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议论文有关论文范本,与佛教对中古议文的贡献和影响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议论文有关论文的格式,关于佛教对中古议文的贡献和影响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议论文及玄学及思辨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议论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61]

韩愈通过对“道”的层层分析,步步推理,阐明了他不同于佛、道二教的“道”.不管韩愈论“道”的大前提如何,他的这种细密的推论,是此前儒家议论文中很少见的.韩文在论证的具体方法上还借用了佛教“论”文中惯用的“六离合释”[62]中的“带数释”(即带有数字的解释):

佛教对中古议文的贡献和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议论文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等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等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等情之于性视其品.[63]

佛教名相事数繁多,带数释可以条理清楚地解释事相,是论藏中最常用的一种解释方法.六朝僧人和崇佛文人在论著中已熟练运用.如:慧远的三种“发中之道”[64],沈约的“文章三易”[65],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体有六义”[66]、“三准”[67]、“六观”[68]等等.韩愈倡导古文,很容易借鉴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韩愈的议论文在反佛的旗帜下,暗暗汲取了佛教的本体论和心性论的思想,弥补了立论上的某些不足;同时又借鉴了佛教论辩的判断、推理的方法,增强了论辩的严密和气势.由此可见,辟佛的韩愈,其议论文尚且如此受到佛教影响,遑论崇佛的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议论文会不受佛教影响.

中国古代议论文在中古时期达到的鼎盛是与佛教的贡献和影响分不开的.至宋,随着佛教中理论性极强的宗派(三论宗、唯识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等)相继消歇和不重理论、只凭感悟的禅宗及强调实践的净土宗的称霸佛坛,中国的思想越来越缺少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思维的支撑.尽管宋明理学家们写出了大量的议论文,但是,逻辑思维的粗疏,理性认知的萎靡,已经重重地罩住了知识阶层.中国古代议论文由此走向了衰败的必然之路.纵观历史,从理性的角度讲,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在中唐以后逐渐选择放弃或淡化理论思维,实在是一大不幸.

①[35]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3―246页,第229页.

②清朱彝尊《经义考》卷四十四:“圣人设卦,系辞之旨,又主成卦之爻,以发圣人‘立象取义’之因,贯爻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488页上.下引《四库全书》,均见该版本,不再注明)

③班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士子丧而大义乖.”(《二十五史》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06页乙栏.下引《二十五史》,均见该版本,不再注明)

④枚乘:《七发》,萧统编《文选》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84页上.

⑤《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页上、中)

⑥宋郑樵《通志》卷三十一《六书序》:“经术之不明,由小学之不振;小学之不振,由六书之无传.圣人之道,惟藉六经;六经之作,惟务文言;文言之本,在于六书;六书不分,何以见义经之有等六书不明,篆籀罔措而欲通经难矣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87―488页)

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1页.

⑧“阿毗达磨”又音译阿毗昙、毗昙;意译对法、大法、论,与经、律合称为三藏.

⑨《阴持入经》,东汉安息人安世高译.

⑩《阴持入经》卷上:“当知:是是从何矢口为非常(即无常)、苦、空、非身(即无我).从是知亦有二知:一为慧知,二为断知.从慧知为何等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为从慧知.从断知为何等爱欲已断,是为从断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5册,新文丰出版公司(台北)1992年版,第173页中.以下凡引《大正新修大藏经》,均简称《大正藏》)

[11]东晋慧远《大智论钞序》,南朝梁僧祜《出三藏记集》卷十,苏晋仁、萧链子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90页.


[12]“体”指事物的本质或体性,即法的本质,亦指可作为“法”存在的根本条件的实体.

[13]“论议”又称论义,是指佛教信仰者通过往复问答来阐明佛教教义、教理等理论问题.

[14]《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大正藏》第50册,第216页上―217页下.

[15][印]世亲造、唐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九,《大正藏》第29卷,第103页上中.

[16][印]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大正藏》第25卷,第222页下.

[17]唐[于阗]实叉难陀译《华严经》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第69页中.

[18]四辩:指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所滞碍的理解能力(智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辩才).就理解能力而言,称为四无碍解;就言语表达能力而言,称为四无碍辩.

[19][20][21][66][67][68]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27页,第327页,第328页,第23页,第543页,第715页.

[22]三国曹魏徐斡《中论》卷上《核辩》:“大辩者,求服人心也,非屈人口也.故辩之为言别也,为其善分别事类而明处之也.”(《四库全书》第696册,第480页下)

[23]唐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大正藏》第35册,第509页下.

[24]唐[新罗]圆测《仁王经疏》上卷,《大正藏》第33册,第369页中.

[25][26]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08-209页,第209页.

[27]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4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4页.

[28]《晋书》卷三十五《裴NFDA3]传》,《二十五史》第2册,第65页甲、乙栏.

[29]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30]吕NDA49]:《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4页.

[31]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五》,僧祜《弘明集》卷五,z

1 2 3 4 5 6

议论文有关论文范本,与佛教对中古议文的贡献和影响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的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

汉语言文学全部课程

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现当代文学硕士

网络文学研究论文

英语文学类论文题目

古代文学硕士就业

汉语言文学硕士

成人高考汉语言文学

doc下载 下载佛教对中古议文的贡献和影响(5)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