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大学学报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中西隐喻中的思维差异析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学报类有关毕业论文致谢,关于中西隐喻中的思维差异析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学报及语言学及思维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学报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但是二者都使用了羽毛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来比喻某个事物的重量极小.除了由人类认知共性所引出的隐喻的相似性之外,随着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多,各自文化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因而也产生了一些“通用”的隐喻.比如:“eatthefruitofone’sowndoing”与“自食其果”、“toshedcrocodile’stears”与“鳄鱼的眼泪”等等,它们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英汉语言中的隐喻更多地表现出差异性.比如:英语中的“Sheisacat”指的是“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汉语中则没有这种隐喻.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论述,但是从思维差异上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地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思维方式的差异,研究隐喻的差异有助于人们认识思维的差异.

三中西方隐喻中思维的差异

关于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性问题,国内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为进一步研究隐喻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差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连淑能教授在2002年就撰写了上万字的论文《论中西思维方式》,指出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东西方分属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形成两大思维方式;进而提出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十大差异,包括伦理型与认知型、整体性与分析性、意向性与对象性、直觉性与逻辑性、意象性与实证性、模糊性与精确性、求同性与求异性、后馈性与前瞻性、内向性与外向性以及归纳型与演绎型.⑦语言是思维与文化的集中表现,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也体现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笔者以为,隐喻中体现出的中西方思维上的差异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窥见一斑.

1.远距思维与近距思维

中西方的隐喻中,远距思维和近距思维都是存在的.但是相对而言,西方的隐喻中更多地出现了远距思维,中国的隐喻中则呈现出远距思维相对较少的状况.这可能跟西方人更习惯远距审美有关系.西方人认为,审美距离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比喻的成功与否.关于审美距离,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英国美学家布洛于1912年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心理距离”说.⑧布洛认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时常出现“失距现象”.“失距现象”包括主体和对象之间距离太近即“差距”和距离太远即“超距”两种情况.他认为心理距离能够产生出有空间感的审美经验,主客体距离太近难以唤起审美感觉,距离太远则无法建立起审美联系.在西方的审美观念中,审美距离是很重要的.相对于中国人的“近距”审美,西方人更倾向于“超距”审美,甚至在17世纪出现了以约翰•,多恩为首的走向极端“超距”审美的一派诗人.换句话说,西方人更愿意选择距离远一些的对象,以使比喻显得更有创意,更令人印象深刻.表现在隐喻中,当旧有的、习惯性的语义联系被打破时,新的语义联想就会构成,组合越新奇,隐喻给人的印象就愈加深刻.所以,西方人更愿意选择两个不那么“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构成一个隐喻.而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人总是努力将“美”直感化,使之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自我.对中国人来说,生活中的寻常事都可以是美的,美寓于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万事皆可美.⑨所以,《菜根谭》中才有了“世间一切皆诗也”的说法.比如汉语中的“饭”字,中国人引申出了“铁饭碗”(工作比较稳定)、“丢了饭碗”(失业)、“吃大锅饭”(采用平均分配的模式)等隐喻表达.这些隐喻表达虽然意义各自不同,但是都跟人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吃饭”有很密切的联系,人们几乎无需思索就可以明白它们的真义,思维距离并不远,这符合中国人所推崇的审美标准.而英语句子“ThepoliticalfalloutfromthegasolineshortagewasspreadinginAmericaatthattime”翻译成汉语后的意思是:“那时,由于汽油短缺所导致的政治上的灾难性后果正在美国蔓延.”从汉语翻译来看,感觉这个句子平淡无奇;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原句就会发现“fallout”是指原子弹爆炸后留在空气中的放射性灰尘,对人体危害很大,在这个句子中隐喻为“灾难性后果”.这种隐喻在汉语中很少见,因为它的思维距离较之中国人惯常的思维距离更远.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使用隐喻表达的句子中,中国人更习惯依靠思维距离更近的事物来实现隐喻,西方人则喜欢用思维距离更远的事物来实现隐喻.必须指出,思维距离的远近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量化的标准.中西方的隐喻中也都存在着两种思维距离的隐喻,只是相比较来看,西方的隐喻中出现的远距思维更多,而中国的更少.并且,笔者以为远距思维与近距思维之间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别,选择哪个是由中西方各自的审美观念决定的.

2.理性思维与直感性思维

在思维方式上,西方人注重理性思维,注重形式逻辑,强调科学实证和形式论证,凡事都讲究清晰、严密、符合逻辑且条理分明.这一特点在连淑能教授的文章中早有论述.比如从英语这种语言来看,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英语注重“形合”,即语法形式的完整.句子之间组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各种连接手段将不同部分叠加来实现句子的复杂化,这些特点无一不反映出西方人严谨、缜密、注重理性的思维特点.其实,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在语言内容的选择上,西方人也表现出了其理性的一面.内容选择反映到隐喻中,西方人经常使用一些科学性的、专业性强的词汇来比喻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但是,此种情况在中文中出现的几率要大大小于西方.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历来提倡“悟性”,强调感悟生活、感悟自然.我们也可以从汉语语言中发现这个特点.汉语不像英语那么严谨,从连接词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句子的层次;汉语中结构层次的表达并不借助于连接词,而更多地依靠人们的“悟”,依靠人们主观的理解,即我们所知道的“意合”.汉语中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表达往往是来自生活中寻常小事的直感表达.因此,在对隐喻内容的选择上,中国人极少使用专业的科学词汇,而多是采用寻常生活中的普通词汇,在普通中感受生活之美.比如:“人生是个大舞台”、“红颜知己”、“这个厂长垮台了”等等.在这些句子中,实现隐喻的只是些诸如“舞台”、“红颜”、“垮台”之类的寻常词汇,不需要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就可以看懂.但是在西方的隐喻中,专业性强的科学词汇则随处可见.比如句子“Thepolicyofpacifismisthecatalysttowar”(绥靖政策是战争的催化剂)中,“catalyst”是化学领域的专门术语,表示“催化剂”;“USinfluenceandprestigenosedivedinAfrica”(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和威望已急剧下降)中,“nosedive”是航空领域的专门术语,是指“飞机俯冲、直线下降”,这里用来形容威望的急

1 2 3

大学学报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中西隐喻中的思维差异析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

文学论文题目

文学性论文

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

青年文学家论文发表

文学论文框架

古代文学论文发表

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方面论文

中学语文学科论文

中西隐喻中的思维差异析(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