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国学派和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对比

时间:2021-07-01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凯恩斯与哈耶克都对古典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继承,用以建立自己的经济理论。奥国学派的货币型经济周期理论对现实问题具有极强的解释力,但是解救危机仍然要依靠凯恩斯理论基础之上的政府有形之手。

关键词:凯恩斯;奥国学派;经济危机;

一、引言

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凯恩斯和哈耶克基于各自的学术传统,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建议。结果,凯恩斯革命彻底打败了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凯恩斯学派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国学派的理论确实能够预见到危机的爆发,但是使美国和世界走出大萧条的却是凯恩斯理论。

二、古典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出现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之前的配第、洛克、康替龙和休谟。古典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论题之一就是货币传导机制。关于货币传导机制一般认为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机制。直接机制认为货币数量增加的直接后果是一般价格水平的升高。这一机制经过形式上的演变,在20世纪初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表达式———欧文·费雪交易方程式和剑桥现金余额方程。

费雪交易方程可以表述为:MV=PT。其中M代表货币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T代表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数量,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费雪认为在长期内M的变化仅会影响到P,而在短期内M的变化会引起P和T同时发生变化。这表明货币具有短期非中性而长期中性的特征。

与费雪强调货币交易媒介作用不同,剑桥学派把货币视为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由马歇尔首先提出的剑桥现金余额方程可以表述为:M=kPY,其中M代表货币数量,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Y代表国民收入,k代表个人收入中希望作为现金余额持有的比例。该式表明,在k和Y不变的情况下,M的变化仅会影响到P。剑桥方程把货币联系于国民收入,然后考虑公众希望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货币需求)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该方程也暗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当银行利率降低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持有货币这种非生息资产的成本。这一思想在凯恩斯那里得到发扬,成为后来广为流传的“流动性偏好”的货币理论。

除了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之外,学者们还探讨了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联系的中间环节。早如斯密之前的学者坎蒂隆和休谟等人就已经注意到货币变化不是以相同的方式、时间和程度影响所有的价格。货币数量的增加不仅使价格水平上升,还会改变价格结构,这取决于新增货币的最初获得者是谁和这些人对商品的相对需求偏好。这一思想在哈耶克那里得到发扬,成为其货币型危机理论的核心要素。

费雪交易方程和剑桥现金余额方程都无法说明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作用。首次明确表述货币通过利率来传导的间接机制的学者是维克赛尔。维克赛尔假设经济中存在货币与非货币两类资产,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货币利率等于资本回报率。若现在有现金注入,这笔货币首先通过银行系统来到可贷资金市场,可贷资金供给的增加会使市场利率下降,并低于资本回报率,资金借入量增加,可贷资金的需求受到刺激。最终,增加的对可贷资金的需求会超过可贷资金的供给。但是,只要银行利率低于资本回报率,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就不会被满足。很快,可贷资金的需求超过了供给,银行利率会再次上升,如果资本的实际回报率保持不变,均衡恢复,当银行利率恢复到其原来的资本回报率水平,此时利率与原先一样,但是一般价格水平会更高。可见,在均衡时,利率独立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维克塞尔用利率把货币与一般价格水平联系起来。

维克塞尔还认为,以信用扩张方式注入给企业家的货币会产生“强制储蓄”行为。货币数量的增加促使一般价格水平上升,进而使得一部分人减少消费,从而被迫增加储蓄,这部分储蓄可能成为新的投资,这对资本积累有利。威克塞尔把这种非自愿的储蓄行为称为“强制储蓄”。

哈耶克借鉴威克塞尔的“强制储蓄”分析,用来解释过度投资引起的经济繁荣。“强制储蓄”使利率降低,引发信用扩张和随之而来的积累过程,这导致生产结构的扭曲。消费者被强制性储蓄发生在他们消费以前,以便将储蓄的货币给予企业家,后者接收额外的货币,来支配它们用于额外资本品生产的资源。然而,借助于信用扩张和强制储蓄产生的投资增加和经济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在经济繁荣期所建立的新资本必定在经济衰退期被破坏。

三、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对一般价格水平决定问题的最大修正在于非充分就业假定的引入。古典理论认为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这种理论主要依赖于接受古典利率理论。其出发点是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需求”,以及推论: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是分离的,之间并无逻辑联系,利率也不具备调整两者至均衡的能力。在古典理论下,就业依赖于萨伊定律,而萨伊定律依赖于利率,这一利率是完全由贷款市场所决定的,它是使得储蓄和投资相等的变量。如果这个利率理论不成立的话,古典就业理论也就不存在了。凯恩斯认为在存在大规模失业的条件下,货币数量的增加对价格没有任何影响。因为,货币数量增加能够降低利率,利率的降低能够拉动投资需求,从而带动有效需求的增加,但是有效需求只有有限地增加,而且人们的消费支出不会增加多少,从而对一般价格水平影响不大。但是,一旦达到充分就业以后,工资单位和价格会和有效需求做出完全相同比例的增加。

凯恩斯对传统的剑桥现金余额方程进行修正。他认为利率是放弃流动性的回报。他用流动性偏好替代货币需求,把其分成两部分:活动现金余额的交易需求Mt和预防与投机需求的非活动现金余额Ms。活动现金余额与名义收入有线性关系。而对非活动现金余额,由于引入了利率的作用,从而认为存在由利率引起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无法全部作用于价格水平,从而降低了货币的推动作用。凯恩斯的模型强调把支出变化而非货币存量作为经济变化的原因,他把数量论的“直接机制”替换为非货币的乘数机制。

四、奥国学派的经济危机理论

奥国学派用货币数量变动影响生产结构变动来研究经济危机。他们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并非像主流经济学家比喻的从直升飞机上撒钞票那样进入经济中。增发的货币总是从经济体中的某一点开始,然后一波一波地推展,进而导致各种商品价格上涨。奥地利经济学把整个生产过程看作是一个多阶段的活动,原材料依次经过这些阶段直至成为最终产品。阶段数量的变化,构成了生产结构的变化,资源在不同生产阶段重新配置。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的“时间偏好”决定他们将用多少收入来消费,用多少来储蓄。另一方面,生产者根据对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需求变化制定生产计划。如果大众决定多储蓄,对消费品的需求就会降低,而对资本品的需求就会上升,反之亦然。利率在进行生产配置时起到关键作用。信贷扩张引起利率下降,这会给生产者传递增加投资的错误信号。结果,资本品的价格就相应地上升,而消费品的价格相应地下降。两类产品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改变了生产结构。由于资本品包含了较长的时间组成部分,生产结构的这种变化导致了在较长或更加迂回的生产方法上的过度投资,从而破坏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储蓄者与投资者之间计划的协调。在短期,货币扩张将引发投资繁荣;而在长期,货币扩张产生的危机将受到调整,最终后果是失业增加。由货币因素引致的特定价格与其均衡位置的背离才是经济波动与萧条的来源。

五、两种危机理论的比较

两种理论都对古典货币数量论进行了批判,都认为古典货币数量论在现实中不能成立,都关注于货币变动对于经济体系的影响,并且都借鉴了维克赛尔的货币分析方法,努力将货币理论融入一般经济理论当中。但是,他们用以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基础不同,因而其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和政策建议就有天壤之别。哈耶克重视货币变化与生产结构变化的相互作用,他依赖于庞巴维克和威克塞尔等人的理论,认为货币始终是重要的,货币扰动是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每一次繁荣背后肯定会伴随着一次萧条。他相信经济危机可以自我修复,不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来干预市场。凯恩斯则最终扬弃了古典货币数量论,聚焦于总产出与就业水平变化。凯恩斯并不特别强调货币的作用,而是注重国民收入的决定,着力于总需求的分析。在经济政策上,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认为只有通过扩大政府支出等措施才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凯恩斯:货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威克塞尔:国民经济学讲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4]哈耶克:物价与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5]蒋雅文、耿作石、张世晴:西方经济思想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埃克伦德、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燕安.凯恩斯学派与奥国学派的经济危机理论比较[J].当代经济,2019(01):20-2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