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弹性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

时间:2021-06-10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在当前深化改革的时期背景下,就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社会和平稳定。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较快的过程中,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其形式也发生了转变,不光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就业结构失调也在日渐严重,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两者之间呈现出并非单一的变动关系。对经济及就业增长形式及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如何增加就业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就业弹性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目前来看,伴随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其他各方面原因,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然而失业,入职难等问题却日渐凸显,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这些问题很难迅速消失,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需要首先解决的任务是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本文在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现状基础上,以就业弹性系数为研究核心,进行就业弹性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一、经济与就业的理论分析

弹性表现为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发生的一定变动的反应。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是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一般来说,当所得就业弹性较大时,就业增长水平基本与经济增长水平协调,经济增长能够拉动就业的作用就越明显;相反,当所得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加的水平相对较低,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就业的增长却不是很明显,极端情况下出现停滞状态,此时,一味地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不会产生有效的结果。

在以前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1]是由美国学者阿瑟·奥肯在美国的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认为产出和失业有着相同的变动方向,当产出增加时,失业则会相应的减少,而且因为就业变动反映了失业的反方向变化,因此就业增加导致失业减少。索洛[2]增长模型是由罗伯特·索洛和T.W.斯旺两位学者共同发展而来的。索洛模型提出经济发展通过产出,资本,劳动和知识四个变量,通过必要的资本、劳动和知识者三个要素的结合,最终形成一定的产出。其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t)=F(K(t),A(t)L(t)),其中t表示时间。索洛增长模型表明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增加这三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经济增长,从理论上说明劳动增长率即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动是相对应的。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也不在少数,在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确实展现了不少振奋人心的可喜成果,但是对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均衡增长问题,虽然现阶段的相关研究并不稀少,却并未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杨淑华[3]认为,投资结构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就对就业的吸纳程度有很大差别,近几年来计算机和通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不少投资,这些行业都属于高技术要求性产业,机器和技术的需求要高于工人和劳动,出现就业增长缓慢的情形是必然的。彭耀桃、刘芳[4]釆用横向对比方法得出的结论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已经进入改革深化调整阶段,由于技术进步的优化作用及其使用范围的扩大,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就业弹性出现走低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就业弹性的测算

测算就业弹性的方法主要为两种,普遍是根据就业弹性定义测算,由弹性定义可知,将因变量与自变量定义为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用微分公式表示即为:E=(dY/dX)(X/Y)。在本文中,所用的指标是按年度定义的,其在短时期内现象的细小变动是难以发现和得出结论的,因此,本文计算就业弹性采用差分公式,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即为ΦL/ΦY,其中,ΦY表示经济增长速度ΦL表示劳动投入的增长速度。

表12004~2014各年就业的人数与增加数及增长率

图1就业人数及就业人数增长率

图1是根据表格1做出来的2005年~2014年中国就业人数及就业人数增长率的变动趋势,由图及表可以看出就业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就业人数增加额与就业人数增加率变动趋势却稍有起伏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7年到2008年的变化幅度较大。

表22004~2014年GDP与GDP增加额及GDP增长率

注:*GDP和L资料来自2005~2015年国家数据(年度数据)

图2GDP及GDP增长率

图2是根据表格2做出的2205年-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变动趋势。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确实是在逐年增加的,但是增加额与增长率起伏较大,其中以2009年至2010年最为明显。

由上述两表可以计算出:

表3就业弹性

就业弹性一般是大于0的。当就业弹性E大于0时,说明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是同方向的,经济增长能够推动就业增加。其中当01时,说明GDP增长率低于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虽然大于0但却在不断减小说明经济增长的每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增量变小了。

根据表3可以看出,从2005年~2008年就业弹性逐渐下降,而2009年暴增之后又迅速降至较低水平,所以这多年来就业弹性变化的规律就是由低到高,继而再又高到低的过程,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率虽然变化幅度很大,但是一直处于比较高的增长水平,但是,就业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却非常小,就业状况相对不理想,而且从总体来说,就业弹性在逐渐下降的迹象非常明显,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形成了挤压。

运用差分公式计算就业弹性,前提条件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即仅考虑劳动力的投入,假设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效果。事实上,政府支出、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都在共同影响着经济增长,并且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鉴于定义法的前提条件不易满足,用定义计算的弹性系数比实际值偏小,但相对来说还是很有理论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杨淑华,鄢咏红.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相悖矛盾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6.

[4]彭耀桃,刘芳.高经济增长率下低就业的原因及政策建议[J].几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