论成为文学理论的自觉,并促生了“审美意识形态论”.

对方法的推崇在被称为“方法年”的1985年达到高峰,这是长期压抑文学理论创造性的瞬间爆发,也是理论突围的简单路径.刘再复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肯定文学理论的方法论研究,将其命名为“积极性思维”,“建设”当头,呈现出由外到内、由一到多、由微观分析到宏观综合、由封闭体系到开放体系等发展趋向,具体表现在文艺美学、心理学、比较文学、西方文学批评、系统方法、自然科学方法、宏观综合等方面[6].今天来评判方法论就会与刘再复的评价有很大不同――方法论的最大贡献还是“破”,而不是“立”,因为这一时期如此之多方法的泛用、甚至滥用并不一定是文学的内在需要,方法与文学的嫁接是有条件的,如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用于文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将文学定量化、精密化、科学化,并不能带来文学理论的理论

1 2 3

文学理论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遮蔽到死亡:新时期来文学理的理轨迹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

网络文学 论文

戏剧影视文学论文

青年文学家论文发表

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

中文学术论文

汉语言文学 硕士

韩语文学论文

成人高考 汉语言文学

影视文学毕业论文

比较文学论文提纲

遮蔽到死亡:新时期来文学理的理轨迹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