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1-07-2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虽然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作为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自我认知,丰富教学经验,关注学生需要等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从教学准备策略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强化小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对于自学能力、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还比较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预习指导,让他们带着目标去读。导读设计一定要明确具体、突出重难点,此外小学低年级学生很难清楚的记住老师布置的任务,因此老师一定要把预习导读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抄写在固定的地方.
(二)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改要求教师备课要从传统的备教材为主向备学生为主转变。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实现这种转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开展。
1、认真钻研语文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依据。教材体现了课程的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把握了教材编写意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语言技巧等,才能掌握和驾驭好教材,从而灵活的掌控课堂,因此钻研语文教材是备好课的首要条件。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研读课文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自己应反复读课文,直至背诵。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由此可见,教师反复的读课文,才能辅导、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间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并开展个性化阅读。
第二、找准课文的切入点。即这篇课文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引入,用什么样的方法引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比如《黄山奇石》,教师可以用一组黄山奇石的图片导入,学生欣赏了图片后,便产生了想去黄山游览的心理,以此展开课文就比较顺fil了。
第三、善于发现并填补文本的空白部分。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在教科书、练习册和课程纲要中已经被详细地确定了,但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因此教师要善于去开发文本当中留下的可以让学生自由想像的空白部分。
第四、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味。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范文的领悟,对文章的赏析,教师自己先找出重点语句,在教学时才能引导学生准确的感悟。
2、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
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的情况。通过课堂提问、阶段测验、分析日常的家庭作业等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此外还应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符合班级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案,调动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说,了解学生情况是备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3、设计的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准确
一堂标准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既应该准确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应该充分立足教材和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状态,难度适当,达成度高。这样的教学目标才会具有实际的价值。因此教师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设计准确、具体、规范的三维目标,有效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恰当
所谓“教无定法,重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小学生由于思维水平不高,较宜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导的方法,使他们获得基础知识。除了采用讲授法以外,还可以配以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从教学实施策略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的语言表达应清楚流利
布鲁纳指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强,教师主要通过言语传递知识,言语组织的条理性与表达的清晰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言语组织和表达时,要注意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做到:①语句不长,语速恰当;②语言内容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③语言表达要富有感情,抑扬顿挫;④要采取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复杂的事物讲解简单,抽象的事物讲解具体,用小学生熟悉的事物讲解生疏的内容。
(二)要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
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安全、开放且具有支持性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的感染小学生,促进他们开始新的或不熟悉的学习任务并一直勇敢的做下去,潜能得到了充分释放,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教师要善于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平等、自主的氛围。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体验到主体地位,增强主人翁意识,轻松、愉快、自觉的学习。
(2)树立好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这个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适用。小学生年龄较小,缺少一定的辨别能力,不清楚怎样的课堂表现才是好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并暗示他们向榜样学习,这就会促使有些同学不知不觉的被榜样所感染。
(3)在课堂上善于运用穿插艺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里所谓的“穿插”就是或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靠近教学主线有机地“切”进一些学习内容及活动片断。精妙的穿插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激情;活跃教学气氛,愉悦学生情感等,主要可以使用以下几种穿插来营造良好的氛围:①调节性穿插,指引进穿插故事、寓言、笑话、幽默等内容,改变教学节奏,改善教学氛围。
②活动性穿插,指在教学中引进穿插练习、竞赛、献题、抢答等活动,活跃气氛,激发热情。
③欣赏性穿插,指引进穿插音乐、诗朗诵、课文配乐诵读、课本剧演播等等,以陶冶学生性情。
(三)注重对学法的指导
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皮亚杰认为外在语言知识的内化是一个心理的调节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内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必将提高。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应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①教师示范,揭示学法。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意图,在一堂语文课开始时就应向学生揭示本堂课会运用到的学法。如教学《翠鸟》时,教师先表明本节课需要学生运用诵读法、图文结合法、品词酌句法来学习;而《鹅》这篇课文则要学生运用诵读法、图文结合法、比较法、发现法来学习。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清楚了本节课要运用的学习方法,在课堂学习中方便学生对学法的理解。
②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渗透学法。即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实践,体验学法。如教师在让学生们用诵读法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读书应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并要求做到:音正、字清、气顺、有感情;在指导品词酌句法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思考,并把批注写在课文空白部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了指导,学生才能掌握、理解学法,并学出效果。
③新课小结时,总结学法。一堂课结束时还要对学法进行一个归纳总结,可以是教师总结也可以是学生总结,这有利于再次渗透学法。
④自主学习,运用学法。当教师觉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即当学生由依靠教师相对独立基本独立完全独立时,教师就应该拿出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⑤展示并评定学法。在自学完以后,教师可以请个别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方法到底恰不恰当,如果学习方法好,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如果不好,也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
(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高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自信心,比较成功的完成事情。一旦学生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将语文学好,自我效能感高,有自信了,那么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某项新的学习任务,保证任务的达成性。②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③对学生的任务达成做出及时、恰当的表扬。④强调学生对自己进行前后比较,避免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
(五)把大语文内容引入小学课堂,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气息
大语文教育是针对把语文教育局限于课本内容而言的。大语文教育认为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的对象,即要从五彩缤纷的社会信息中学习语文。语文是交际工具,介入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各个层面;语文是文化载体,融入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小学生在五彩斑斓的社会信息中学习语文也符合他们活泼、好奇心强、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因此将大语文内容引进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优化的必然趋势。那么教师应怎样将大语文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呢?
①立足教材,合理补充,有效拓展。也就是说在教学内容的拓展上要注意适度、适量,而且要突出教材的重难点,不然繁杂的教学内容反而会增加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②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对接。即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时代,站在社会生活的角度和时代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缩短教材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和时代气息。
③面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文实践的需要。小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得到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能在生活当中有所运用,因此在引进大语文内容的时候应立足于语文实践的需要,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功能。
④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的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避免呆板的把自己的教学局限在事先的设计中。语文教学内容极其丰富,而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教什么,不教什么,学生的学习需求就是判断、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尺度之一。一般说来,能满足小学生探求新知,且富于时代精神的切实有用的内容,往往能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他们会在充满愉快心理体验的过程中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从课堂评价策略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因此在课堂上应创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一)教师评价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适当、及时的评价性语言,对小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
1、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性的评价要比批评、指责性的评价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由于小学生具有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的特点,教师的适当表扬,可以让其产生成就感、满足感,提高其学习自信心。而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可以做出富于鼓励性而非否定性的评价,如“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正确”、“谢谢你的回答”等鼓励性的话语。
2、?u价语言的区分性
评价不仅具有一定的年级差别,而且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年级差异和个性差异,因时、因人施评。比如有的学生朗诵很出色,有的学生声音很洪亮,有的学生语言表达很流利,有的学生上课很遵守纪律等,教师要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评价。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小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
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自我评价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如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让其在自己与教师评价的对比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教育,2003.6-7.
[2]肖川、张文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9.
[3]余文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十大教学技能[R].教育研究,2006(9)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