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文学期刊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2005-2006年中国文学影响力报告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期刊方面论文查重免费,关于2005-2006年中国文学影响力报告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期刊及学术期刊及统计分析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期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000-2004年有较大增长,增长率达到96%,速度惊人.其次是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5),继续位居第二,年均增长率也超过60%,相当可观,说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及其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另外,在被引量位居前10名的期刊中,只有《读书》和《文艺报》略有下降,被《文艺争鸣》和《鲁迅研究月刊》取而代之,说明期刊的被引量相对稳定.至于《上海文学》、《人民文学》、《诗刊》、《作家》和《收获》等以刊载最新文学作品为主的期刊的入选,说明它们所刊载的文学作品较多引起学界的注意.

2.2中国文学期刊影响因子分析

期刊的影响因子反映的是该期刊所载论文的篇均被引率.如果说论文的被引量是期刊总体实力的表现,那么,影响因子则是期刊所载论文总体质量的重要标志.表7给出了2005-2006年间影响因子位居前20名的中国文学期刊.

表7中所显示的影响因子居前20位的中国文学期刊可以划分四个层次:一是年均影响因子大于0.2的《文学评论》,仍然位居榜首;也就是说,该刊不仅在被引总量方面最具影响力,而且所载论文的篇均被引率也是最高.二是年均影响因子大于0.1的《文艺争鸣》等5种期刊,而在2000―2004年间只有《文学遗产》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进入这一档级.三是年均影响因子大于0.05的《文学遗产》等7种期刊,四是余下的7种.值得关注的是,在上列20种期刊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和《理论与创作》在2000―2004年间还没有进入前30名之内.此外,《文艺理论与批评》从原来的第29名上升到第9名,《文艺评论》从原来的第27名上升到第15名,是进位超过10名的两家期刊.《文艺争鸣》从原来的第7名进位到第2名,影响因子也从0.079猛增到0.1863,增长135.8%,也非常引人注目.而从原来10名之内退出20名视野的只有《收获》一家非纯学术刊物,说明影响因子也具有相对稳定性.

2.3中国文学期刊影响广度

期刊的影响力也可以用期刊的影响广度来衡量.某一期刊的影响广度是指该期刊被多少种期刊所引用,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即为该期刊的影响广度,这也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表8给出了2005-2006年间中国文学期刊影响广度位居前列的20种期刊.

如前所述,期刊的被引量是期刊总体实力的表现,影响因子是期刊所载论文总体质量的标志,“影响广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论文的知识域和影响范围,只能是上述两项指标的辅助性指标.表8中显示,《文学评论》平均每年被59.5种期刊所引用,继续遥遥领先.

需要说明的是,“被引广度”仅就此间仍在发行的学术期刊而言,已经停刊和非学术期刊并不包括在内,所以,同论文被引量(表6)相比较而言,论文被引广度(表8)有较大变化,被引量位居前20名的期刊将近半数退出被引广度的前20名.至于有些被引量较大的学术期刊而在影响广度方面落后或落榜,可能同其专业性较强有关,即多在特定学术圈子里被引用;而像《名作欣赏》和《文学自由谈》等被引量较少的期刊之所以入围被引广度前20名,原因则可能恰恰相反,说明他们具有较宽泛的跨学科性.

3.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中国文学研究论文的作者主要来自高等学校的教师、研究生,以及社会科学院、作家协会或文联等机构中的专业研究人员.通过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的统计可以从一个角度对他们的学术影响进行评估;更有意义的是,“被引量”还可以为我们考察当下主要学术资源提供参照.

3.1学者发文统计分析

基于CSSCI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主要体现在发文数量及其被引用率两个方面.表9首先给出了2005―2006年间发文作者的数量以及被引作者数量的概况.其中,“发文作者总数”之所以大于“发文作者姓名数”,是因为其中部分作者所发文章多于1篇或作者的姓名是相重的.

表9显示,就发文作者数量(不合并同姓名者)来看,2006年比2005年新增了740名,相比2000―2004年又创历史新高.就年均增长率而言,2000―2004年约为7.9%,而2006年的增长率达到15%.可喜的是,表中所呈现的被引作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2351位,增长率接近20%;而在2000―2004年间,年均增长率还不到10.5%.这些数据和前述发文量、引文量所表明的发展趋向是一致的,即中国文学研究不仅表现为量的高速增长,其学术规范、学术自律和学风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些数据再次证明,中国文学这一古老的学科目前仍处于生长期而不是衰退期,学界关于学术现状和前景的担忧是必要的,而过分的悲观则是没有根据的.当前的中国文学学术并非如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已经不可救药,无论是学术期刊还是学者队伍,无论是发文量还是被引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呈现普遍上升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表10所显示的数字可能不是每位学者两年间全部发文的总量,它所给出的仅仅是每一位学者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并且是发表在CSSCI上的论文数量.表中显示,相对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内的其他二级学科而言,在入选前48名的学者中,文艺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者居多,其他专业的学者较少,和2000―2004年间的情况相同,当是不同的学科性质使然.况且,发文的数量和质量并不能划等号,论文篇幅的长短、学风和论题的难度、价值及其所载刊物的级别等很多因素并没有在上列表格中得到全面反映,好在“发文量”在一些严谨的学者心目中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褒义词.

3.2学者被引统计分析

一个学者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发文的数量,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其论著被引用的数量.由表9可知,2005―2006年间发文作者合计10562人次,被引作者合计26353人次,人均被引接近2.5篇次.表11给出了被中国文学论文引用超过80篇次的学者.

表11显示,被引超过80篇次的学者共有94位,其中,绝大多数是学术史上的名家,说明他们的影响力之大远远超过健在的学者,也说明中国文学研究作为一个人文学科对于传统和历史的倚重,可以将其看作2005―2006年间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学术资源.其中,鲁迅、胡适、周作人名列前三,茅盾、沈从文、钱钟书、闻一多、郭沫若等众多现代学者紧随其后,说明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研究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学术资源或理论参照.这一特点同2000―2004年间的状况基本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表格最后一栏“排除自引”是指将学者自己引用自己的文章排除之后,由其他学者所引用的篇次,二者之差就是学者“自引”的篇次,此前已经过世的学者当然不存在自引.至于当下健在的学者,排序最前的是钱理群,被引208篇次,其中自引9篇次;其次是陈平原,被引173篇次,其中自引25篇次;然后是陈思和,被引172篇次,其中自引13篇次.以下依次还有李泽厚、童庆炳、洪子诚、陈晓明、杨义、李欧梵、曹顺庆等,多有自引.“自引”是正常现象,表明他们有相对集中的话题,也是他们学术自信的表现.

如前所述,相对发文量而言,被引篇次更能说明一个学者的影响力.当然,有些学者尽管很有水平,但是由于其研究对象的限制,不易引起更广泛的关注;或者专业的圈子有限,未能在被引方面有突出表现.也就是说,一个学者的

1 2 3 4

文学期刊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2005-2006年中国文学影响力报告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 留学

英语文学翻译论文

文学赏析论文

汉语言文学硕士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

文学的论文

近代文学论文

2005-2006年中国文学影响力报告(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