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共生的解决办法_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时间:2021-06-1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引言
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物流产业作为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物流供给不能满足物流需求的状况成为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而在一些地区,则出现了物流供给过剩的现象,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经常表现为不协调发展。为此,如何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物流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多。国外偏流程,注重实践,主要集中于二者协调性关系的分析及定性评价,如Vooren(2004)[1]提出了运输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模型,并应用于荷兰40多个地区得出不同政策的场景模拟结果;Maciulis等人(2009)[2]定性分析了运输行业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且定性评价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相关策略;Hong等人(2011)[3]以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为对象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论证了交通设施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4-7],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8-10]等方面,国内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研究成果。
二、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理念
“共生”理论源于生物学,是事物的普遍存在状态和存在方式。共生的本质就是互依、互惠、协同、合作、共享,共生体内的各共生单元之间在互惠互利合作中得到优化、进化和发展。它揭示了生命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演化机制。共生理论和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在经济学领域,自然生态与产业生态具有诸多的相似性已成共识[11]。
在任一共生体中,共生体均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组成。其中,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外部条件。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一部分,是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假设在某一既定的时空下,把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作为共生单元构成一个二维共生体,那么区域就是一个狭义的共生环境;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共生模式就可描述为16种状态(见表1所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1所示。在共生寿命上,物流产业产生于区域经济,依次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物流产业刚产生时寄生于区域经济,寄生是转移而不产生共生能量的共生;当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属于偏利性共生,偏利共生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共生,这种共生模式很少见;当发展到较为成熟时,属于非对称性共生,此时物流产业已脱颖而出与区域经济互惠共赢,共生共荣的发展;当物流产业发展到比较成熟时,属于对称性共生,这是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必然趋势。

(一)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下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关系可以用共生度、共生系数、关联度、共生维度等来描述。
1.共生度。共生度是两个共生单元或共生系统之间质参量变化的关联度。它反映了两个共生单元质参量能量相互影响的程度;表明了两个共生单元的质参量相互兼容。兼容性可描述为


(二)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环境
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生体中,共生新能量可以表现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现代化、规模化、网络化、合理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等。(1)在地域上,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具有共同的经济属性。(2)在地位上,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可见物流产业同区域经济在地位上具有同一性。(3)物流产业在区域经济系统里作为一个子系统,和各子系统成员因供需、配给和服务等因素形成网络合作关系,完全渗透在各子系统中,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享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经济、科技、法制、文化、国际环境等外部环境,相互之间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在一系列环境变量中不断的演化,产生共生效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4)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也是物流产业一体化过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间经济的协作和贸易不断增长,物资流通越来越频繁,这对物资流通的速度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推动着物流产业的跨区域发展。(5)在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上,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共生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统一的共生环境。因此,区域是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共生的环境。
区域内,物流子系统同各子系统之间彼此交流合作,彼此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共享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配置,在不断的协同优化过程中共同促进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的内在动力机制。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联系方式,也从无形到有形,从低效到高效,其共生界面的功能不断健全,性质愈发稳定,始终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共生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坚强的后盾。其共生界面包括传统的共生界面,如土地资源、语言和货币;无形的共生界面,如政府支持体系、法制体系、供需关系、信息、技术、网络等。物流产业与区域产业的共生共荣、协同优化和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循环的内在要求,是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良好途径。
三、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模型分析
(一)Logisticgrowth模型及其假设条件
1.Logisticgrowth模型介绍
生物学中,Logisticgrowth模型既描述一种种群在有限的环境中的一种基本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速度从开始是加快的,当增长到某一定值时,速度开始减慢,直到减为零,停止增长;也描述一定的环境中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关系。Logisticgrowth模型现广泛被推广到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研究。本文借用Logisticgrowth模型来描述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关系;模型中,把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简化为各自发展水平的变化,通过对发展水平变化的刻画来描述共生的演变过程。根据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利关系和依赖程度,把共生模型分为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和发展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11-12]。
2.Logisticgrowth模型假设条件
假设(1):设“1”表示物流产业,“2”表示区域经济。在既定的时空里,假定各种要素禀赋包括技术、信息、劳动力、资本和市场规模等一定,把各种要素、资源被有效组合和充分利用这一种状态定义为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一个最大值,记分别表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在独立状态下由环境所决定的最高发展水平。
假设(2):设定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各自独自在一个环境中发展时,发展水平的演变均服从Logisticgrowth规律。


(二)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分析
当物流产业在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发展规模等方面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物流产业会与区域经济建立起一种发展不对称即本文所指的发展不协调的互利共生的关系。由于历史和区域的原因,区域经济的力量比物流产业的力量大得多,能够独立的存在,其发展轨迹遵从Logisticgrowth规律。相反,物流产业发展滞后,不能脱离区域经济而独立存在,需依附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生产性服务,不断给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物流产业若离开区域经济,将为物流发展水平的负增长率,在独立的环境中,发展水平逐渐减少并逐渐趋于0,可以将其描述为

进一步,当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达到均衡的稳定状态时,可以用下面的微分方程组来描述

1.0<<1/2表示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贡献较小。物流产业内,企业之间提供服务的相似性,导致相互之间激烈的竞争,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大的企业不断向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规模化等方向发展;小的企业灵活性强,也会抓住地域特色,形成自己的物流网络,在社会环境中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由于物流企业大小不一,优劣不等,在交易日益密切的环境中,信息丰度的不断增加,共生体内部共生单元表现出不断的进入与退出,进行相互选择;同时,物流产业区域分布不合理,物流规模化程度还不高,物流服务质量有待改善,加之物流产业的不断分工,单就某一个区域而言,提供的物流服务总体水平比较低,因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难以起到支柱作用,贡献力度小。
2.<1表示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的贡献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个力量很强的经济体包容并帮助一个力量很弱的经济体,这种强烈的动向,可以反映出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物流产业作为服务行业,其兴旺发达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的特征,促进着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物流产业可以成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重要的支撑产业,反过来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追求更会不断的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要求建立与之发展相适应,满足需求的物流产业,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下,区域经济会对物流产业给予巨大的支持。


在下文(三)中进行论述;但从边际共生能量和边际共生损耗来衡量判断,其相对影响不一定越来越大。在发展水平不协调的共生过程中,虽然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依赖程度始终大于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的依赖程度,这预示在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达到共生的均衡状态时,区域经济本身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可以吸引和诞生大量的物流企业,使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竞争趋于更加合理,以此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更好更高效的为自身服务,共同在一个经济环境中均衡发展。

(三)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的对称互惠共生模型分析
当物流产业发展到很高程度的时候,与区域经济之间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物流产业仍然作为区域经济的一部分,但是可以独立存在,同区域经济一样,进行跨区域发展。企业集群的地方会出现物流产业集群,物流产业集群的地方也会出现产业集群,两者之间各自对对方的发展水平都有促进作用。据此可以建立模型如下

在既定时空下,共生的条件要求共生单元之间存在着一种最大临界规模;任何一种共生关系在均衡条件下,对应相应的时空结构往往存在一定的共生维度。当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相对而言就小了,但是,由于规模化程度大,管理、技术水平提高,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优越,掌握对市场经济的几乎完全调控权等等,使得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理想的共生状态中,稳定性最好,物质、信息和能量的生产和交换都达到最高效率状态,这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状态。由于开放度大,共享程度高,都发展到相当水平的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要求在核心内容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并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产业内、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地创新,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快速的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为此,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几点对策。
(一)从本质上优化共生单元
(1)物流产业内资源整合。我国物流产业普遍存在“小、散、差、弱”现象,导致物流市场竞争手段较为单一和竞争的规范性较差。政府部门应发挥调控援助机制,引导某些企业兼并、联合与联盟、合资、参股、破产、企业重组再造等,让优的更优,劣的变好,形成一种充分竞争条件下市场自由进出的环境,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体系自由竞争机制不断完善的目的,同时培育出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培养小企业,优先发展地区优势产业主体,发展后劲足,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企业,以此促进产业不断进化转型。一则调动起协作的积极性,引领区域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二则推动本产业、本区域的结构调整与升级。(3)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高效和完善的物流供应链,促进区域内产业发展。共生单元是发展的生命体,优化共生单元,就能增强竞争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从关键上优化共生界面
共生界面功能不全,性质不稳定,将阻碍共生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生效应差。(1)物流标准。完善物流标准,物流标准的混乱模糊不完善,不利于统一物流理念以及物流管理、监控与作业活动,从而极大的限制物流跨区域发展。(2)市场。加强区域间合作,不断开拓市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物流一体化,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的局面,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的状态。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和产业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发展各地区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产业、区域互动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人才。面对日新月异的物流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对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需求较大。目前我国的物流研究和教育模式使得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专业人才供给不足,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注重以企业为生力军的人才培养乃是长远之道。(4)信息平台。信息技术把单个企业连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与协调运作。区域信息化程度不高,使得产业之间及内部的管理水平低下,从而导致管理和服务效率低下。对于物流产业而言,需要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的充分共享,提高物流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在管理上结束主观对传统的经验法则的依赖局面,实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的转变,从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不断地完善共生界面,可让共生单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的顺畅和深化,从而实现共生体的协调发展。
(三)从外在内容上优化共生环境
(1)区位环境。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根据交通枢纽、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区域规划等因素,制定出一个完善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是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2)生态环境。物流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耗巨大,对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要求物流产业要向绿色物流,低碳物流模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政策环境。政府部门应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统一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对物流产业进行规范、引导和管理;建立明确完善的产业发展政策,打破地方割据,实现物流资源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进行高效配置。(4)扶持环境。政府部门应提供一个良好的扶持环境,加强对其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规范和指导,增加科研开发投入,技术咨询与推广,信息平台的搭建,物流标准的完善,投资环境的优惠,专业人才的培养,产业领域的研究等等。通过优化区域共生环境,可以促进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更好的协调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和Logisticgrowth模型,从宏观上对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共生演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彼此促进的作用是明显的。
2.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最大的不协调就是发展不同步,以致供需不对称。
3.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上,竞争与合作具有终端层面上的促进作用。
4.在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中,合作的作用大于竞争的作用。通过认识并掌握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共生发展过程的一些特征,对政府部门有效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展开研究,需要进一步以具体的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实际的数据,应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深入研究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机理。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