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东亚和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绩效比较相关关于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04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这是一篇区域经济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东亚和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绩效比较相关学年毕业论文。是国际贸易专业与区域经济及对外贸易及服务业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区域经济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是参与方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组建区域经济集团的实践是颇具争议和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对东亚和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 键 词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拉美地区共同市场 经济绩效

东亚与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起点不同,拉美是世界上最早探索经济一体化促进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地区之一;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则非常滞后,1967年成立的东盟真正开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间是1976年.然而,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践,两个地区经济整合的绩效却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

区域一体化的贸易绩效比较

1.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

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最显著和直接的效应是由贸易创造效应带来的区域内贸易量的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是世界上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1980-2009年的30年间,东亚地区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3.7%上升到28.01%;同期,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这一数值由15.29%上升至2000年的19%,2009年又下降至12.9%,欧盟则从41.4%下降到36.6%.虽然在1980年,东亚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还小于其余两大经济体,远远低于欧盟,可是到2009年,却已经超过了NAFTA,目前东亚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约为28%.另一方面,东亚地区也是区域内贸易发展最迅猛的地区.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1980-2009年东亚地区的内部贸易额从773亿美元上升到3,48万亿美元,累计增长约45倍,而东亚与区域外的贸易额仅增长了10多倍,东亚区域内贸易比重从22.4%稳步上升到44.67%,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额占比则由77.6%降至55.3%.克鲁格曼认为,当地区内部贸易占该地区贸易总量的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这个贸易区才是有效率的.显然,按照此标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有效率的.


怎样撰写区域经济本科论文
播放:37070次 评论:4824人

贸易结合/密集度指数是衡量区域内各经济体贸易关系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根据我们的计算,中日韩及东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结合度指数绝大多数都超过1,一些经济体之间的指标甚至超过3.而且,从总的趋势来看,中日韩及东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结合度在从1995年到2006年的10多年间基本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说明东亚地区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依存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密.东盟内部的进(出)口贸易结合度也是显著上升,到2006年两者都超过了4.在东亚,这四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普遍上升,这同地理上相互接近、签署FTA以及跨国公司加强了域内分工网络等有密切关系.

2.拉美一体化组织的贸易创造效应

拉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区域贸易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各国之间逐步相互降低关税、限制非关税壁垒,以实现区域集团商品的进口自由化,同时成员国还采取提供优惠待遇、将税收列入贸易自由化计划、对区域外商品实施共同对外关税制度等措施鼓励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以拉美自由贸易同盟(LAFTA)为例,该组织11国在1962-1973年12年内,消除了大部分关税和其他限制,互惠贸易协定使得拉美各国在LAFTA区域内的出口和总出口都有明显的增加.LAFTA总出口由1962-1964年的平均82.5亿美元增加到1979-1981年平均753.2亿美元,在20年的时间里增加9倍多,各国区域内部的出口总量则从1962-1964年的平均6.24亿美元增加到1979-1981年的104.7亿美元,更是增加了15倍多.而LAFTA区域内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从1962-1964年的平均7.6%上升到1979-1981年的平均13.9%,提高近2倍.此阶段,区域内的出口和区域外的出口都有大量的增加,说明此阶段的贸易额主要是因为一体化协定的签订而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因为排斥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导致区域内的贸易转移.安第斯集团内部关税减免率达75%,相互间的贸易额从1969年的0.78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14亿美元,约增长17倍多;1960-1980年期间,中美洲共同市场(五国)地区内出口总额从0.30亿美元增至9.94亿,增长31倍,中美洲共同市场地区内部贸易额已占该地区出口总额的20%;加勒比共同体地区内出口总额从2130万美元增至3.5亿美元,增长15倍.整个拉美地区内出口总额从7.49亿美元增至138.82亿美元,增长逾18倍.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事件和政治动荡导致了拉美经济一体化的停滞和倒退,使得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解体或名存实亡.在80年代债务危机期间,拉美区域内贸易下降了36%,恢复到60年代初的水平.1990年以来,拉美区域一体化在开放地区主义指导下得到恢复和强化.从1990年开始到2000年,拉美区域内部大部分团体的内部贸易每年的增长率都接近和超过10%.这期间整个拉美区域内贸易占其对外贸易的比重达到19.5%.进入21世纪以来,整个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入良性快速发展的阶段.拉美区域内出口增长的幅度超过了对外出口的增长速度,比如2004年拉美区域内出口增长达到34.3%,高于同期区外出口增长17.5%的增速;2006年区内出口增长为25%,也超过了21%的区外出口增长幅度.然而,开放的地区主义在弱化拉美经济一体化的“封闭性”的同时,也稀释了区域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1997年南方共同市场的区域内贸易额相当于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而2006年这一比例只有14%.目前整个拉美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间的贸易额大约为其对外贸易总额的15%左右.而东盟2000年区内贸易比重为24.7%,2005年上升为28%,比1990年FFA成立前的18.8%增加近10个百分点.

3.对两地区域内贸易扩大的比较和解释

东亚的区域内贸易比重比拉美的区域内贸易比重高得多,但是在区域一体化组织东盟内部,其区域内贸易的比重却与拉美一体化组织的水平相近,这说明区域贸易协议并非是推动区域内贸易发展的唯一成因,例如跨国公司的分散化生产也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跨国公司将一种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部分或环节,并根据各部分或环节的不同特点将其配置到最有优势的区位,其最直接结果是大量中间产品的跨境流动,导致中间产品贸易量迅速增加.因此,衡量一体化过程的贸易创造效应需要用更加精确的模型进行测算,但从逻辑上看,由于相互之间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措施,两个地理上相邻且贸易密切的国家达成贸易协议更有可能产生贸易创造效应,而不是贸易转移效应.


这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maoyi/441436.html

在实证研究上,郑昭阳等人(2003)基于引力模型所作的研究表明,截至20世纪末期,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比普通标准水平高出115%,而与区外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则分别比标准水平低约11%和30%.他们认为这种较明显的区域内贸易 倾向对日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具有导向性,区域内贸易和一体化构成了互为因果的联系.对拉美一体化贸易绩效的实证研究则有所差异,Erik Ringb(2006)采用重力模型测算了南美洲地区贸易协议对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安第斯共同体和南锥体共同市场等一体化组织对贸易都产生了显著和正向影响,地区集团内的实际贸易结合度比经济规模和地理位置等自然禀赋所能解释的贸易结合度大得多.但也有研究表明拉美地区一体化协议未能增进贸易,区域内贸易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家总体贸易的自由化措施.如Stein and Wei(1995),Soloaga and Wingtexrs(2001)的研究认为,南美的区域贸易协议在1980-1996年内,并没有在总体贸易自由化效应之外增加区域内贸易的广度.

拉美地区都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生产或出口一些或多或少相似的产品,这限制了相互间产品贸易的增长潜力.只有制成品贸易与工业合作才能为拉美地区内部贸易的长期增长提供源泉.从表1可以看出,拉美区域产业关联度比较低,区域内产业分工程度远低于东亚地区,表现在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集团内部零部件贸易比重不仅远低于东亚地区,而且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只与南亚国家联盟相当.这是拉美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比东亚地区远为逊色的根本原因.

区域一体化的投资绩效比较

经济一体化理论认为,区域一体化组织成立后,由于投资壁垒的平均保护水平上升,或FDI的数量受到一国国内市场最初规模限制的放松,从区域外流向区域内的FDI会增加,更大的市场使区域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地.也有学者从成本角度考虑,认为一旦若干个国家结成稳定和繁荣的贸易区或签订其他经济协定,由于边界更加开放、运输和管理成本更低、并且可能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外国投资者会增加对这些区域的直接投资.在东亚和拉美的一体化过程中,外国直接投资都保持逐渐增长的趋势,可以认为这是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1.区域一体化导致FDI增加

东亚的投资政策总趋向是逐渐放宽对投资的限制,从限制性向更为自由化和激励措施中性化的方向变化,各国和地区继续向来自外国的直接投资开放自己的经济,因而,东亚的FDI增长迅猛,吸引了全世界FDI总额的10%-20%.

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例,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区内保护水平降低,促使现有进口企业寻找更有竞争力、更具效率的合作伙伴.同时,随着中国一东盟之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撤销,各成员间的贸易更加便利,整个地区成为一个更大的大市场.这些都对外国投资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从中国一东盟吸收FDI的情况来看,2000年以后双方吸收的投资额都有了大幅的增长.从2000-2008年,中国一东盟吸收的FDI从642.56亿美元增加到1529.96亿美元,增长了2.38倍.中国一东盟双向投资效应也逐渐显现.根据统计数据,东盟对中国的投资从1999的32.7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51.06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20%,2008年底,东盟对我国的投资达520亿美元,占我国吸引外资的6.08%.中国对东盟投资从1999年的0.63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4.8亿美元,从2006年起年增长率超过100%.从1999年至2008年底,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总额为52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

拉美国家吸引FDI的历程则经历了三个阶段.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前,FDI主要作为规避进口税的途径之一,投资在一个产业较为集中,FDI的目标市场是拉美的国内市场;拉美经济一体化是进口替代政策的产物,所以,在对待外资方面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在1969年安第斯条约组织成立后立即通过被称为“第24号决议”的协议,确立了对待外资的共同规则.决议规定所有外资企业必须在15年过渡到合资企业,即国内企业股本必须占51%以上.这一决议提高了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的谈判能力,但遭到所有国外投资者和商会的反感.因此,这一时期拉美利用FDI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利用外资间接投资即外债的比重却上升很快.结果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以及长达10年的资本外流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走向市场自由化的进程中,各国都逐渐放松了对外国资本的控制.这一时期的FDI主要投资于拉美的自然资源领域,制造业部门的外资企业进行的生产不再仅瞄准内部市场,而且也以出口为目的.服务业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也出现了大量的FDI.另一个特点是南南之间(区域内和超区域)的投资也在增加.总之,90年代以来是跨国公司在拉美急剧扩张的时期.在1990-2000年,世界上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都在拉美国家设立了分公司,在拉美市场占有率空前高涨:它们在拉美地区的销售额从1990年的27%迅速上升至2000年的41%,其中在制造业的分额高达58%,在服务业的份额占38%,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初级产品部门,跨国公司的份额也达到17%.在拉美地区最大的200家出口商中,跨国公司的份额从1990年的18%猛增到2000年的50%.从2000年到2008年流入拉美的外资从778亿美元增加到1196亿美元,年均增长4.88%.这一时期是拉美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外资的重新进入对拉美经济的恢复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区域内投资一体化趋势

东亚地区的FDI在逐渐增加的同时,区域内投资一体化,即区内成员的相互直接投资也呈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东亚10个经济体间的相互投资年均为271.37亿美元,占其引进FDI总额的27.0%,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相应的数字进一步增加为351.36亿美元和28.6%.其中日本对其他9个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同期由104.5亿美元增长为135.83亿美元,增长了39.98%,亚洲“四小龙”对其他东亚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也由142.33亿美元增长为177.12亿美元,增长了24.4%.这里主要以东亚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东盟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例进行分析.

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大投资区计划出台后,随着区内保护水平的降低和一体化带来的市场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东盟区域内的资本流动也在加剧.1995-2006年东盟接受区内投资总额达到305.13亿美元.亚洲金融危机以前,区内总的相互投资量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各国有增有减,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增幅较大;危机之后,投资先减后增,2001年扭转了下滑势头,区内的相互投资流量迅速增加,到2006年达到62.42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57.5%.东盟区域内的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来自新加坡,其次是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这是因为在东盟各国中,新、马、泰等国属于经济领先的国家,它们国内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所以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新成员 国,从而成为新成员国的主要区内投资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新老成员国增进了解提供了一个平台,东盟投资区将使成员国问的相互投资政策更加开放.

东亚区域内,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相互投资也呈现上升趋势,从表2和表3中可以发现,东亚区内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东盟和中国的投资基本呈增加趋势.但是,两者的FDI主要来源又有所区别,日本对东盟的投资大于对中国的投资,中国香港和台湾则是中国大陆的最大外资来源地,其对中国的投资远远大于对东盟的投资.同时,东盟对中国的投资要多于中国对东盟的投资.

拉美的区域内相互投资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也逐渐增多.根据John和Jeffrey等人(2007)的研究,拉美国家的FDI政策是拉美区域化和企业全球化的辅助政策,一方面,一体化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区域内的

1 2

区域经济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东亚和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绩效比较相关关于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经济论文
设互动式发展。[关键词]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基金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与推。

区域经济管理 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提纲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看,它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步,具有过程的长期性。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高校图书馆。

区域经济毕业论文
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致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四、区域条件的限制。沿海经济发达,厂家比较多,能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场所,而。

区域经济本科毕业论文
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改稿),(2007年9月修改),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首都经济贸。

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的格式浙江,经济学论文的格式系列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要求,一,选题,1.能够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2.必须。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的跨学科应用区域经济学的跨学科应用区域经济学的跨学科应用,[摘要]:在现实经济中,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将空间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中很有必。边疆区。

绩效管理的论文
部《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权威学。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实践研究台),是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长期以来,受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深切关怀,为国家经济建。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考核28002药品经营零售企业设立(验收申请)审批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核发审批操作规范,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一)名称:药品经营零售企业设。

绩效审计论文
究论文评选,审计署将于12月上旬在审计专网公布评选结果。审计论文发表作者估-17-,五,培训结果的评估:效果性-27-,(一)学习评估-27-,(二)行为评估-30-,(三)绩效评。

绩效考核 硕士论文
某公司绩效考核大全某公司绩效考核大全,员工绩效评价表(一),姓名:部门:岗位:评价日期,评价项目对评价期间工作成绩的评价要点评价尺度优良中可差1.勤。绩效薪酬考核调研提纲汽车起重。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