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对过去会计制度的改变_会计审计论文

时间:2021-07-2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有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等方面,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改变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保护事业单位财产安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财政部于1997年5月份和7月份分别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该准则和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分类、会计要素、核算方式、记账基础、会计报表等方面都有质的突破。它不仅吸取了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而且还借鉴了国际公共会计的习惯做法。因此,这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以往相比,可以说是一次会计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也有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以及会计报表体系的改变方面。
一、会计主体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中,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认为是预算资金活动,即“以预算资金活动作为记账主体”。这使得事业单位变成了国家财政的一个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观念淡薄。新会计制度则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从概念上明确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确立,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以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谋求自身发展。
因此,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不能像原会计制度下那样,仅仅是单纯的记帐、算帐、报帐和简单的比较分析,而应更加注重资金的“效益性”、“灵活性”和“流向性”。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应当是依法筹集和运用资金,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积极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等,其内容要全面涉及到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和负债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下,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分别核算,这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一种有效办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合理组织业务收入,增强了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由此,预算外收入大幅度上升,并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在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同一种业务支出有多种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再采用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的办法就显得不相适应了,会带来很多问题。这是因为,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各自平衡,就好像是一个单位有两套账,各自分别记账、算账和报账,不利于资金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调度,从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在实际业务运营中,事业单位需要的是充分利用各项资金在取得和使用方面的时间差,以调剂余缺,统筹兼顾。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核算内容上取消了预算的内外分设账户、分别核算并专户储存等方面的规定,成为核算内容统一的会计主体单位。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取消了原有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三种预算管理方式。“核定收支”,就是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与各项支出统一编制预算,报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各单位的预算内外拨款和预算外收入,统一纳入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定额或定项补助”,是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实行的办法。其中“定额补助”,是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按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定项补助”则是对某些支出项目进行的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是事业单位预算在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后,预算由事业单位自求平衡。这种新的预算管理形式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对其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一核算、综合平衡。事业单位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合理组织业务收入,以增强单位自身发展的能力;同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和合理调度预算内、外资金,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核算,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三、会计要素的改变
在过去的预算会计体系下,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要素问题,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故可理解为三个会计要素。资金来源类科目反映的是资金收入的来源情况,资金运用类科目反映的是资金付出的情况,而资金结存类科目反映的则是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结存情况。这种分类是由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决定的,同时也不甚科学、合理。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资产表示事业单位现有的各类财产和可动用的经济资源,负债表示事业单位从银行、财政部门或其他单位借入的各类款项和应向财政部门等单位上缴的款项,净资产表示国家或其他出资者对事业单位的产权净值,收入表示事业单位累计从各方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支出表示事业单位为进行业务活动的累计耗费。进行这样的变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改革后的会计要素比原有的三个要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利于事业单位改善管理状况,同时易于与企业会计和国际会计接轨,解决原有体系不能处理,但已成为客观实际事务的问题,促使事业单位提高核算水平,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洋为中用,更主动地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做好。
四、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的改变
会计的基础理论为:有什么样的会计要素,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等式,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记账方法。国际会计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会计要素是基础环节,它表示着会计要反映内容的基本方向,即会计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要素;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方法据不同会计要素而做出的积极反应,即复式记账方法下一定要求有一个平衡等式将各会计要素联系起来,但各会计要素怎样组成等式,则要依要素的划分状况而定;记账方法与会计要素的划分有关,有的方法虽可适应于几种要素划分方式,却有着不同的使用效果,与此相应的记账方法改为借贷记账法。
采用新的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可适应现代会计的发展要求,使事业单位摒弃其他类型的记账方法,求得在整个事业单位范围内会计基本处理方式的一致性,使事业单位会计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业之间具有更大的可比性,同时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融各业会计之长,促进本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被社会公众所认识、了解,使事业单位更有效地利用资金,更好地完成其业务活动,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能够促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管理,从而有效考核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监督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
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要求的改变
传统会计模式下,根本不需要在会计系统和财务报表中单独反映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即使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也不需要资本化,而是直接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应当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人力资源会计有可能出现新的突破:其一,智力密集型行业如会计师事务所、软件公司、研究机构等将可能率先启动人力资源会计程序,使其真正进入实践。其二,人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无形资产的观念将得到共识,“人力资产”帐户的设置有无到有,逐渐普遍起来,而且将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最关注的一个帐户。由于研究与开发活动在经济增长中具有越来越大的贡献,有远见的国家用于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研究与开发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采取不同的做法都会对单位的资产价值、损益计算以及对单位财务状况和业绩有不同的影响。
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会计负有对经济要素进行分类、记录、计量、计算和报告的责任。会计系统的运行过程必须与经济运行主体的全过程相适应,只有如此,才能提供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须了解和熟悉主体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而知识经济形态中的高新技术生产过程与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更加复杂化。会计人员如果仅仅具有财务会计知识,显然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就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设计、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术与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谢艳君.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J].中国工会财会,2005.
2.凌君.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3.黄俊英,陈贵英.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要把好四关[J].发展研究,2005.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